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的不是秦长城而是齐长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21:41:24



孟姜女哭的不是秦长城而是齐长城
    
 
  小时候就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历史上,莫非真有孟姜女此人?这个貌美如花的小女子难道确有“哭长城”一事?她哭的所谓的“长城”又是在哪里?一个娇弱女子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哭”法,终于连长城也“倒”了?带着这些疑惑,去“看了看”孟姜女。

 

  原来孟姜女哭长城的地方,就在我们济南市长清县内的齐长城上!近在咫尺啊,日前才有幸亲眼目睹了孟姜女哭长城的风采!

  在一个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一行十余人,乘坐面包车前往离济南市只有一个多小时路程的长清县孝里镇的大峰山。拥有"长城之源"美誉的齐长城就建在大峰山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我们先是观看了大峰山风景区的峰云观,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道教名观。我们在关帝庙、玉皇殿,跪拜神像,心甘情愿地往钱箱里放钱,图得个就是吉利,以便保佑平安,全家幸福!

一、“中国长城之父”――齐长城

       
  接下来,我们沿着大峰山,向齐长城进发,脚踏石板台阶一步一步向上爬,终于来到了这个有名的齐长城!

 

  齐长城全由石块垒砌而成,全无一块砖头,不用任何沙浆之类的粘合剂,看上去是一层一层的石板,城墙一般高5米、厚2.5米。当我站在长城顶上,远望而去,齐长城绵延而去,整个长城峰峦叠翠,景色秀丽,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上,十分壮美。在我脚下的这段齐长城有1300余米,是全国齐长城保存最完好的一段。

  齐长城,始建于公元前555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完成于齐威王时期,历时30年。距今已2500余年。齐长城源于济南市长清县孝里镇广里村北,途径18个县市,绵延起伏千里,直达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北入海。它把黄河、泰山、大海连为一体,它像一条巨龙,从黄河南岸直奔黄海之滨,蜿蜒于齐鲁大地的脊梁之巅,盘旋于河流原野之间,贯穿东西,跨越千里,雄踞于山东半岛之上。

  齐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巨防”之一,是目前国内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古建筑遗址。因此,被史学家誉为“中国长城之父”和“世界壁垒之最”!
 
  总体上看,齐长城与秦长城比较显得有点原始。没有秦长城那么雄伟壮观,但正是这种古老沧桑、苔痕点点的原始状态,使它更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审美价值,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珍贵之处。

二、民间神话――孟姜女哭长城
       

 

  当我气喘吁吁地爬到齐长城城顶时,突然看见“孟姜女哭长城处”几个大字,马上就激发起我的好奇心,立刻兴奋起来,啊――,终于来到我想要看见的地方了!然而找了半天,也没有看见那段被哭倒的长城,于是我们继续寻找,进入一个石门后,再向上爬,终于有了一段平路,一手扶着墙面,脚下一高一低地踩着石板,小心翼翼地慢慢前行,大约走了30 米,突然看见一段倒塌的城墙,我高兴地叫了起来:“哇――这就是孟姜女哭倒的长城啊!孟姜女就在这里啊!孟姜女啊孟姜女,我可看到你了!”

  此时此刻,站在孟姜女哭塌的长城遗址上,使我联想起有关孟姜女的故事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  
  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转眼一年过去
  了,范杞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决定去找丈夫,她带
  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
  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
  听才知道,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恸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
  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
  有八百里长。

    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
  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
  宫娘娘"。

    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
  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

    一要找到丈夫范杞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
  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
  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杞
  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然而,史记仅仅有“哭夫”,根本没有“哭长城”,更不用说“崩城”了。不过孟姜女当年的哭调,至今仍然在当地流传着!

  有关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有好多个版本,尽管他们的时间、地点各有不同,与历史史实大相径庭,由“吊唁”――“悲歌”――“崩城”演变的全部过程,都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告诉我们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三、最新定论――孟姜女哭的不是秦长城,而是齐长城

     
  在中国大地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流传很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长期以来世人错误地认为孟姜女哭的是秦长城,却不知实为齐长城。

 

  经过几个朝代的补续和演义,尤其是从唐代开始,孟姜女哭夫变成了哭长城,哭齐长城变成了哭秦长城。

  问题就出在唐朝的诗僧贯休所作的诗,贯休在《杞梁妻》中所写道:“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贯休竟然把杞梁变成了秦朝人了。从此,杞梁妻及其后来演变成的孟姜女就与秦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既然杞梁和孟姜女都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当然也就不可能事发在300多年后秦始皇修筑的秦长城了。

  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在被人们代代讲述了上千年以后,在不久前总算有了一个新的名分。她的传说和其他30项民间文学一起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孟姜女神话传说重要的历史意义!

  今年6月7日,新华网刊发了一篇名为《专家考证:孟姜女哭倒的是齐长城不是秦长城》的文章。从而彻底解决了长期争论的这一问题!

四 、“孟姜女哭长城”的启示

         
  从开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后的孟姜女传说,其间有两千余年。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不断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代表了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抒发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

 

  那么“孟姜女哭长城”到底给了后人什么样的启示呢?
  
  西汉时,刘向在《烈女传》中说:“杞梁之妻无子,内外无五属之亲,即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从上面文章看出,孟姜女竟然能够枕着丈夫的尸体哭泣,可见这一女子的坚强的性格,人们欣赏的正是孟姜女身上这种坚贞不渝的爱情观,孟姜女理所当然地赢得了节义的光环,成为“英烈女神”接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

  一个烈女光辉形象在人们心中的确立,以及她对爱的痴情带给人们的震撼!

  这一点,在当前,重温现代人已经久违的情感,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下山的路上,一位驴友说:“天助我也,你看天气多好呀!”我说:“是啊,我们难得有机会来这自然氧吧里,呼吸到如此清新的空气啊!更重要的是,得到许多历史知识,这才是今天最大的收获!”
 

                绵延的齐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处

 


               我们就是从右边的敞口处进去的

 


               这就是孟姜女哭倒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