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职业教育 服务经济发展——岳阳市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23:59:35
[ 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08-10 15:55:03 ]
高职教育是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其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岳阳高职教育在寻求政府扶持和企业支持的前提下,从专业、师资增强等方面,苦练内功,形成与地方经济紧密协作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动运行机制,促进岳阳区域经济和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一、职业教育发展机遇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极大挑战。
1、我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形成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速增长的态势。
2、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进一步促进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电子、机械、汽车、化工等先进制造业的国内外企业增长迅速,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3、城镇化的加速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又一个重要机遇。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园林、商业及生活服务,交通旅游等方面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社会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方面对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的需求更是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带动了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巨大需求。
二、职业教育经历阶段
岳阳职业教育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解放初期到1977年岳阳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阶段;二是1978年到1983年岳阳职业教育逐步形成阶段;三是1984年至2002年岳阳职业教育全面普及阶段;四是2002年至现在,是岳阳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时期,职业教育开创新的篇章。
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教育事业实现“两基”目标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历史性跨越,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为止,全市共有职业学校65所,从办学层次看,高等职业学院3所,中等职业学校62所;从区域分布看,市区32所,(其中高职3所,中职29所),湘阴4所,汨罗10所,平江5所,华容5所,临湘2所,岳阳县7所;从办学类别看,教育行政部门办14所,其他行业办12所,民办36所;从办学水平看,62所中职学校中,国家级重点学校9所,其中公办7所,民办1所,国有民办1所。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在校学生7.6万人,是普通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1.9倍;专任教师3700余人。近几年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民办中职学校达到了37所,占全市中职学校的一半还多,开设园林花卉、生物科技、畜牧兽医、水产养殖、旅游与酒店管理、医卫、商贸、艺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计算机应用等12大类100多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一个,省级骨干示范专业4个,湖南省改革试点专业5个,先后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0万多人。
在岳阳市职业教育中,“以职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逐步成为广大职业院校的共识,职业院校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为主要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形成。据统计,全市有80%的学校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
四、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议
从岳阳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岳阳职业技术教育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从岳阳职业教育对构建岳阳和谐社会的能动作用来看,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也不是很充分。为了进一步增强岳阳职业教育的生机活力,更好地发展岳阳职业教育对构建岳阳和谐社会的支持作用和服务功能,必须对岳阳职业教育实施“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
“三个转变”;即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
第一是办学思想的转变。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岳阳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人才。
第二是办学模式的转变。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岳阳职业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
(1)要找准就业市场的需求,尽量避免专业的重复设置和人才培养的不对口,要做好市场调研,加强市场预测,积极配合劳动和人事部门,密切与专业和人才、劳务市场合作。
(2)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要建立好毕业生稳定、有序、灵活的就业渠道和网络,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中介的紧密结合,探索职业教育和职业中介的紧密结合,尽量让学生在本土就业。
(3)要按照就业需求配置教学资源。就业市场需要什么,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课程,请什么师资,这样才能有效集成资源,办出优势,办出地方特色和服务本土。岳阳拥有工业企业5694多家,规模工业1184家,其中中央企业14家,省属企业12家,上市企业6家,现已形成石化、食品、造纸、机械、纺织、建材、医药7大支柱产业。农业生产能力较强,形成了粮食、生猪、水产、家禽、蔬菜、饲料、纸业等9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农业支柱产业,因此,只要我们走教育同市场接轨,培训同市场挂钩的新路子,岳阳职业教育的实力一定会迅速扩大。最后,要把打造就业市场有影响力的品牌作为办好岳阳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岳阳本地和学校的优势,形成区域品牌和学校的骨干专业。
第三是办学机制的转变。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岳阳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一是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形式。二是扩大优质职教资源,发挥规模优势,可将岳阳范围内投资较大的相同专业进行资源组合,建设跨县、跨专业的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既可打破职教的地方封锁,又可做大做强做优相同专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岳阳经济建设。三是推行弹性学制,完善学分认证制度。四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两个加强”: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学校始终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第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进产学合作,促进岳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供稿:岳阳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