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声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地努力行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0:43:10

10、名声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地努力行为

【原文】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1兮其能敬己也,分分兮其有终始也, 厌厌2兮其能长久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3也,昭昭兮其用知之明也,修修4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5兮其有文章也,熙熙6兮其乐人之臧7也,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如是,则可谓圣人矣。此其道出乎一。

【译文】次序井然而且有道理,既能尊敬别人也能尊重自己,既能分别分辨而且有始有终,既能满足别人也能满足自己而且能做到长久,既能使别人快乐也能使自己快乐而且坚持人生道路不危险,光明磊落而且使用智慧是明明白白的,遵循着应该遵循的而且有统一有分类的行为,安抚着人民而且有文明有章程,振兴着社会而且能使人民乐于善良,善于隐蔽人们的不当之处。象这样做,就可以称之为圣人。这些人生道路其实都是一样的。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这是比士、君子还要好得多的圣人的标准,也就是领导人的标准。荀子列出这些标准的目的,就是想说明,一个人想要做到这些并不难,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无私,而且,既能尊敬别人也能尊重自己,既能分别分辨而且有始有终,既能满足别人也能满足自己而且能做到长久,既能使别人快乐也能使自己快乐而且坚持人生道路不危险,光明磊落而且使用智慧是明明白白的,遵循着应该遵循的而且有统一有分类的行为,安抚着人民而且有文明有章程,振兴着社会而且能使人民乐于善良,善于隐蔽人们的不当之处。如果能这样做了,也就是一个圣人了。所以,君子、大儒、圣人的名声不是靠巧取豪夺,也不是靠结党营私,而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地努力行为。

——————————————————

【注释】1.严:《书·无逸》:“严恭寅畏。”《诗·小雅·六月》:“有严有翼,共武之服。”《诗·大雅·常武》:“赫赫业业,有严天子。”《诗·商颂·殷武》:“天命降监,下民有严。”《管子·小匡》:“择其善者,举而严用之。”《孟子·公孙丑上》:“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这里用为尊敬之意。

2.厌:通“餍”。《书·洛诰》:“万年厌于乃德。”《诗·小雅·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老子·五十三章》:“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礼记·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集韵·艳韵》:“厌,足也。”这里用为满足之意。

3.殆:(dai带)《书·泰誓》:“亦曰殆哉。”《诗·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视民梦梦。”《诗·小雅·节南山》:“式夷式已,无小人殆。”《老子·十六章》:“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万章上》:“於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说文》:“殆,危也。”这里用为危险之意。

4.修:《书·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易·蹇·象》:“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商君书·定分》:“遇民不修法,则问法官。”《史记·殷本纪》:“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这里用为“遵循”之意。

5.绥:(suí随)《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周颂·雍》:“假哉皇考,绥予孝子。”《论语·子张》:“道之期行,绥之期来,动之斯和。”《荀子·儒效》:“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这里用为安抚之意。

6.熙:《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老子·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这里用为振兴、兴盛之意。

7.臧:(zang脏)《书·仲虺之诰》:“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诗·鄘风·定之方中》:“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诗·小雅·甫田》:“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诗·大雅·抑》:“辟尔为德,俾臧俾嘉。”《诗·鲁颂·駉》:“思无疆,思马斯臧。”《管子·侈靡》:“三尧在,臧于县,返于连。”《论语·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里用为好的、美好的、善良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