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于用兵的人,就是不用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4:07:46

1、善于用兵的人,就是不用兵

【原文】临1与孙卿子2议兵于赵孝成王3前。

王曰:“请问兵要。”

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孙卿子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

孙卿子曰:“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4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5然有离德者也。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故仁人上下,百将一心,三军同力;臣之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扞头目而覆胸腹也,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之,一也。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用百里之国,则将有千里之听;用千里之国,则将有四海之听。必将聪明警戒,和传而一。故仁人之兵,聚则成卒6,散则成列7;延8则若莫邪之长刃,婴9之者断;兑10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圜11居而方12止,则若磐石然,触之者角摧,案角鹿埵、陇种、东笼而退耳。且夫暴国之君,将谁与至哉?彼其所与至者,必其民也,而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彼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仇雠。人之情,虽桀、跖,岂又肯为其所恶贼其所好者哉?是犹使人之子孙自贼其父母也,彼必将来告之,夫又何可诈也?故仁人用,国日明,诸侯先顺者安,后顺者危,虑敌之者削,反之者亡。《诗》曰:‘武王载发,有虔13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此之谓也。”

【译文】临武君和荀况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如何用兵的问题。

赵孝成王说:“请问用兵的要领。”

君回答说:“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方的动向,虽然后发兵,却能先到达,这就是用兵的要领的方法。”

荀况说:“不是这样的。我所听到的古代用兵的道路是,凡是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人民。弓与箭不能协调,那么羿也不能射中细微的目标;六匹马不和谐,那么造父也不能使车到达很远的地方;读书人和人民不亲近附合,那么商汤王和周武王也不能必胜。所以善于依附人民的人,就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在于善于使人民依附而已。”

君说:“不是这样的。用兵所重视的,是形势有利;所行为的,是变化和隐诈。善于用兵的人,靠感觉迅速和神秘莫测,谁也不知道他会从什么地方出来。孙武吴起运用这种方法,无敌于天下,难道非要等待人民依附吗?”

荀况说:“不是这样的。我所说的,是仁爱的人的用兵,是称王天下的志向。你先生所看重的,是权术谋略和形势有利;你所行为的是攻占夺取变化和欺诈,这是诸侯们所做的事。仁人之用兵,是不可以欺诈的。那些可以欺诈的,是怠懈傲慢的人,是在路上打转转的人,是君臣上下之间相互奸滑而离开了正常的规律的人。所以用夏桀的方法欺诈夏桀,还有巧妙笨拙的侥幸;用夏桀的方法欺诈尧,就如同是用鸡蛋去碰石头,用手指去搅动沸腾的水,就好象是跳进水火之中,一进去就会烧焦和淹没。所以仁人的上下,众将一心,三军同力,臣子对君主,下级对于上级,就象是子女侍奉父母一样,就象是弟弟侍奉兄长一样,就象是手臂护卫头眼也护卫胸腹一样。欺诈而且偷袭,与先惊动然后再攻击是一样的。再说仁人如果只有方圆十里的国家,那么他就有方圆百里的听闻;如果有方圆百里的国家,那么他就有方圆千里的听闻;如果有方圆千里的国家,那么他就有四海之内的听闻;他必然耳聪目明地警戒,齐心协力而统一。所以,仁人的兵,聚集起来就成为步兵,散开以后各有职位,蔓延开来就象莫邪的长剑,触犯者都会阻断;锋利就象莫邪利剑的尖锋,抵挡它的都会溃散;环绕着居住仿效而止,就象磐石一样坚固,碰触它的就会头破血流,就象长角的鹿去碰石墙石壁一样地败退。况且那些暴国的君主,将有谁与他一起来呢?那些与他一起来的,必然是他的人民;而他的人民亲近我就象喜欢父母亲一样,喜好我就象喜好椒兰的芬芳一样;他们反顾他们的君上,那就象自己受过火烧的黥刑,就象仇敌一样。人之常情是,虽然就象是夏桀、盗跖那样的人,怎么能肯为自己所厌恶的去残害自己所喜欢的呢?这就好比是让人们的子孙去残害自己的父母一样,他们必然要先来相告,这样又怎么能欺诈呢?所以,仁人得用,国家就会日益昌盛,诸侯们先归顺的就平安,后归顺的就有危险,考虑为敌的就会削弱,想反叛的就会灭亡。《诗经》上说:‘汤武王装载着旌旗,有诚意兮拿斧钺,气势如同熊熊烈火,那就没有谁敢来阻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明】本篇紧接《致士》,是关于领导人与管理者怎样对待战争问题的论述。处在战国诸侯争霸称王时期,各诸侯国的君主们无不以用兵为主,均以为有了强大的武力就可以称霸天下,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然而,这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表明,凡是用武力争得天下的,没有一个能保持长久的。这就是因为人民并不会屈服于武力,屈服于压迫。人民希望得到的是仁爱、保护,以及安居乐业。只要有谁能让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人民就会拥护谁。所以,荀子的意思是,真正善于用兵的人,就是不用兵。这就象老子说的: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二十二章)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道德经三十一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

