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寄奴曾住(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43:15

人道寄奴曾住(转)

  一直对南北朝的历史不太清楚,前段时间有幸运读了黄易的<边荒传说>,对那个动乱不堪的年代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主角之一的刘裕的小段历事,与各位共享一下.

    经常路过义士路,义士路中间段有间不大但外形很雅致的小阁,原来叫“寄奴居”,作奇石生意,名取出自稼轩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南朝宋皇帝谥曰武帝,庙号高祖。主人原想拉个风云人物作来头,可惜在市场经济运作下惨淡经营,几番转手,现凋零为一个不怎么开门的饭庄了。

今人尚喜拉大旗做虎皮,在注重出身的南北朝时期,刘寄奴不是世家子弟,更需要一些背景,他外号称是汉楚元王交的二十一世孙,不过虽然是在纷乱的年代,也有喜欢穷根追底的。血统是否高贵的观念,深入人心,不能马虎,刘寄奴的户口就不太经得起研究。
  
  在市区梦溪园巷西侧的京口寿丘山,据说就是刘寄奴的故居。刘裕一出世,母亲就病死了,因为家中贫寒,他差点被遗弃,所幸刘裕的姑母赶来抱养了他。长大后,没上过几年学,文化程度不高,但小伙子刘寄奴长得很健壮,由于经常和古惑仔矮骡子们单挑,练得一身好武艺。街坊邻居谁也不敢欺负他。


     英雄们身上总会附有一道神秘的光环,好比刘邦的出生和蛇、龙等爬行动物都能攀上关系,刘裕则出生时一道神光照亮产房,第二天甘露降祖墓前树上。这是百年难遇的奇观,刘裕幼时贫寒,曾到江边砍芦苇扎草鞋卖过,又到南郊竹林寺附近山上砍柴,山上常见黄鹤飞舞,于是此山后人又称黄鹤山;有人看见刘裕独卧讲堂前,身上出现五色龙纹,更有厉害的人能看见刘裕走路时有两条小龙附在背上,而且随着刘裕年龄的增长,龙形也慢慢的长大。


     刘裕打柴时经过一个名叫荻新洲的地方,射伤一条长数丈的大蛇。 第二天,刘裕先生又去老地方砍柴,听见杵臼声音,找到一瞧,有几个少年正在捣药,就问他们为谁捣药呀,答曰:“我家大王被刘寄奴那小子射伤,合散敷之。”寄奴是刘裕先生的乳名,他阁下一听,有点苗头,就又问啦,该大王既是神仙,为啥不杀刘寄奴呀?答曰:“刘寄奴王者不死。”刘裕先生大喝一声,把他们驱散。从前刘邦先生斩了一条蛇,如今另一个姓刘的射了一条蛇,天老爷如此煞费苦心,先后弄出两条蛇,教它们挨刀挨箭,二人自然非同小可矣。


一个破落户草民子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染上恶习,刘裕结交了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经常聚在一起赌博。有一次,刘裕因为赌钱输了,欠了京口大户刁逵三万钱,刘裕还不出钱,并且赌品又不好耍赖,被刁逵捉住绑在马桩上鞭抽逼债,幸亏有个玩得不错姓王的朋友赶来帮他换了债,才获得释放。刘裕经这次事件后决心不在黑社会混了,励志立业,参加了京口北府兵。


  英雄不怕出身太单薄。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这是贫民出身的英雄的话语。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这是世家子弟的口吻。不过英雄们没有传统的高贵血统,却有一腔热血,满身虎胆,晋朝末年的桓玄政变和卢循起义,给刘裕创造了很好的发迹条件。(很奇怪的现象,农民起义一般被农民出身的击溃,读书人起义一般被读书人消灭)刘裕把握时机,先击败了桓玄,成为复兴晋室的最大功臣,然后一直和卢循作战,并借机铲除晋室里那些威胁他地位的人,然后两次北伐,灭掉南燕,收复蜀地,克复关中,夺取了长安,宋时的版图是南朝中最大的,此时此刻,刘裕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不当皇帝不足以平民愤,而晋朝的皇帝很明白道理,既然是必然要下台,不如做的光明正大,主动把宝座让出来,反正这个座位也是从人家的屁股下面抢过来的。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刘裕终于坐上了盼望已久的座位,当了皇帝。因为当年的故居就在这里。称帝之后,就将故居改建成“丹徒县宫”,宫里专辟一个纪念馆,将他小时候砍柴所用的刀、青年时种地用过的锄头犁头以及穿过的旧衣烂衫布履草鞋一齐陈列出来,供皇家成员参观。用现代博物馆学科的眼光,“丹徒宫”具备了收藏,研究,教育三大博物馆基本功能,可以说是镇江最早的革命历史博物馆了。刘裕常带儿孙们回来看看,以便进行先进性教育,要他们时刻不要忘记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有时会亲自讲解革命家史,讲述是如何白手起家,如何艰苦创业,并将自己穿过的打满补丁的纳布衣交给长公主,告诉她,这是你母亲亲手缝的,说到动容处也会和大家流泪叹息。

然而儿孙们早已在被享受主义的浪潮腐蚀,刘裕称帝两年后去世,后来即位的儿子刘义隆回京口拜祖扫墓,参观家族“纪念馆”,看到这些粗鄙的农具衣物,竟然面有“惭色”,觉得不光彩。后来即位的皇帝如刘峻,刘子业之流,对祖辈的革命传统不以为荣,反以为耻,甚至嘲笑刘寄奴为“田舍翁”,这种不尊重历史的态度和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终究让骄奢淫逸的帝王丧送了江山性命,傀儡皇帝第八代宋顺帝刘凖下了一道诏书,将皇位让于萧道成,萧道成封刘準为汝阴王,并一再强调要保护好我们的前任领导,这位年轻的前国家领导住在“丹徒县宫”, 忽有一天家门外有人跑马,伺候他的工作人员害怕有人劫持废帝,冲进室内一刀砍下十一岁小王爷的脑袋。 萧道成闻言大喜,不仅没有怪罪这位负责的工作人员,还赏他个大州刺史的官当当。

“愿后身世世勿复生于帝王家!”, 年仅11岁的刘凖在他驾崩前大声哭叫着,这悲哀的哭声在历史的河流中是如此的微弱,照样人们还是为了权势斗的河流如血,丹徒宫也无声无息地湮没在这长长的历史河流中了,只留下寿丘山上帝王之家的一兴一败,南朝宋两代人的一生一死的故事,给后人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