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等级制度的重要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0:06:34

15、等级制度的重要性

【原文】序官:宰1爵知宾客、祭祀、飨2食、牺牲3、牢4之数。司徒5知百宗、城郭、立器之数。司马6知师旅、甲兵、乘78之数。修宪9命,审诗商10,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11之事也。

修堤梁,通沟浍12,行水潦13,安水臧14,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

相高下,视肥墝,序五种,省农功,谨蓄藏,以时顺修,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

修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15,以时禁发,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

顺州里,定廛16宅,养六畜,闲17树艺,劝教化,趋孝弟,以时顺修,使百姓顺命,安乐处乡,乡师之事也。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相阴阳,占祲18兆,钻龟19陈卦,主攘择五卜,知其吉凶妖祥,伛巫跛击之事也。

修采20清,易道路,谨盗贼,平室律,以时顺修,使商旅安而货财通,治市之事也。

21愿禁悍,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使暴悍以变,奸邪不作,司寇之事也。

本政教,正法则,兼听而时稽之,度其功劳,论其庆赏,以时慎修,使百吏免尽,而众庶不偷,冢宰之事也。

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兼覆而调一之,辟公之事也。

全道德,致隆高,綦22文理,一天下,振毫末,使天下莫不顺比23从服,天王之事也。

故政事乱,则冢宰之罪也;国家失俗,则辟公之过也;天下不一,诸侯俗反,则天王非其人也。

【译文】关于官职的次序等级:宰爵掌管接待宾客和祭祀仪式、宴会、宰杀祭品的数量。司徒掌管各宗族人口和城郭及器械的数量。司马掌管军队的武器、战车、士兵的数量。修治各种法令,审查各种诗歌乐章,禁止淫秽的音乐,按时整理修订,使外族的风俗和邪淫的音乐不敢扰乱雅乐,这是太师的职责。

修治水渠堤坝,疏通田间沟渠,排除水涝,修固水库,根据时令关闭或开放水库,年境即使遇到凶猛的水涝干旱,也能使人民可耕耘、收获,这就是司空的职责。

查看地势的高低,识别土地的肥瘠,根据五谷的性能按时播种,检查农事,谨慎地收藏粮食,依据时势进行整治,使农民质朴地尽力耕作而不求兼有其它技能,这是治田的职责。

制定防火的法令,以及养护山林、湖泊中的草木、鱼鳖等各种法度,依照时令开放或禁止刈割捕捞,使国家有充足的费用而且财物不尽,这是虞师的职责。

理顺州里的关系,制定商业市场的房屋,养育六畜,规范种植树木的技艺,劝导人们接受教化,趋向于孝顺和友弟,依照时令顺势整治,使老百姓顺从命运的安排,安居乐业处在乡里,这是乡师的职责。

评论各种工匠,审查时令之事务,辨别产品的好坏,推崇坚固完好的产品,改进器具使之方便适用,使雕刻绘画之类的手工精品不敢在家里私自制作,这是工师的职责。

查看阴阳的变化,占卜妖气的兆象,取龟甲钻孔或陈布八卦,主持攘解或选择五种占卜的方法,知晓事情发生的吉祥、凶险或妖祥,是驼背巫和跛足觋的职责。

修治采邑及它的清理,改易平整道路,谨慎预防盗贼,平衡物价,依照时令顺势整治,使得来往宾客行旅之人安全而且货物财物流通,这是治市的职责。

搏击中禁止凶悍的,防止淫秽排除邪恶,用五种刑罚来惩治,使残暴与凶悍的人改变,奸诈与邪恶不再发生,这是司寇的职责。

本着政治教化的原则,端正法则,多方面听取意见并经常稽查,衡量人们的功劳,论功行赏,依照时令谨慎整治,使各级官吏勉力尽职,而且使所有庶民都不偷懒,这是宰相的职责。

评论各种祭祀礼仪和音乐,端正自身行为,推广教化,改善风俗,普遍照顾并求同存异而统一,这是诸侯的职责。

顾全道路和规律,使人们认识到其隆重和高尚,基于文明之理,统一天下,振兴细小的事业,使天下人民无不顺从和同归服,这是天子的职责。

所以政事混乱,是宰相的罪过;国家风俗变坏,是诸侯的错误;天下不统一,诸侯企图叛乱,那么天子就不是很好的人选。

【说明】本节亦是对人才以及管理问题的论述,荀子在本节详细论述了各级官吏乃至于天子的管理职责及其行为规范,其目的就是要说明人才以及管理的重要性,不是这个人才,就不要担任这个工作,否则,于国于家于己都不利。因为《周礼》已经制定出了详细的管理规则,所以荀子在这里只是略举大概,借以说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等级制度的必需。

——————————————————

【注释】1.宰:《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周礼·目录》:“宰者,官也。”《周礼·序官》:“乃立天官冢宰。”《论语·公冶长》:“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仪礼·聘礼》:宰命司马戒众介。”《孟子·离娄上》:“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这里是指古代官吏的通称。宰爵:专指掌管接待宾客和祭祀仪式宴会宰杀祭品的数量的官员。