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

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六十六章)

 

所谓的“有为”,其实是指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私利和虚荣心而去争去夺去侵犯别国别人,如果去掉一己之私,不去争夺、夺取,心中想的是人民百姓,也就“无为”了。无为而不争,人民百姓得以发展各自的事业,得以安居乐业,就会象对待亲生父母一样拥戴这样的统治者,那么,还有谁能欺诈和侵犯这样的统治者呢?

现代所谓“商场如战场”,那么派出去的推销员、促销员就是兵,他们去争去夺的就是市场份额,谁占领的市场份额越多,谁俨然就是一方霸主。这样对不对呢?按荀子的意见,所谓仁人用兵,聚集起来就成为步兵,散开以后各有职位,蔓延开来就象莫邪的长剑,触犯者都会阻断;锋利就象莫邪利剑的尖锋,抵挡它的都会溃散;环绕着居住仿效而止,就象磐石一样坚固,碰触它的就会头破血流,就象长角的鹿去碰石墙石壁一样地败退。这个意思是说,企业是以产品质量为根本的,产品质优价廉,就会得到人民的喜爱,人们的口口相传,就会胜过推销员、促销员的滔滔雄辩。而企业的每一个职工,无不为自己的产品感到骄傲,他们在生活当中的言谈,也就比促销员、推销员的工作有效。所以,现代善于用兵者,就是善于使用自己企业的每一个人,能使每一个人都能文能武,多才多艺,都是推销员,而不是层次分明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管理制度。这就是“全民皆兵”的思想。

——————————————————

【注释】1.临君: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其事迹不详。

2.孙卿子:即荀况。

3.赵孝成王:战国时期赵国君主,公元前265~244年在位。

4.亶:(zhan占)《易·屯·六二》:“屯如,亶如,乘马班如。”《诗·大雅·生民》:“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楚辞·离骚》:“亶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似周流。”王逸注:“亶,转也,楚人名转曰亶。”《广雅·释诂四》:“亶,转也。”这里用为四处转动之意。

5.滑:《荀子·成相》:“吏谨将之无铍滑。”《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这里用为奸滑之意。

6.卒:《管子·君臣下》:“虽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则上无危矣。”《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具卒乘。”《吕氏春秋·简选》注:“在车曰士,步曰卒。”这里用为步兵之意。

7.列:《管子·法禁》:“家富于其列,其禄甚寡而资财甚多者。”《左传·僖公十五年》:“入而未定列。”《论语·季氏》:“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国语·周语》:“翟无列于王室。”《史记·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这里用为职位之意。

8.延:《书·吕刑》:“延及于平民。”《左传·成公十三年》:“君亦悔祸之延。”《礼记·玉藻》:“前后邃延。”《方言十三》:“延,遍也。”这里用为蔓延之意。

9.婴:通“撄”。《荀子·强国》:“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荀子·乐论》:“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韩非子·说难》:“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这里用为触犯之意。

10.兑:通“锐”。《书·顾命》:“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房。”《管子·小匡》:“为人巧转而兑利。”《墨子·备城门》:“两铤交之置如平,不如平不利,兑其两末。”《史记·天官书》:“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这里用为锋利之意。

11.圜:(huán环)通“环”。《周礼·考工记·画缋》:“火似圜。”《管子·枢言》:“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门。”《列子·说符》:“圜流九十里。”《史记·孟荀传》:“欲内圜凿。”《汉书·贾谊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这里用为环绕之意。

12.方:通“仿”。《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小雅·十日之交》:“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诗·大雅·皇矣》:“万邦之方,下民之王。”《论语·宪问》:“子贡方人。”《孟子·梁惠王下》:“方命虐民,饮食若流。”《荀子·劝学》:“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商君书·算地》:“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这里用为模拟、仿效之意。

13.虔:(qián黔)《诗·商颂·长发》:“有虔秉钺。”《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以告虔也。”《左传·成公十二年》:“虔卜于先君也。”《国语·鲁语》:“纠虔天刑。”这里用为诚敬,诚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