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人不可小觑 自强先须自省——跑马观花看日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06:42
邻人不可小觑   自强先须自省
——跑马观花看日本
逸  中
7月下旬,跟随旅行社到日本本州“跑马观花”,六天的行程排得满满的。恰如导游所承诺的,游程表上的每个景点都会让我们去到。于是,每个景点的时间都以分钟计算,只能满足拍照留影的需要,原本是主旨的游玩也就说不上了。因此,给人留有印象的倒不是那里的风光,而是处处都能体悟到的一股逼人气势——我们的邻人不简单!
常听从日本回来的人说,那里特别特别的干净。之所以用上叠加词,是因为一个“特别”还不足以形容。此行最大的感受也在于此。不管是走在大坂远郊的小镇,还是京都小小的经济酒店、东京繁华的银座街头,极目所见,处处都是一尘不染般地干净。
      
  
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分别为:大坂远郊小镇街头,东京远郊新建成的台场街头,浅草雷门观音寺前的小巷,大坂市中心的心斋桥商业街。无论何处,都是一片洁净的街面。
同行的一位小友“眼见”还不“为实”,特意弯下腰伸手摸了摸人行道(想象一下,即便在据说是中国管理最好的城市上海,有谁敢伸手去摸一下那到处都是那么肮脏的马路?!),想检验一下路面究竟有多么干净。他的结论是,像刚刚用水洗过一样!这样的干净如果仅仅依仗人工清扫,几乎不可能。靠的只能是所有(!)行人的良好习惯和自觉维护。在日本街头,很少看到垃圾筒,不像我们这里,五步一哨、十步一岗似地到处都是,却也阻止不了垃圾遍地。那洁净如洗的街面似乎在默默地告诉着每一个来访的客人:这里住着一群善于克己、循礼、遵法的居民!仅此一点,足以展现这一族群的不凡!

大坂关西一家小小料理店里,店主将一切收拾得一尘不染。这是我们此行“自理”的第一顿午饭就在这里消受,可以想见当时的感受。

东京市中心皇宫所在的二重桥前,一片绿茵,如同地毯,没有一点点杂物,也没有一块告示牌在警告路人。

这是台场附近维纳斯商场里的厕所。无论在加油站、高速公路休息站、银座高级商厦、还是旅游景点,那里的厕所都是这一般干净、无味,让人赏心悦目。而提供残疾人使用的扶手,更是无处不有。
  
这是分别在不同地方拍摄到的摩托车,左为箱根大涌谷地狱旅游景点,右为东京台场街头。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被主人擦拭得锃亮。如果留意一下,便会发现,在高速公路上、在城市马路上行驶的车辆,每辆都是这般擦得锃亮,如同新的一样。
日人的另一共同特征便是以礼待人,一件小事让我感慨不已。那是在从大坂到京都的途中,大巴在一个高速公路休息站停留片刻,让大家“放松”一下。正值周末,停车场里密密麻麻停满了出门旅游的私家车,人只能在车子间的逼窄通道穿行。刚刚走到一辆小车旁边,车门打开了,几个上了年纪的男女下得车来。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突然回头看到了正想穿越的我,立即倒行退回车中,示意让我先走。我哪好意思先走,用刚刚学会的一句日语“丝弥吗散”,并用手势让老者走。可是,那位老者嘴里连连说着“道莫”、“道莫”,一再要我先走。不得已,我只得一再“丝弥吗散”,从他身旁穿了过去。