2.飨:(xiang响)通“享”。《诗·小雅·彤弓》:“钟鼓既没,一朝飨之。”《诗·周颂·我将》:“既右飨之,我其夙夜。”《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是飨是宜。”《左传·哀公十五年》:“子,周公之孙也,多飨大利,犹思不义。”《国语·周语上》:“神飨而民听。”《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荀子·礼论》:“大飨,尚玄尊,俎生鱼,先大羹。”《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日飨国而杀贤者,何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飨,受食亦曰飨。”这里用为祭祀先王和鬼神的宴席之意。

3.牺牲:《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是飨是宜。”《周礼·牧人》:“共其牺牲。”《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自惮其牺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圆》:“宗庙曰刍豢、山川曰牺牲。”《说文》:“牺,宗庙之牲也。”古代用于祭祀仪式的整只猪、羊、牛等牲畜称为牺牲。

4.牢: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牛羊豕各一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诗·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老子·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又如:牢羞(牛羊等祭祀牲品);牢礼(用牛羊豕三牲宴请宾客之礼);牢具(牲牢之体);牢酒(牢牲和酒)。这里用为祭祀宴席之意。

5.司徒:古代掌管民政和教化的官员。《诗·大雅·緜》:“乃召司空,乃召司徒。”

6.司马:古代掌管军队的官员。

7.乘:(sheng圣)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千乘之国即是指各诸侯国。《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诗·大雅·崧高》:“王遣申伯,路车乘马。”《诗·鲁颂·有駜》:“有駜有駜,駜彼乘黄。”《诗·商颂·玄鸟》:“龙旂十乘,大糦是承。”《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韩非子·爱臣》:“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

8.白:通“伯”。伯为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伯。

9.宪:《书·益稷》:“慎乃宪。”《诗·小雅·六月》:“万邦为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此君之宪令。”《管子·立政》:“布宪于国。”《尔雅》:“宪,法也。”《礼记·学记》:“发虑宪。”这里用为法令之意。

10.商:通“章”。篇章,乐竟为一章。贾谊《新书·辅佐篇》:“观民风俗,审诗商,命禁邪言,息淫声。”这里引申为诗文的篇章之意。

11.大师:即太师,古代掌管音乐的官员。《诗·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氏。”《孟子·梁惠王下》:“於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太师曰。”

12.浍:《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周礼·稻人》:“以浍写水。”《荀子·解蔽》:“醉者越百步之沟,以为跬步之浍也。”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而深山卡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川,十百相通。”这里用为田间排水沟之意。

13.潦:(lao涝)同“涝”。《诗·召南·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 《管子·立政》:“决水潦,通沟渎,修障防。”《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说文》:“潦,雨水大皃。”这里用为水淹没之意。

14.臧:通“藏”。《荀子·天论》:“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汉书·礼乐志》:“臧于理宫。”本意为收藏之意,这里延伸为水库之意。

15.索:《左传·定公四年》:“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杜预注:“索,法也。”《韩非子·扬榷》:“内索出圉,必身自执其度量。”这里用为法度之意。

16.廛:(chan蝉)《周礼·廛人》注:“廛,民居区域之称。”《礼记·王制》:“市,廛而不税。”《孟子·滕文公上》:“愿受一廛而为氓。”《说文》:“廛,二亩半一家之居也。”本义为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这里用为交易市场的房屋之意。

17.闲:《易·大畜·九三》:“曰,闲舆,卫,利有攸往。”《书·毕命》:“虽收放心,闲之为艰。”《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诗·大雅·皇矣》:“临冲闲闲,崇墉言言。”《诗·商颂·殷武》:“旅楹有闲。”《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孟子·滕文公下》:“闲先圣之道,距杨、墨。”《太玄·闲》:“闲其藏,固珍宝。”范望注:“防闲不与流俗。”《广雅·释诂一》:“闲,法也。”《广雅·释诂二》:“闲,遮也。”《广韵·山韵》:“闲,防也,御也。”这里用为法度、规范、限制、防御之意。

18.祲:(jin进)《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楚辞·王逸<九思·守志>》:“彼日月闇昧,障覆天兮祲氛。”《说文》:“祲,精气感祥。”《广韵·沁韵》:“祲,袄气也。”这里用指为阴阳之气相侵形成象征不祥的妖气之意。

19.龟:(gu归)龟甲和宝玉,在古时并为国家重器。灼龟甲来预卜吉凶,是古时占卜的一种方法。龟兆:古时占卜时显现在龟甲上可借以预测吉凶的兆纹。《诗·大雅·緜》:“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韩非子·饰邪》:“凿龟数筴,兆曰大吉。”《尉缭子·武议》:“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去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

20.采:又名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又叫采邑、食邑。《书·尧典》:“畴咨若予采?”《书·舜典》:“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法言·重黎》:“西采雍梁。”《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

21.抃:(bian变)《吕氏春秋·古乐》:“帝喾乃令人抃。”《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这里用为搏击之意。

22.綦:通“基”。《荀子·仲尼》:“非綦文理也。”《荀子·王霸》:“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这里用为基本、基于之意。

23.比:《易·比·辞》:“比,吉。”《书·伊训》:“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孟子·梁惠王上》:“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荀子·修身》:“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於慢矣。”《韩非子·初见秦第一》:“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广韵·脂韵》:“比,和也。”这里用为相合、和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