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新闻嗅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6:06:59

说说电视记者的“新闻嗅觉”

   对于每个电视记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实践中,及时、敏锐地感知、发现直到准确地判断、报道新闻,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记者称职与否的必要条件。为此,就要求电视记者具有发现与判别新闻的“新闻嗅觉”,即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简单地说,新闻敏感是指迅速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说是指记者迅速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能力。老道的记者一般既有一双“新闻眼”,又有一对“新闻耳”,还有一只“新闻鼻”,能在纷繁复杂的事实中,敏锐地看到、听到或嗅到新闻事实。  “新闻嗅觉”是衡量记者新闻敏感程度的综合标志。它表现为记者对正在变动的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也是记者敏锐地捕捉新闻线索、准确地取舍新闻素材、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的能力。诸如:能否及时准确地判断某一新闻事件的政治意义;能否迅速推断某一新闻事实引起观众关注和反响的程度;能否及时判断某一变动事物的新鲜程度及其对宏观的影响;能否敏锐识别相近题材的新闻事实中,哪些事实最具典型性、代表性;能否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判断从哪些方面去寻找新的线索或进一步深入挖掘材料;能否敏锐判断新闻事实背后的有价值的新闻;能否及时判断事物表象的真伪,辨别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以增强采访选题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等等。  记者的新闻敏感,事实上就是一种“顿然觉悟”的思维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直觉或者灵感,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新闻敏感,说到底就是如何捕捉新闻线索,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一个新闻敏感强烈的记者,会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产生“条件反射”,能“慧眼识珠”,及时鉴别出有无新闻价值或其大小;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实中挖掘出新意;还能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中预见到新的内容,发现新闻之后的“新闻”。新闻敏感是对事物的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来的经验相遇,才能碰撞出新闻敏感的“火花”。  电视新闻记者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一旦突发事件出现,要千方百计赶赴现场;临场发挥,机智应变,尽快寻找到适合的采访对象和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要调动全身的感受体察现场的变化,包括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全身通感体验现场,并及时进行通感式报道,给观众以通觉联想;进入现场要充分调动大脑积极思维,积极选择和组织材料,做到观察与思维同步运作;要有良好的口头报道和访问能力,将现场的观察和感受及时、生动、准确地向观众报道;还要熟练驾驭摄录设备,及时摄录下现场画面和同期声。  例如:新闻消息《惊涛中三小时生死大营救》能被2007年7月19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采用,就充分说明了新闻敏感在电视记者日常采访活动中的重要性。2007年7月18日中午一点钟左右,四川宜宾电视台《酒都播报》栏目组记者严峰正在家里上网查资料,一个朋友发信息说,赵场镇宜高公路附近有两名小孩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围困,生死未卜,消防人员正在现场施救。职业的敏感性使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反映“抗洪抢险”的好题材,于是,他迅速赶赴事发现场,记录了武警、消防官兵冒雨奋力施救的真实感人过程。  再如:2007年10月24日傍晚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这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恰好宜宾市有一个卫星观测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远程测量站之一,主要承担卫星发射升空后规定时间内的跟踪观测任务。当天下午,四川宜宾电视台评论部就精心策划、准备并抽调了近十名记者,兵分四路分别深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宜宾站和工厂、学校等地,记录下了大展国威、举国欢腾的激动时刻。当晚,主题新闻《嫦娥一号九天揽月再振国威万众欢腾》以组合报道方式播出,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由此看来,电视记者应时时处处保持“新闻嗅觉”,多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东西,然后去捕捉和追踪有报道价值的材料,迅速及时地做出反应,并准确地探寻、挖掘出新闻事件背后所蕴藏的含金量,最终采拍到名副其实的好新闻,编制出真正的电视新闻报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