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同比涨5.1% 创28个月新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0:10:15

11月CPI同比涨5.1% 创28个月新高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综合整理 2010-12-11 08:29:29
    快讯: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11月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新高。11月PPI同比上涨6.1%。经初步核算,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10月加快0.2个百分点。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1亿元,同比增长18.7%,比10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中国新闻网)

  页面导读:

  11月经济数据今日发布 CPI或将再创年内新高(本页)

   统计局公布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房价】出人意料!11月份全国楼市量价齐飞

  【财政】前11月财政收入7.6万亿 积极财政基础稳固

  【信贷】前11个月新增信贷规模达7.44万亿 料明年对信贷投放调控不会放松

                  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640亿元

  【外贸】11月进出口值创历史新高 全年顺差或超预期

  金融数据公布当天 央行再调准备金率

        分析解读

  CPI数据今日公布 政策“靴子”落地

  长江证券:CPI基本符合预期

  五矿证券:CPI超预期 不排除再加息

  盛来运:三项产品价格上涨推高 抑物价政策产生明显效果需时间

  渤海证券:央行明年1月将再出调控措施

  第一创业:全年CPI同比涨3.3%以上

  中信建投:年内加息可能性加大

  招行分析师:12月CPI或将回落

        金百灵投资:超预期的CPI数据或带来新的投资压力

  胡一弘:数据“揭榜”与“控流防胀”并行 下周将面临方向上重新抉择

  11月经济数据今日发布 CPI或将再创年内新高

  中新网12月11日电 国家统计局将于今日公布11月份主要经济数据,随着近期中国官方一系列“稳价令”的出台,CPI数据注定再次成为焦点,业内分析认为本月CPI涨幅有可能再次创出年内新高,但可能低于市场预计的超过5%的同比涨幅。

  11月份CPI增幅或超5% 再创年内新高

  在今日即将公布的11月份主要经济运行数据中,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依旧牵动各方神经。综合目前多方分析认为,11月份CPI似乎肯定将超过4.4%,甚至有可能超过5%,再次创出年内新高。

  本轮价格上涨,已经引起官方高度注意,而11月份也被媒体称为“物价调控月”。不仅央行在加息后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务院也出台调控物价“国十六条”组合拳,国家发改委 5天内连发9文调控物价,密集程度史上罕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立场将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回归“稳健”,防范通胀被解读成为当前重中之重。

  调控物价“战役”,也从中央扩张到了地方,各地接连出台各种措施。密集组合拳之下,部分商品价格应声而落。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土豆、面粉等农产品(000061)主产区市场报价连续几日涨幅为零。发改委网站已宣布,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蔬菜、棉花价格环比回落。商务部披露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监测也显示,出现了近半年来首次下降。

  尽管如此大规模的“组合拳”出台,但是据分析指出,由于已采取的调控措施对物价走势产生效果需要时间,即将公布的11月份C PI将明显超过10月份的4.4%,甚至很可能达到5.1%,创全年物价的新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就非常支持这种观点。他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直接导火索是农产品价格的推动。尽管近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但是这个措施产生效果逐步反映到物价上,可能需要时间。他表示,11月份CPI增幅很可能达到5%或者还要稍微高一点的水平,平均中位数在4.6到5之间的水平。

  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11月CPI将达到4.8%,较上月继续上行0.4个百分点,其轨迹超出所有机构年初的预期。

  中金公司,预计11月份CPI可能攀升0.4个百分点至4.8%。冬季农产品供给受到限制,同时新年和春节因素使得季节性需求较高,未来数月农产品价格难以回落。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专家认为CPI或低于市场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通知,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对于11月份的经济数据,除了CPI走势是否会创下新高受到关注,央行的加息猜想也成为市场关心的话题,加息时机也被广泛认为将紧盯物价指数。

  由于近来通胀问题颇受关注,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立场将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回归“稳健”。货币政策转向终于得到明确确认,这意味刺激政策退出,防范通胀成为当前重中之重。

  此外,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通知,宣布将11月份经济数据的发布时间定在12月11日。同时,3年期央票在重出江湖8个月后遭遇首次暂停,令市场紧缩预期骤然升温。

  再加上央行一贯有周末加息的惯例,并常在敏感数据公布后有所动作,媒体纷纷预测加息时间窗口可能已至。不过,央行昨日晚间发布通知,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著名财经评论家叶檀认为,这个月到底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加息,主要取决于11月份的数据。如果11月份CPI虽然创出年内新高,但是比市场预期的要低,而且已经有下行的趋势,央行就会采取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表示,由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付息的,且这个利息涵盖商业银行的存款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产生硬冲击,因而,准备金率还有上调空间。这一表态再次增加了市场对存款准备金率再度上调的预期。(中国新闻网)

  前11月财政收入7.6万亿 积极财政基础稳固

  ⊙记者 张牡霞 ○编辑 阮奇

  财政部10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5840.69亿元,同比增长16.1%。专家指出,今年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毫无悬念,财政收入高增长为明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奠定良好基础。