这是在箱根大涌谷遇到的一批利用周末出来旅游的老人。日本早已是一个老年社会,老人不但随处可见,许多还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第一个为我们开大巴的就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山中湖温泉宾馆接待我们的也是一批老年服务生;在一个加油站的男厕里,还曾看到一位跪着擦洗池子的老妇。或许,那里的礼仪文化正是由这一代老人传承着。
其实,这种场景我们在那里的六天中,几乎天天都会遇到,一点也不稀奇。在宾馆大堂、在电梯过道、在大店小铺、在游览景点……我们都会受到如仪鞠躬、亲切问候、谦恭礼让。在街头,我们也常看到汽车停下来,礼让正过马路的行人。或许这在他们已成惯常动作,并非含有热忱。但在受惯了拒人千里的冷脸、不被信任的目光的我们,确有如沐春风般的感动。
礼节、礼貌其实是人际交往的润滑油,会十分简便地表达尊重,消解生疏,拉近距离。中土号称礼仪之邦,曾经有着从个人到群体到机构到国家的完备的修养要义和仪规法则。然而,如今起码的礼貌缺失、基本的礼节罕见,已不只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逊色,更是让国人蒙羞!长达数十年间,这里倡导的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强力推行“斗争哲学”的结果,是人们对自己命运的无从把握,是人与人关系的高度紧张,常常将人逼到为个人、为家庭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死境。于是乎,随处充斥着仇视、出卖、背叛,朋友反目,亲人相噬,组织内斗……哪里还有什么礼节、礼貌可言?!可怕的是,在早已告别革命的今天,这类革命伤痕仍历历在目。因为,长期崇尚斗争的结果不只已然形成礼节、礼貌的断代失传,更是引来一种侵害他人以博取前程、炫耀粗鄙以得认同的道德退化。这种退化伴随着商业大潮的追逐功利,使得礼节、礼貌也成为某种实用工具,但凡与我无利,即被视为揩桌布而随意丢弃。不能不承认的现实是,如今礼义廉耻的真谛,更多地保存着同为儒家文化之后的邻人那里!
日人尚有另一留有深刻印象之处,便是那同样随处可见的“以人为本”。此处的口号在那里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人温馨。在这六天里,在我们所有乘坐过的电梯外,都能看到上下两组按钮。起初不懂是什么用意,后来才明白,较低的一组印有轮椅标记的按钮,是专为坐轮椅的不便人士使用的。让他们触手可及,与常人一样方便地使用电梯。在大巴的椅背上还能看到了一系列装置,让乘坐者能放置茶杯、挂上小物件、放上随身小物品……由此联想起曾听说过的德国火车车厢里的小桌面下,都装有一只小小的开瓶器,让嗜好啤酒者能方便地打开酒瓶……

没想到在大巴的椅背后面,还林林总总有着那么多的装置。

在我们曾住过的所有宾馆里,床头柜上都有着这么个小小的定时钟,让客人自行设定早晨叫醒的时间。或许这并不算什么巧妙的设计,也花不了多少钱,但这一设想让人耳目一新,也十分温馨。

成田机场候机厅里的垃圾箱。其分类之细、标志之清晰,大陆闻所未闻。
这类提供种种方便的小细节,处处可见,让人不由得为邻人那种贴心的理念、精巧的设计而叹服!当然,节能、环保也是设计的重要理念。那里的厕所冲洗手柄上大多有着“大”、“小”两种指示,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据说这类指示近来在我们这里的卫浴设备上也有了,或许也是邻人带给我们的吧!
“跑马观花”恐怕连最肤浅的了解也说不上,只是,仅仅这些片断印象已经让人感触、感动!
虽说近在咫尺,国人对这位邻人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意识形态层面,甚至往往被强烈的民族情绪所左右,不愿、以至抵触对他们的进一步了解。当然,更谈不上求教了。其实,这位邻人能在远远落后于中国的情形下,在近百多年的时间里赶超上来,并进入世界强国之列;能在遭受战争毁灭性摧残之后,又迅速重新崛起,一定有着其深刻理由。街面之整洁,待人之礼数,人本之深入,只是其表面能让人触摸到的些许征象而已。反观同样怀揣强国之梦的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却一直处于落后于这位邻人的状态,不能不说是深深憾事,期间原因多多。过多自恋,缺少反省,或是重要缘由之一。其实,放下身段,谦虚地向这位邻人学习,并不会丢失什么,换来的将是民族的大跨幅进步。否则,只怕差距会越拉越大。时下,国人或许多多陶醉于巨额的经济增长数字中,陶醉于如林般树起的超级高楼,还有那花费无数帑币正在演出的那场狂欢,自恋情结愈打愈死。其实,背后付出的文化、道德、品格的惨重代价,以及这些方面与邻人的差距,已经到了再不警醒会无以挽回的地步!
本州“跑马观花”六天,付出愈万银子,留下这些观感,值了!
写于2008年8月8日
返沪一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