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退款及用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15:26
【 作者:剑舞昆仑    来源:『煮酒论史』    点击数:2457    文章录入:扯淡网 】
1901年9月7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日子,这一天,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此条约共12款,19个附件。清政府共计向侵略中国的列强八国以及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共十一国赔偿九亿八千二百余万两。由1902年起至1940年止,按照条约所列办法及汇率,折合各国货币偿付,是为“庚子赔款”。其中俄、德、英、法四国所得最多。
1902年1月,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武装的镇压并不能消除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美国出于其国家长远利益,由纽约时报透露向中国退还美国庚款之“溢款”(超出美国所受损失之数目)部分。1904年12月,中美两国在美国谈判退款事宜时,美国主张以退还之款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和发展在华教育福利事业。1907年12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咨文国会退还部分庚款,经两院讨论通过,次年5月25日,批准生效。并通知清政府声明在更换执政人员时,都不能将该款移作他用。从1909年起,美国每次收到届时应付之庚款时,即取出其中一部分交还中国政府,作为中国兴学专款。当时决定两个项目:办清华学校和资助中国留美学生。
1909年6月,北京设立了游美学务处,这就是清华大学的雏形。1909年8月,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游美肆业馆的馆址,学务处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学生,从630名考生中,录取了47人,于10月份赴美。1910年送出学生70名,同时还录取了143人备取生,入肆业馆短期训练,随时送往美国。1911年考选了63人赴美。
1924年6月,美国将庚款之余额,全部退还,作为中国兴办教育和其他文化事业资金,并组成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由蒋梦麟为董事长,董事14人。他们是:颜惠庆、张伯苓、郭秉文、范源濂、黄炎培、顾维钧、周诒春、施肇基、丁文江(以上华籍)孟禄、杜威、贝克、贝诺德、顾林(以上美籍)。具体管理该全部退款。基金董事会举办了多种事业。自1926年至1930年间,在南京的东南大学、成都大学、东北大学、武昌大学学校,设立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教习。设置了科学研究教授席,科学研究补助金、社会调查所、华美协进社、静生生物调查所、国立北平图书馆。
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纷起退款。法国和意、比、荷各国也效仿美国办法退还部分庚款。1920年初,李石曾与蔡元培、吴敬恒,利用法国的庚子退款,创办中法大学于北京。李石曾任董事长,蔡元培任校长。同年冬,蔡元培与李石曾再度赴法,与法国里昂市长赫礼欧(Herriot),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Lepine)等,合作设立里昂中法大学协会,决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学。
苏联于1922年9月,声明放弃庚款余额。1924年5月,又谈判达成协议,完全归还庚款余额,也声明此款只能用于中国教育事业。并设立特别委员会管理该项余额。英国从1912年开始退还,亦坚持此款项用于中国教育事业。
日本亦“退还”庚款“溢款”部分。美、法、意、比、荷、英、俄七国退还中国之庚款“溢款”总数,约在海关银三亿两左右,对兴办教育事业颇有效果,应当肯定。如果各国不坚持将此款用于教育、文化事业,清政府、北洋政府以至于国民政府一定会将其挥霍净尽,或为贪官私吞,不会完全用于中国教育事业。
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德、奥两国之庚款停止,1920年,德、奥两国放弃庚款。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欠日本之庚款停付,并进而废除对日庚款。1943年1月11日中国与美、英签订条约,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自然也包括《辛丑条约》,庚款也予以取消。
所有上述庚子赔款的下落,在1949年以后,曾被我们描述成为美国及其它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及精神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