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将决定欧元未来 - FT中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9:52:43
德国将决定欧元未来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3条] 英文 对照 

德国掌控一切。它将决定欧元区的经济繁荣程度,或许甚至会决定欧元区能否否极泰来。它是欧洲核心强国——无论从地理、政治还是经济上来说都是如此。法国知道这一点。问题在于德国如何运用自身力量。答案不仅取决于德国如何看待自身利益,还取决于它对各个事件的解读。我对后者的担心远甚于前者。

我的同事沃尔夫冈•明肖(Wolfgang Munchau)将德国政府的目标定义为“有限责任”——付出足够努力以维持欧元区正常运转,同时尽量减小德国纳税人的风险敞口。即便是在德国,这种立场也不是没有争议的。英国《金融时报》12月2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就证明了这一点。2005年至2009年分任德国外长和财长的弗兰克-沃尔特•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与佩尔•施泰因布吕克(Peer Steinbrück)提出了多种措施并行的解决方案:让债券持有者的债券“贬值”,为稳定的国家提供债务担保,有限度地推出泛欧洲债券,并伴以更协调一致的财政政策。但德国的铁腕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拒绝提供担保或发行泛欧洲债券。她建议严格财政纪律,并辅之以高利率的有限紧急融资安排,从而迫使赤字国家迅速开展无情调整。

德国的主导地位不仅源自其经济规模。更主要的是因为它是欧元区最大的债权国,拥有最好的主权信用。当拥有外部赤字的国家没有了外国私人信贷的供应者时,它们转而依赖外国主权信贷。眼下欧元区就是这种情况。债权国的权力来得很简单:没有它们的支持,赤字国家将落入违约的境地。随之而来的信用崩溃反过来将导致支出快速缩减和严重的衰退。衰退进而又将使公共财政变得更加难以管理。这种恶性循环还将让盈余国家付出代价,因为他们必将减记资产,失去出口市场。但是他们的盈余状况使他们能够转而扩大国内需求。危机爆发时,重商主义才是王道。欧元区现在就是这样。

要决定行动方向,德国首先必须确定自身利益。而这绝不仅限于狭隘的财政利益。欧盟内部邻国的接纳一直是德国战后政策的支柱,这是有充分理由的:事实证明,孤立的德国对其邻国及自身都是场灾难。此外,如果重新启用德国马克,其币值会出现飙升,对德国出口竞争力造成灾难性影响。出于这两个原因,维系欧元区符合德国明智的利己主义,前提是就国内购买力而言,欧元保持作为一种稳定的货币——这毫无疑问。

如此一来,问题就不再是是否要保护欧元区,而是如何保护。最关键的一条是正确理解问题出在哪里。这并非像当前主流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是一场财政困局——除了希腊。是私人部门出了问题,傻瓜!

经合组织(OECD)最新发布的一份杰出报告非常有力地阐述了这一点。国内需求疲软、出口部门竞争力强的国家产生了盈余储蓄(在德国,这些储蓄主要集中在家庭),继而流入银行业。随着欧元区一体化,盈余国家相对于贷款的过剩储蓄流向了银行业存款不足的赤字国家。有人可能会指出,本来就该如此。不幸的是,鉴于欧元区名义利率较低,各经济充满活力,赤字国家的实际利率非常之低。由此产生的资产价格泡沫又受到外国借款的助推:到2007年,爱尔兰对外国银行的净债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04%(见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