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草原吹过(盛世民族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6 00:30:20
张宇航
《 人民日报 》( 2010年12月20日   24 版)
一股温柔湿暖的风,14年来从珠江向北,吹过内蒙古大草原,捎去朝露、捎去春雨,滋润了草原孩子们因为贫困而枯渴的心灵。从此岭南和草原间架起一道彩虹,彩虹里有我,也有1000位热心人,用助学的双手托起孩子们明天的希望,故事不多,却玉洁冰清……
糜地梁之夜
糜地梁的夜晚宁静安详,毛乌素沙漠那神秘星光,给远方客人带来许多遐想。酒香飘飘,歌声绵长,肥嫩的羊背子摆在了桌上。南方汉族阿爸,到北方蒙古族干女儿家探亲,5年相识而未相见的情感,都凝聚在糜地梁这个夜晚。热情好客的父老乡亲,也来共诉衷肠,没有路灯的沙漠公路和乡道,被手电筒与火把照得愈加亮堂。
5年前一次机缘,让糜地梁蒙古族牧民女孩孟根图海改变了命运,她艰辛的求学路,有了南方热心人播洒的阳光;亲生父亲不幸离世后,又有汉族阿爸接力牵手,鼓励她继续完成学业,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这个故事听来有点像夜谭天方,我与她从未见面相识,更非血缘关系,略表同情便可,何须挂肚牵肠?其实人间除了友谊、义务,还有真情,只要愿意关爱他人,用心专注,不在乎天各一方!社会需要人人相近相知,人人付出一点善良。因此我们才千里迢迢,举家来到这鄂托克西边的糜地梁。
祝酒歌唱罢,马头琴又响。两个民族的亲人齐声嘱咐图海:健康快乐成长,前路无须彷徨;来日大学毕业,努力工作向上;回报国家、社会,立业才做新娘。到那时,我们还进糜地梁,为她唱送亲歌,了却共同的愿望。
屋外下起了连夜雨,4年苦旱的糜地梁,竟然甘霖喜降。莫非老天也有情,为人间一段真诚打动,慷慨捎来春光?
牧驼少女
我在腾格里沙漠月亮湖景区的摄影展里发现了你,你和那匹高扬着头的骆驼一起,独步旷野,眼神是多么忧郁。沙漠烈风,吹乱了你本该秀丽的头发,身上破棉袄已经露出了白絮。
你是谁家孩子?为什么不去上学,却在这里当牧驼少女?你看沙漠中的沙蒿和沙米真是顽强,即使没有天雨,也要把根深扎,在黄黄沙海中长出一丛翠绿。无论生活如何困苦,你也不该失去学业,没有文化,哪能过上好日子?
我决意要把你找到,让你摆脱困惑,专心读书,憧憬美好时光,眼神不再忧郁。我看到为你照相的是哈斯巴根,曾经见过一面的蒙古族兄弟。委托他,就能与你联系。
半年后,我的第一笔助学款,由哈斯巴根送到你的手里。哈斯巴根叔叔告诉我,你已经回学校念初二,名叫萨如拉,蒙语辽阔的意思。好好学习吧,萨如拉姑娘,虽然你的家里只有妈妈和弟弟,生活费用难以为继,可是你的前行路上有我,我会让你把书念完,再争取学上一门手艺。人生的草原中除了放牧骆驼,还能依靠知识自食其力……
如今你已经读上高二,长成大姑娘亭亭玉立。去年我请朋友,把你和另一位蒙古族女孩乌仁苏布德带来广州,看看沙漠外精彩世界,坐坐火车、轮船和飞机,你们的脸上挂满笑容,模样比相片更加俏丽。第一次到南方、第一回来汉族伯伯家走亲戚,觉得非常荣幸、非常快乐,一辈子也不能忘记。在广东、在伯伯家,你们得到了女儿般的幸福;在十几年的人生岁月中,你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萨如拉,曾经的牧驼少女。当我再看你那张相片,就觉得你眼里除了忧郁还有渴望还有坚强。你是我从沙海“找”回来的姑娘,从此你不必忧伤,不会再被命运抛弃。牵挂你、帮助你,是我守护善良其中一段经历。你身后的骆驼陪伴你的童年,你眼前的伯伯将会牵紧你的手,陪你走过少年、青年,直到你在社会上能够自立……
贡格尔之问
从阿斯哈图石林,到达里湖沿岸;从白云敖包云杉树,到乌兰布统古战场,贡格尔草原一直向世人展露着它的五彩缤纷。大兴安岭主峰黄岗梁,傲视群山,不愧为贡格尔草原的脊梁。山下水草肥美,人与牛羊相随,万物和谐共处,真正是仙境堪比天堂。
我徜徉在贡格尔,去触摸蒙古高原历史跳动的脉搏。天鹅飞落达里湖岸边梳妆的时候,孛儿帖就降生在这片草原。如今洪吉喇部落雄风犹在,金戈铁马腥风血雨却早已遁远。有道是“平生只有两行泪,半是江山半美人”,成吉思汗的百年伟业,也随着时光消逝而改弦易辙,只剩下微风从草原轻轻走过。
白桦林的寂寥中,跳动着奇异石影。达里湖的波光里,闪现着健硕鱼群。贡格尔草原养育了无数生灵,默默用牧歌,延续了一代代蒙古人的使命。奉献所有,不求索取,这就是草原博大的胸怀和血性。
面对贡格尔草原,我在叩问自己应该为她、为民族发展做一点什么。仅仅是感慨,还是为她多添一缕祥和;仅仅是感动,还是为她续唱一段真情的传说?十余年来,广东热心人已为3000多个内蒙古草原上的贫困孩子托起完成学业的希望,其中贡格尔草原就有300多个。从关心草原、牵挂草原,到走进草原、热爱草原,这是一种善良的表达、爱心的传播。只要锲而不舍,只要认真去做,就能实现人生的执着追求。这段故事,最终会被酒和奶茶酿成歌。
草原,多少次走近你,不知道你就在身旁;多少次离开你,才知道你就在我的心上。
留给儿子的毡房
都贵玛额吉(母亲)还住在干旱的杜尔伯特草原,孤独地放牧着她的羊群。我曾经让热心人送去两只牧羊犬,陪伴她度过寂寞的时光。
她这辈子把母爱给了许多原本素不相识的儿女,付出善良也收获着善良。上世纪60年代那艰苦岁月里,19岁的都贵玛抚养过28个上海汉族孤儿。儿女长大就有了自己的生活,最终告别草原深处额吉家那座毡房,走出草原也走出贫困,只剩下老人依旧恋着家乡恋着牛羊。
我在报上读到都贵玛的故事,一种感动伴着关怀,从珠江畔流向草原。把爱全给了儿女的英雄母亲,更应该得到社会关爱。其中一份关爱,应该由我付出。于是,冒着暮春凛冽的寒风,我和妻子走进了她的毡房……
这以后,我成了都贵玛额吉第二十九个在广东的汉族儿子。
这以后,我们常常通过电波,给额吉捎去亲切问候;常常通过邮差、朋友,给额吉送上衣物食品、生活费用。
这以后,有位名叫阿云嘎的蒙古族小伙子,也因此而感动,从呼和浩特到杜尔伯特草原看望他心目中可敬的伊吉(奶奶)。随即发来的信息说:
“在都贵玛伊吉的心中,有一座留给广东儿子的毡房。
“伊吉说起您时,自豪满足、神采飞扬。您和伊吉莫非前世真是母子俩?因为我已经分不清您是汉人,还是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