罗川空降卓望 中移动3000万美元掘金互联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2:32:26
罗川空降卓望 中移动3000万美元掘金互联网(2008-11-10 08:40:26)
标签:中国移动 互联网 罗川 西单 it
《时代周报》/本报记者 李瀛寰 发自北京
10月31日,时代周报从中国移动获悉,MySpace前中国区总裁罗川已正式加盟中移动控股的卓望集团,担任中移动旗下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卓望互联COO一职,一位接近中移动高层的人士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了这一事实。
其实早在2007年,中移动的互联网战略已经初露端倪。罗川走马上任后,中移动“突围互联网”战略水落石出。
“巨无霸”中移动掘金互联网,无疑是在全球互联网版图上落下了一枚重重的棋子,市场关心的是,中移动到底会如何发展互联网业务?在中移动、互联网转移战略、王建宙与罗川这些关键词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必然?而罗川本人,他能适应中移动这个国企巨无霸,并为其带来期待已久的变化吗?
时代周报就此联系罗川,表明采访意图后,他只强调了两点:“第一,我这点事儿不值得采访;第二,我也不会接受你的采访。”
肩负中移动互联网新业务先锋官大任的罗川,显得有些谨小慎微。
客户转移如箭在弦
2008年,对中移动和王建宙来说,都非比寻常——两件大事迫在眉睫,其一是TD的商用落地,其二就是中移动的互联网转型。
实际上,这两件事原本紧密相关。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GSM的3G升级将是WCDMA标准,而中移动拥有4亿多GSM用户,除非不上3G,只要上3G,中移动当然期望得到WCDMA牌照。今年5月开始的运营商重组完成之后,中移动的这个美梦终没成真:中电信发展CDMA、中联通发展WCDMA,而中移动只能上TD,相较之下,TD比CDMA、WCDMA发展速度还是慢了不少。
中联通拿到WCDMA牌照后,势必乘势而起大干快上;与此同时,管理层另一个正在规划中的措施,则让中移动感到了明显的寒意,那就是“只允许中移动用户转网至中联通、中电信,而不允许反向转网”的所谓不对称管制措施。这也就是说,中联通的WCDMA上马后,中移动现有的4亿手机用户可以顺理成章、非常轻松地迁到WCDMA平台上,享受平滑演进的3G服务。
今年年初,“中移动掏500亿给竞争对手”一事,已让中移动有点烦,但这好歹还只是钱的问题,但此后的发展进程,却让中移动感到越来越“不爽”。2008年10月,工信部联合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使中移动原有的核心竞争力被大大摊薄,中电信、中联通与中移动间的差距,也以飞快的速度在拉近。中移动的路要怎么走?这是一个问题。
但中移动也非常清楚:目前的运营商竞争格局,乃是政府“看得见的手”所划出的“三足鼎立”,昔日一家独大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返,令其窝心的是,曾经“独享政策及技术好处”的中移动还根本不好意思开口抱怨。
此时此景,中移动情何以堪?惟有快速向互联网转移客户,在其他两家运营商坐大、用户转网之前,把自己4亿多用户成功转向互联网,用互联网新业务把他们牢牢笼络住,才是当下战略性的当务之急。虽然从去年初开始,中移动互联网业务就开始起步小跑,但时至今日,则更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味道了。
其实,早在2007年3月,一份《关于中国移动进军互联网策略》的内部报告出炉,报告中提到,中国移动未来关注的重点是“移动门户与手机、桌面系统,如客户端的发展;定位、搜索、商旅等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的应用;PC与手机内容及应用的互通模式,移动互联网门户的营销职能等。”中国移动的互联网战略端倪初现。
2007年7月,中国移动“跨界”互联网的行动悄悄起航,“触网”试点选在广东,并把集团信息化业务作为切入点,服务则采用“移动+互联网”模式。这一行动,中移动对外一直秘而未宣。
最近消息显示,承载中移动互联网业务使命的独立子公司“卓望互联”已完成注册,中移动联合卓望控股共同投入3000万美元。而“卓望互联”之置于卓望控股之下,则被业界认为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这其中意味多多。
卓望控股,由中移动联同美林、沃达丰等合股成立,专著于无线数据业务,2000年成立以来,先后帮助中国移动创立了“移动梦网”业务品牌及门户体系,并推动“移动梦网”价值链的繁荣和规范,是中移动发展数据新业务的研发基础及核心发动机。卓望首席架构师、“梦网”一词的发明者谢峰曾公开表示:“当初力主创立卓望的前任中移动总裁王晓初很欣赏AT&T研发中心贝尔实验室最后发展为朗讯的模式,卓望也要走这条路。”
卓望是中国移动香港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中惟一具有直接外资股东背景的公司,与广东移动等省一级移动公司相比,股权结构更为多元化,这也是上市融资的一个必要条件。消息人士透露,卓望已经启动从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分拆出来独立上市融资的计划,在适当时候或将付诸实施。
现在,新的互联网公司设置在卓望集团之下,中移动的目的也就非常明确了。
