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全球经济:为未来再投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3:37:25
全球经济:为未来再投资
作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 拉古拉姆•瑞占(Raghuram Rajan)
2006年9月15日 星期五


对大宗商品价格不断飙升等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已连续第4年保持强劲增长。尽管美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但欧元区已获得动力。日本经济的扩张仍在继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实现了惊人的增长率。是什么造就了这种杰出表现?它能够持续下去吗?
信息技术革命以及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而实现的生产合理化,促进了生产率的增长,并使其在全球经济扩张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虽然人们对1995年以来美国生产率的惊人增长非常关注,但新兴市场同样惊人的生产率增长,却几乎没有引起注意。
全球生产率出人意料地快速增长,能够解释下列现象:为什么大宗商品的需求如此强劲;为什么新兴市场能够经受住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没有造成明显的投资减速;为什么尽管原材料成本涨幅空前,通货膨胀基本上仍能得到抑制;以及为什么家庭收入和企业利润同时颇为强劲。

 
 
运输和通信成本下降以及贸易壁垒减少促成的全球竞争加剧,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竞争不仅为制造商提供了提高生产率的动力,而且有助于抑制工资上涨。为此,大宗商品等其它供应不足的生产资料价格被抬高,使生产率激增的益处惠及大宗商品生产商。
在美国等国家,表现强劲的国内金融市场促进了金融创新,将资源重新配置到生产率最高的行业。新的金融产品使消费者能够预支未来的收入,立即进行消费。这些国家都有经常账户赤字,而那些市场不太成熟、不善于将经济增长转化为内需的国家提供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些缺口。
什么因素可能破坏这一美好前景呢?在我们这个一体化的世界里,通胀压力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某个经济体接近产能极限的程度,还包括全球经济接近产能极限的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受过教育且技术熟练的劳动力日益紧缺。尽管有证据表明美国的生产率增长已开始放缓,但工资水平仍在以更快的速度上涨。生产率增长放缓降低了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不会加快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的经济增长率。
对美联储(Fed)而言,关键问题在于,它的利率“药方”,是否足以使美国经济减缓至潜在增长预期范围的低端。尽管住宅市场放缓的速度高于预期,但受就业和工资增长的推动,消费并未减弱。此外,过去的货币紧缩举措和住房交易活动的放缓,均可能具有滞后效应。由于住宅市场放缓的效应可能呈现非线性特点,价格的大幅下跌会打击公众信心,金融领域也不会幸免于难,因此,美联储需要仔细权衡进一步的行动。它还必须认识到这样一种可能性:如果人们对高通胀预期“见怪不怪”,那么要降低预期,就需要更大幅度地加息,使经济增长付出沉重代价。
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可能使其经常账户赤字收窄,但这并不是没有风险的。外国投资者之所以为其赤字提供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实力。如果重新评估美国的吸引力,他们会要求更高的溢价来为美国贷款提供融资,从而会影响美国的利率和美元汇率。
这些情况并非不可避免。即便美国经济明显减速,欧元区和日本等大型经济体的生产率也可能迎头赶上。但这要求加强国内竞争,将资源重新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经济活动,并更好地利用劳动力。结构性改革遇到的政治障碍,可能会阻碍生产率的提高。政治因素已影响到跨境并购活动。随着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搁置,全球竞争加剧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也受到威胁。政界人士追逐所谓“国家优势”,最终得到的必将是“集体劣势”。
好政策很少会为经济增长带来立竿见影的益处。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缘于以往的政策加强了竞争,提高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要想让美好时光得以延续,各国领导层应该调整重点,不再吃老本,而是要为未来进行再投资。
本文作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