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就《财经时报》制造虚假新闻诋毁农行形象、损害农行声誉的恶劣行为发表严正声明的有关背景资料(农行 2008-7-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0:06:30
我行就《财经时报》制造虚假新闻诋毁农行形象、损害农行声誉的恶劣行为发表严正声明的有关背景资料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农业银行     更新时间:2008-9-26 9:37:34
360docimg_0_
核心提示:经查实,2003年至2004年,农行从来没有向任何机构剥离过不良资产,当时该报做了所谓"独家报道"就是假造行为。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沙办只在2000年接收过剥离的不良贷款,从来没有"对价收购"行为。
7月10日,《财经时报》记者崔帆采写的《农行常德分行46亿巨额不良资产剥离真相》长篇报道稿,在网络上刊发后,总行迅速责成湖南分行会同常德分行,组成专门调查工作组,就该文中涉及的事件及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和核实。7月11日,该报在其B2版,全文刊登了这篇报道稿,并配发了崔帆的评论文章《谁该为农行违规买单》。
经核实,该报道完全是用谎言炮制而成一篇虚假新闻。主要表现在:
一、捏造事实
一是捏造不良资产剥离事实和数据。该报道称,该报早在2006年底,就对常德分行2003年至2006年期间违规剥离不良资产进行了独家报道,"事隔一年多,正值农行股改全面提速之际,《财经时报》再次独家获悉,今年4月底,有知情人士向农总行举报,农行常德分行又一次向长城长沙办违规剥离46.21亿元的不良资产,目前农总行正在对此事件做详细彻查。"
经查,自2001年以来,常德农行没有向长城公司长沙办事处及其他任何机构剥离不良资产,更不存在其他地市分行向常德分行划转不良资产的问题。到2008年3月末,常德分行贷款总额只有47.7亿元,显然,报道称"农行常德分行向长城长沙办违规剥离46.21亿元不良资产",纯属该记者捏造。
二是捏造采访事实。该报道称,"记者致电农行常德分行询问这份巨额不良资产的明细时,该分行的相关负责人以涉及经营机密为由拒绝答复","《财经时报》联系到一位因涉嫌违规剥离12亿元不良资产,2007年被农总行开除的原农行常德分行一位副行长,他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内幕,......","农总行行长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向《财经时报》透露,......"。
经核实,常德分行负责人从未接到《财经时报》记者询问电话,常德分行2007年也没有开除过副行长,农行总行办公室也没有任何负责人接到过财经时报的电话。所以,该记者的所谓"采访报道"纯属无稽之谈。
三是捏造贷款审批权事实。该报道称,"农行常德分行虽然是二级分行,但当时农总行并没有把贷款审批权回收,二级分行行长一年的贷款审批额度有十多个亿"。
经查,常德分行贷款转授权是湖南省分行,不是总行,因此不存在"当时农总行并没有把贷款审批权回收的问题。"据湖南分行报告,常德分行不良贷款占比较高,湖南分行没有向常德分行转授法人客户贷款审批权,常德分行根本没有所谓"十多个亿"的贷款审批额度,行长更没有这个权力。
四是捏造检查事实。该报道称,"就在4月底农总行接到举报信后,便派出了专项检查小组进驻农行常德分行。......,但农总行迟迟未对常德农行的再次违规开出任何罚单"。
经查实,常德分行没有再次剥离不良资产的行为,因而不存在"再次违规剥离"的问题,总行也没有收到违规剥离的举报,更没有派出所谓"专项检查小组"。今年4月份,总行驻湖南审计特派办曾到常德分行审计,主要是审计"可疑账务核实及房地产业务",这是我行统一部署的例行审计,与不良资产剥离毫无相干。
上述报道完全是记者凭空杜撰。
二、歪曲事实
一是歪曲总行领导调研事实。该报道称,"农行常德分行的内部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该行向长城长沙办剥离这笔巨额的不良资产源于农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罗熹对湖南农行的调研","3个月清查工作结束后,便产生了农行常德分行向长城长沙办剥离46.21亿元不良资产的结果。这笔不良资产如此庞大,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背后暗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经查实,农行根本没有向长城长沙办剥离不良资产,因何谈"该行向长城长沙办剥离这笔巨额的不良资产源于农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罗熹对湖南农行的调研"。罗熹副行长赴湖南调研时,主要是听取该行关于法律尽职调查、自有资产确权等股改前的准备工作进展情况,且罗熹副行长赴湘调研时间是2007年6月初,而不是报道所说的2007年9月以后。
二是歪曲违规剥离事实。该报道称"早在2006年底,《财经时报》曾对农行常德分行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违规剥离不良资产进行独家报道。当时,农行常德分行通过私刻公章、复印公章等方式,"炮制"了资产管理公司核销剥离不良资产所需要的文件,将12.11亿元的经营损失以正常的呆账剥离。"
经查实,2003年至2004年,农行从来没有向任何机构剥离过不良资产,当时该报做了所谓"独家报道"就是假造行为。虽然2000年农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过程中,对少数债务剥离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但农行已经对当事人进行了严肃处理。但该报将当时存在的部分不规范行为,移植到记者虚构的所谓第二次剥离上。
三是歪曲资产回购事实。该报道称,"《财经时报》在采访过程中还意外获悉,在此次剥离不良资产后,还发生了另外一件蹊跷的事情--该行主动回购资产包,......,而长城长沙办收购农行常德分行不良资产的成本非常低,损失类的对价是1%、呆滞类对价是30%"。
经查实,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沙办只在2000年接收过剥离的不良贷款,从来没有"对价收购"行为。虽然常德农行曾在2002年至2004年回购过长城公司的部分资产包,但其起因源于长城公司处理不良资产时,部分私营或私人购买者利用剥离贷款资料上的瑕疵,向法院起诉农行。由于多方原因,法院多数判决农行按剥离金额加孽息赔偿社会购买者。常德农行为防止损失扩大,低价回购了长城公司手中的部分资产包。据此,该记者便以"违规回购"之名嫁接于自己虚构的所谓二次剥离上。
办公室新闻处
2008年7月15日
http://www.medialeader.com.cn/media/200809/20080926093734_2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