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长春风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11:46
辛亥革命之长春风云

  田萍 记者 张贤达

  在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中,长春人和活动在长春的革命党人,为埋葬封建王朝,实现“民主”“共和”,也付出了努力和牺牲。

  革命党人创办《长春日报》

  辛亥革命前夕,许多革命党人如宋教仁、廖仲恺、林伯渠、徐镜心等等,都曾到吉林省开辟工作,长春许多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被革命唤醒,也随之踏上革命道路。

  当时,来长春开展工作的革命者,主要从宣传革命和组织武装起义两个方面努力。这些革命者率先以报纸为阵地,鞭挞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传播民主革命思想。1908年秋天,同盟会成员蒋大同来到长春,当年年底与齐希武、董耕耘、许竹平等人联名发起招股商办《长春日报》,得到长春绅商毕维垣等39人的赞助,官府批准同意。1909年4月3日,《长春日报》创刊。蒋大同等人将长春日报社作为革命者的秘密联络点,又公开地利用这个舆论阵地,积极撰写革命文章,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日发行量2000份,揭露了清政府伪立宪的反动本质,揭露了沙俄侵略东北的罪行。

  1909年2月19日,俄国驻长春领事馆副领事拉夫罗甫凶相毕露地提出所谓“抗议”和“照会”,指责长春日报社,为沙俄侵华罪行辩解,威逼地方官府“通知该报勿再登载此等议论”。由于俄领、日领的野蛮干涉,加之办报经费拮据,1909年6月,《长春日报》被迫停刊,蒋大同离开长春去黑河地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熊成基“热血灌中国自由之花”

  争取旧军队反正、准备武装起义是来长春的革命者的又一个重要活动内容。安庆起义领导人之一的熊成基,受同盟会黄兴委派,于1909年3月来到长春,联络驻长第三镇官兵起义。熊成基当时就住在长春日报社,与蒋大同、商震等秘密“商定革命进行方略”,曾考虑在蜂密山建立起义根据地,储备粮食,筹集弹药。由于经费困窘,事遭搁置。清政府因熊成基曾在安庆领导反清起义,便公开悬赏5000两白银通缉他。熊成基为了筹措革命经费,积极下乡联络农民起义力量,冒着生命危险奔波于长春、哈尔滨两大城市之间。由于长春商人臧贯三跟踪、告密,熊成基不幸在哈尔滨被捕。1910年1月31日被押入长春监狱。驻长春的吉林西路分巡兵备道颜世清亲自审讯,熊成基视死如归,痛斥清朝的反动统治,陈述自己的革命志趣、革命经历,后由官方笔录成《熊成基供词》。1910年2月2日,长春巡警用五辆大车将熊成基转送吉林监狱。游街车由长春头道沟街出旧城南门,“观者塞途”。熊成基向沿街民众“一一致谢”,高呼:“敝人情愿以一腔热血灌中国自由之花,诸君高谊,来生再报!”熊成基大义凛然,感动了周围群众。

  2月27日,年仅24岁的熊成基,于吉林市巴尔虎门外慷慨就义。熊成基牺牲后,《长春日报》 编辑徐竹平也被捕。于是革命党人紧急疏散,分别转移到新军、学堂中去,开辟新的战场。就在这时候,武昌起义枪声打响了。

  辛亥革命后的长春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到长春,振奋了在长春活动的革命党人。受革命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欣喜若狂,准备迎接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开会商议,响应武昌起义,力主吉林省独立。长春广大市民和工商业者拒绝使用大清银号和地方官帖局发行的清朝纸币、钱票,纷纷到钱庄、银号挤兑现洋,以此表示对清廷的不信任。长春大清银行仅10月17日一天,就换出现洋20万元,长春的官帖局因连日挤兑“银元穷尽”,由大清银行暂垫银票45.5万两,但最后还是“被迫停付关闭”。

  这时,驻长春的新军陆军第三镇奉命南下,去镇压南方的革命。1911年l0月24日,南满铁路出货车35辆,载走炮队200人、大炮12门、马400匹,两天运走官兵2880人。军队的调动更引起长春物价上涨,官帖大跌。监狱暴动,逃出六十多人。清长春地方官惶惶不可终日,许多人在暗中自谋脱身之计,此时,长春的反革命营垒处于极度恐慌之中。

  1911年11月16日,驻奉天的东北三省总督赵尔巽利用革命党人的软弱性,伪装支持独立,成立国民保安会。第三天,长春知府何厚琦召集军政警商学各界人士,也宣布成立长春保安会,推举西路道盂宪彝、陆军第三镇统制曹锦为会长。保安会成立后,企图阻止革命,麻痹人们的革命意识。实际上他们是替朝廷维持地方封建秩序,等待时机镇压革命党人。革命党人却对地方官仍抱有和平幻想,以致错失武装独立的时机。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再一次鼓舞了活动在长春的革命党人。据记载,1912年2月,在长春头道沟满铁附属地秘密“聚集了百数十人”,这些革命者分别在悦来、兴顺等客栈隐蔽,并与义昌经理杨香浦商议,买下该公司作为根据地, “以期举事”。由于事机不密,起义者被迫解散。

  1912年2月12日,溥仪接受《皇室优待条件》,宣布退位,大清帝国宣告灭亡。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组织了北洋政府。2月29日,长春府接到吉林巡抚陈昭常指令,撤销长春保安会,宣布共和。摘下清朝龙旗,挂上民国五色旗,大小地方官僚都摇身一变,当上了民国政府的官吏。

  尽管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但是广大民众却在这场革命运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民主思想启蒙教育,人们热烈欢庆清王朝的灭亡,“剪发天足”,表示拥戴“共和”。长春各界人士集会演讲,悼念为革命献身的烈士熊成基,高呼“民国万岁”,表现了对民主共和的期望。同时也有一部分敏感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这场革命的不彻底性,如长春中学堂执事在各衙署悬五色旗时只悬半旗,表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