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斗就要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0:47:20

该斗就要斗!

 

吕坤说:“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势斗。”(《呻吟语》)

 

东海曰:智者如是,仁者未必如是。仁者对法、势乃至命的尊重和服从是相对的。仁者只服从顺应良法和“良势”。对于不良的法律和制度,儒家强调变法改制;对于不良的势(势,指大势,时势,也可以指某些政治社会势力。)儒家主张进行思想启蒙、文化引导和道德开发,必要时甚至应该奋起抗争。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与“势”对着干;“威武不能屈”,“臣之视君如寇仇”,这是不卖“势”的帐;“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逆“势”而动。用袁崇焕的广东话叫:顶硬上。

 

明末儒家英雄袁崇焕曾以“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自居。亡命徒,指冒险而不顾性命、舍命而不顾后果的人。如果去掉此词的贬义,如果不问动机,儒家成仁取义的道德追求不就是一种亡命精神吗。

 

在这样一个法网密密、文字成狱的时代,要致力于恢复儒家道统,重建中华正统,没有一定的亡命徒精神,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东海敬仰袁崇焕,亦曾以儒家第一亡命之徒自命。刘亚洲将军说:我们不需要当先烈,但我们应该当先驱。东海亦学舌曰:儒者不是亡命徒,但需要一点亡命徒精神。

 

注意:儒者成仁取义与一般亡命徒实质不同,这里是取其表现形似而已,两者都是把“某种东西”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都一样冒险而不顾性命、舍命而不顾后果。

 

实质上两者动机和追求目的都不同,大多数亡命徒是轻率地以身殉物,儒者是必要时以身殉道----与道同在,身与道俱,为道而生,为道而死。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对“以身殉道”这句话的注释最为精确:“殉,如殉葬之殉,以死随物之名也。身出则道在必行,道屈则身在必退,以死相从而不离也。”

 

对于天命,仁者颇为尊重,又不完全听天由命,故有义以处命、圣人造命之说。这个命,如果指的是天之所命的良知本性,那么也可以说,仁者惟“命”是从----一切听从良知的命令。良知,是生命之本质之真相,是人世间至高无上的真理。

 

仁者不与理斗则是绝对的。这里的理,当然是“有道”之理,即常理、真理。真理高于法和势。(法和势只有合理的,才是良性的,才是值得尊重、服从和顺应的。)高于一切。我有两副自勉联,一曰:一生低首唯真理,偶尔弯腰为美人;一曰:难乎能忍,关乎道义焉能忍?妙在不言,涉及民生敢不言!

 

仁者无条件服从真理,而且追求不懈、坚持不动、宣传不息、弘扬不止,这就难免与某些背道而驰的假恶丑势力产生冲突。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面对“猛于虎”的东西,仁者不会逃避更不会顺从。该斗就要斗,理所当斗,计不得成败。

 

儒家当然不是为斗而斗,不是为了个人或某个圈子的利益而斗。儒家是为民众、民族而斗,为良知真理而斗,为仁本主义的发扬光大而斗,一句话:为了卫道求仁,所谓当仁不让。这是仁者的宿命。

 

孔子作春秋,就是一种特殊的斗争,斗的对象是天下后世的乱臣贼子。

 

只是那时的乱臣贼子虽“惧”,倒也没拿孔子怎么样。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乱臣贼子也不一样了,完全无忌惮了。如果孔子这位“广大教化主”重来,只不过是一个“接受再教育”的角色。若再胆敢以布衣身而作《春秋》(象东海这样),乱臣贼子就不是惧而是怒了,或者因惧成怒,龙颜大怒,派下人把孔子“教育”一顿,家常便饭而已,即使判个煽动罪也不奇怪。

 

我相信,无论遭遇什么,孔子都会象东海一样微笑坦然面对而绝不屈服;无论外在环境怎么变,孔子永远是孔子,永远不变的是他的仁义原则中庸之道,是他儒化政治儒化社会的理想追求,是他斯文不灭的坚定信心和守死善道的坚强决心。

 

我还相信,受到的打压越严重,孔子的文化历史地位就越高。而与孔子“过不去”的势力,不管“举”得多么高多么“严峻”,终究是坚而不久的,终究不过是历史洪流中一个小小的浊浪而已。对此历史已经提供无数次证明,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再一次雄辩地证明。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特别是在当今中国,“听天由命不与命斗、遵纪守法不与法斗、与世浮沉不与势斗”的智者,往往成了实质上的懦者。仁者必有勇,智者未必勇,“智”没有勇的支撑,往往成了怯懦、屈服、乡愿及苟安苟活的粉饰。

 

子路登堂而未能入室,被孔子认为“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勇敢过头,未经剪裁)。一般儒者表现则往往相反:收敛有余而进取不足,慎重有余而勇敢不足,沉默有余而真话不足,暮气有余而朝气不足,“无为”有余而“无不为”不足,审势量力有余而成仁取义不足,明哲保身有余而以身殉道不足。这种儒者是过于精雕细刻了,没有了棱角也丧失了尊严,有儒家之名而无儒家之实,不仅未入室,也未登堂,还停留在门外呢。

 

作为儒者,如果能抵达仁的境界,能象孔子一样从心所欲地走在中庸之道上,当然是上上之选。否则,与其狷,不如狂一些,与其成“好智”的懦者,不如为“好勇”的莽夫!2010-12-30东海儒者余樟法

东海儒者余樟法的新浪草堂:http://blog.sina.com.cn/donhai5

东海个人图书馆http://donhai5.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