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不是在经营企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31:59
 

马云不是在经营企业

作者:磐石之心

2009年9月10号,阿里巴巴整整创立10年,从18人的公司到1万7000名员工,阿里巴巴走完了快速成长的十年。在杭州黄龙体育场,我亲眼见证了阿里巴巴员工的激情,也让我深刻的领悟到马云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意味着什么?

听阿里巴巴员工讲,有一次他们加班到晚上8点多下班,在公司的路上,马云迎面走来。一个新员工激动的呆呆的站在那里,当马云走近之后,她仍傻傻的一言不发。马云感觉到员工的紧张,马上对她说:你好!她才木木的回过神,回了一句:您好!马云走后,老员工问她为何不说:马总,您好?她说,当时已经懵了,激动的大脑一片空白,临时短路。

在2万7000人的黄龙体育场,马云40分钟的激情演讲是发自内心的。一句接一句的短句,遒劲有力,这就好像是战场上,总指挥在给战士们打气,那种声势的确让人鼓舞。员工们的呐喊远远超过周杰伦演唱会的火爆。演唱会上,还有很多托被安排叫“***我爱你”。而阿里巴巴十周年晚会上,员工的激情和热情不是装出来的,是真实的。

有个名词叫“洗脑”。这个词语被用在很多场合,更多是用在企业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灌输。马云曾经在演讲中强调:文化是企业发展的DNA。阿里巴巴十周年晚会,让我看到了阿里巴巴的文化,阿里巴巴CEO和员工的激情。

精神领袖只会鼓舞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设立具体的目标。在大会上,马云设立了阿里巴巴下一个十年的目标:1000万家企业、1亿个就业岗位、10亿消费者。而且这个目标是建立在阿里巴巴要活102年大目标基础之上的。

马云曾说过:年轻人最容易激情,可惜没有持续的激情,而只有持续的激情才有价值。马云创业十年,仍然激情四射,这种保持激情的能力应该是阿里巴巴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而且马云坚信激情可以传递,的确他的激情已经传递给每一个阿里巴巴员工。笔者观察过多家企业,也阅读过多个企业的文化手册,文化其实就是精神理念和寄托,人活着就是要有精神寄托,企业只有让企业文化理念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并持续的提醒员工,才能够让员工有归属感,甘愿在加班到11点,第二天又激情无限的投入工作。

说马云是企业家,还不如说他是哲学家。之所以能够经营好企业,主要还是对人性的参悟。马云曾经在和日本盛稻和夫对话中说:“到2007年开始特别是2008年我对人的兴趣越来越大,所以一有空我也去学习道家哲学、佛家思想。” 2008年10月25日,马云去郑州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见面。2008年初夏,马云突然离开杭州,到重庆北碚缙云山白云观住了叁天,去“禁语”。在2009年的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我们也看到了缙云山白云观主持李一道长被应邀作为嘉宾发言。

技术推动企业发展,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能依靠技术,因为很多经营战略本质上都是人的哲学。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最后无法持续成功,原因都出在没有深刻的领悟到人性!阿里巴巴十年了,在技术、市场方面已经站稳了脚,再往前发展,就是要学会经营的哲学,就是要悟到人性的真谛。

马云俨然成了阿里巴巴的精神领袖,之所以能成为精神领袖,原因不是他多有钱,多有地位,更重要的是他多了解人性,能够一眼看穿你。这就是为何基督教徒对神父是那样的虔诚,为何中国人对孔子是那么的敬仰,这一切都源自他们已经看透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