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坚定信心持续夯实农业基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43:52



资料图:新郑秋粮再获丰收
新华网合肥12月21日电(记者葛如江 杨玉华)今年农产品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令人印象深刻,这提醒我们对农业生产形势要保持客观冷静,坚定抓好农业生产的信心,持续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粮食稳则天下安。今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粮食生产7年连续增长。欢欣于粮食丰收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今年11月CPI创28个月以来新高,如果没有粮食丰收做基础,农产品价格上行压力恐怕更大。同时,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总体上还较为薄弱,粮食持续增产压力巨大。为此必须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继续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直补等各种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这是粮食丰收的重要原因。要继续保持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特别要在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建立与财政增长相适应的支农补贴机制,使惠农蛋糕不断做大。
切实保护好18亿亩耕地红线。随着各地城镇化不断推进,耕地红线压力加大。国土资源部日前首次启动土地违法约谈和问责行动,对12个土地违法县市行政一把手“约谈”,无疑再次敲响了保护耕地的警钟。只有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放弃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土地财政”思维,才能保障粮食安全的土地基础,守住耕地红线。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农业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格局,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加大了社会对农业生产的担忧,必须下大力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已达52%,以安徽为例,全省已实现小麦总产和单产水平历史性突破,五年总产增加超过80亿斤,增幅全国第一。同时,各粮食主产区仍有许多中低产田未获改造,仅安徽江淮地区中低产田比例就占一半左右。因此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中低产田挖掘生产潜力,也是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着力点。
完善并落实领导负责制。根据中央关于“米袋子”“菜篮子”领导负责制的要求,真正把事关民生的粮食和蔬菜问题当成事关政府责任的大事抓实抓好,才能既为城镇居民排忧解难,又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