但投资仅为3000万美元,这多少有些出乎市场预料。为什么中移动在兵临城下的关键时刻,却缩手缩脚裹足不前呢?客观而言,以中移动实力,3个亿、30个亿,皆不在话下,但过去在飞信项目上的失败,让中移动对自己做互联网信心不足、有些谨小慎微。本次投资3000万美元,不过投石问路而己。虽然中移动在互联网战略上仍显保守,但值得肯定的一面是,中移动检讨了在飞信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仅由中移动内部一个部门来做,掣肘太多。所以,这次成立的互联网公司就是完全的独立子公司。
事实已很清楚,一方面,互联网“转移战略”目光远大却迫在眉睫,一方面,却对发展互联网业务前景缺乏必要的自信。就在这样的矛盾心情中,中移动盯上了罗川。
一拍即合的“姻缘”
罗川,江湖称为“互联网第一打工仔”,1994年自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即加入微软中国,历任业务代表、合作伙伴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战略合作部经理及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在微软服役满12年后,2002年4月,罗川开始负责MSN业务在中国的拓展规划,把MSN做得“相对比较成功”。2006年7月,微软成立在线服务集团,罗川起任中国区总经理。而这个由罗川一手促成的集团成立意义就在于,它成功完成MSN与Windows Live两个互联网品牌的整合。2006年底,罗川加盟新闻集团旗下的社交网站MySpace,任职中国区总经理。
2007年5月15日,在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互联网社区大会上,已经跳槽到MySpace的罗川曾表示:“如果MSN愿意像QQ这样大投入的话,还可能做得更好,而美国总部给MSN的投入仅为800万美元。”以如此之少的兵力,成就MSN如此规模,堪称罗川职业生涯中迄今最辉煌的一页。
“罗川并不是从互联网起家的人,但他在微软这个大企业里,把MSN业务做起来,这在以自己创业为主的中国互联网领域,是个非常独特的经历。在这个领域做成功的,绝大部分都是老板了,像罗川这样的打工仔已经所剩无几”,一位互联网资深人士如此评价。
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成功的个案并不多,但MSN却是这不多个案中醒目的一个。对中移动来说,罗川可说是最合适、也是绝无仅有的人选。另一方面,放眼“江湖”,互联网精英,多数已独立创业,中移动根本挖不动;要么是不成功的人,中移动却又看不上。
起家于微软的罗川,为人处事沉稳谨慎,“是个真正干活的人”。某种程度上说,中移动与微软有着相通之处,都是体型庞大的传统企业。既能适应大企业的文化,又稔熟大企业中的那些科层机制,还能把新兴的互联网业务做成功,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罗川成了当下中移动最中意的人选。
罗川的新挑战
西单大悦城,是京城时尚少男少女必来“朝圣”的地方,沿其北门上去,就会看到已经初具规模的“卓望互联”公司。这里的时尚气息也让罗川在每天的工作中感受到了一丝来自互联网的激情。
“离开MySpace中国,罗川并无留恋。你想,邓文迪的MySpace上挂着几千个中国好友,她每天直接对下面布置任务,这让罗川的工作举步维艰,公平地说,MySpace中国不成功根本不能归过于罗川,有那么强势的上司,你来试试?”一位接近罗川的人士说道。
这些,毕竟已成往事,然而,离开MySpace加盟中移动的罗川并没能摆脱这个“强大上司”的阴影。惟一的不同在于,这个阴影由过去的邓文迪变成了一个组织,一个体制。
“罗川仅仅是COO,CEO由中移动数据部部长叶兵兼任,虽然未来这个CEO很有可能由罗川来担任,但要等到哪一天,谁也不知道。”接近罗川的人士认为,罗川未来在中移动将面临的挑战并不轻松。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移动高管介绍:“卓望互联的地位很高,与各省分公司平行,新公司已经成立,但还是快不了,因为人员到位比较慢。所有的互联网新业务都由这个新公司开展,另外,我们这些省级分公司并没有被要求如何配合。”
可以看出,中移动对卓望互联给予了足够重视,但对罗川的重视程度却尚待观察。虽然王建宙四处高调挖互联网人才,但“在这么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公司里,让外来人才一上手就担任领军人物,这种突破,中移动以及王建宙都一时难以做到”。
一直以来,中移动的人才选择路向非常清晰,能做到中高层以上的人几乎都来自电信行业,包括各省高管,大多出身自电信行业,属于内部成长起来,“根红苗正”、可靠的“自己人”。根据各种公开资料分析,罗川是目前外来人才中位置最高的一位。中移动能有这样的突破,实属可喜。
但这个“可喜”能否持续仍是一个变数。按照中共对国企干部的组织原则,如无特殊情况,到今年12月,届满60岁的王建宙很有可能退休,或者转任其他领导职务,新任领导人会否延续王建宙力主的“引进外来人才”战略,这将是罗川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同时,在熟悉的互联网业务领域,罗川也同样面临着挑战。卓望互联以发展“即时通讯产品飞信、SNS、有线无线广告以及139邮箱”为主, SNS社区目前已在测试当中。但是,中移动的核心优势在于移动,如何把4亿多手机用户转移到互联网上,这既是中移动最乐见的皆大欢喜,更是对罗川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新挑战,然而,罗川在MSN上的成功乃是基于桌面,基于电脑,而并非基于手机。手机与电脑,属于完全不同的平台,罗川将如何把他在电脑互联网领域的成功经验移、植到手机平台上,这才是罗川未来将要面临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