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兵:“公车上访”是堂生动的权力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38:45

单士兵:“公车上访”是堂生动的权力课

2010年12月22日08:37新京报单士兵我要评论(3) 字号:T|T

单士兵 资深评论员

89岁退休官员杨维骏,是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日前他做了件轰动的事——“开公车带领村民上访”。原来,为帮助一群失地农民从苦难处境中解脱出来,杨维骏用政府为他专配的公车,带着12名失地农民到云南省政协反映问题。结果,一边是百姓称快,一边是云南政协某处长强烈责怪。(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 版)

只要一提到上访,就总有一些权力皱着眉头。从某种意义说,这种表情也是不成熟的表现。原因最简单不过,法律早就赋予公民上访的权利。从这个意义讲,“退休高官开公车带领村民上访”,其实给权力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既然法律已肯定了上访是公民权利,本身包含强大的救济功能,那么,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权力救济的维权行为,就应该得到权力充分的尊重与呵护。悲哀的是,杨维骏帮助上访者打通对话途径的举动,却受到一些权力责怪。真的不明白这是基于怎样的官场伦理,到底又在维护谁的利益?

不必讳言,尽管上访是公民的一种权利。但,上访者在行使这项权利的时候,却经常要写满一脸悲怆。这是因为,在上访者践行权利的路途上,出现了深度的断裂。诚如杨维骏所说,那些失地农民的上访,总是遭遇踢皮球,如果他们自己去政协,连大门也进不去。而前段时间,广州领导公开大接访,结果迎来市民连夜排队的“壮观场面”,也折射出当前一些部门仍然未能为公民提供足够畅通的信访路径,未能真正提高解决信访问题的效率。

要知道,那些上访者是带着民意而来。现代政治最应该讲求的,就是充分尊重民意。对于权力来说,如果不能真正俯身倾听民意,又拿什么来保证权力的理性与科学呢?特别是转型期社会面临着种种复杂的利益博弈,法律有时无法完全充当起社会矛盾的调节器,而很多贫弱群体又打不起官司,法律援助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这时,就更需要拓宽救济渠道。

这意味着,退休高官杨维骏“开公车带村民上访”,应成为一种被权力激赏的行为,而不应招致权力责怪。就算那位责怪杨维骏的处长不懂得上访本身包裹的法治理性,起码也应该从这种行为中汲取到民主监督的养分吧?真的不明白,对这样有益的法治课,这位官员的表现为啥就如此麻木与迟钝呢?而现实之中还有多少这种不开窍的权力正一脸麻木呢?

“将政府配车只用于游山玩水那才是不正常现象”,杨维骏这句话同样值得玩味。它意味着,“开公车带领村民上访”不止是一堂法治课,同时也是一堂关于权力品质与生活的课,值得所有权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