  累计增速20%以上

  数据显示,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76740.51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0240.46亿元,增长18.1%;地方本级收入36500.05亿元,增长24.5%。全国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68332.36亿元,增长22.7%;非税收入8408.15亿元,增长9.1%。

  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进入四季度以后,财政收入扭转了前三季度增速下滑的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34%,二季度增长22.7%,三季度增长12.2%,10-11月份平均增长15.4%。

  从主要税种来看,前11月,国内增值税19025.67亿元,同比增长13.3%;营业税10218.89亿元,同比增长24.4%;企业所得税12988.79亿元,同比增长7.9%。

  财政收入全球第二

  早在今年上半年,就有多位财税专家预测,今年财政收入有望突破8万亿,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

  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对于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这是今年以来众多专家一致在探讨的问题。有专家认为,这说明我国有牢固的基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认为,在明年政策基调确定的情况下,财政赤字可以在今年10500亿元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达到占GDP比重3%左右的水平。

  在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呼声也日渐强烈。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指出,财政支出结构要进行调整,将更多的钱用于“三农”、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建设,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财政支出也正在向上述领域倾斜。数据显示,前11月,教育支出9805.18亿元,同比增长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06.7亿元,同比增长31.2%;农林水事务支出5935.84亿元,同比增长25.1%;科学技术支出2716.95亿元,同比增长44%。(上海证券报)

  前11个月新增信贷规模达7.44万亿 料明年对信贷投放调控不会放松

  ⊙记者 苗燕 李丹丹 ○编辑 阮奇

  本应在年底大幅回落的新增贷款,仍然延续了前几个月的高位走势。央行10日公布的11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11月份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640亿元,较上月下降237亿元,前11个月的新增贷款规模达到7.44万亿元,距离全年新增7.5万亿元的目标仅余500多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全年新增信贷突破预期已成定局。

  数据显示,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47.43万亿元,同比增长19.8%,较上月高0.5个百分点。从月新增绝对值计算,已连续5个月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尽管从全年的新增信贷步伐来看,最终并未较好地完成“4:3:2:1”的信贷投放步伐,但除了1月份信贷投放为13934亿元,增速较快外,其余月份均控制在5000亿-7000亿元左右,也基本实现了均衡投放。

  11月份,住户贷款有所反弹,当月共增加1896亿元,较10月份多增240亿元,增加的信贷资金主要源于中长期贷款增加反弹。当月,以住房按揭贷款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371亿元,较上月增加了182亿元,这与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房屋量价齐升的情况保持了一致。

  此外,11月份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742亿元,较10月份回落48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的短期贷款增加较快,为1670亿元,创9个月以来的新高。而往年,企业短期贷款在接近岁末时,通常会有所回落。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导致企业短期贷款增加的原因一方面与央行在10月份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银监会要求企业至少每半年还款一次,促使部分企业将中长期贷款转为了短期,这与银行资金的期限匹配也有一定关系。此外,也有观点指出,从8月份开始,短期贷款就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这可能是为了抢占更多的2011年贷款额度。

  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确定货币政策的基调将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而正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再次强调明年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业内人士预计,2011年新增信贷可能达到7万亿。而如何让明年的信贷投放做到平稳、适度,也将更加有利于配合抑制通胀目标的实现。

  业内人士认为,明年央行仍然会继续采取窗口指导的方式来调控信贷投放,今年所实施的逐季规模控制,明年仍然有可能继续采取。由于当前抑制通胀预期的需求较为强烈,预计明年上半年的信贷调控不会放松。(上海证券报)

  11月进出口值创历史新高 全年顺差或超预期

  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值2837.6亿美元,同比增长36.2%,环比增长15.9%,刷新今年9月份创下的2730.9亿美元的纪录,月度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2800亿美元关口。

  其中,出口、进口值同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1月份出口1533.3亿美元,增长34.9%;进口1304.3亿美元,增长37.7%。外贸进出口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阮奇

  看点一:

  数据双双超预期

  对本月的进出口数据,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远超预期。从出口数据看,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这表明中国厂商今年收到的圣诞订单仍然是比较理想的,这也表明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依旧保持得比较乐观。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汪辉称,出口超预期应该是由一般贸易拉动的。一般贸易从上个月开始已有了启动的迹象,特别是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已经出现了环比增长。

  进口数据同样好于预期。对此,刘利刚分析,这表明中国厂商对来年的经济形势仍然保持乐观,因此在年底前加大了原材料的进口。

  看点二:

  中西部外贸增长显著

  “在世界经济复苏的推动下,今年我国进出口形势好于预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说。海关总署预计,今年我国外贸总值将超过2.8万亿美元。

  李健说,我国东部沿海正在以人才素质、运输物流、基础设施等综合优势吸引和承接更高层次的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而加工贸易正在向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这说明我国施行的“调整贸易结构,转变贸易方式”的各项政策正在发挥作用,贸易平衡状况逐步改善。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显著,其中甘肃进出口总值66.3亿美元,高于同期全国总体增速66.3个百分点。西藏、云南和江西进出口分别增长94%、78.5%和67.1%,分别高于总体增速57.7个、42.2个和30.8个百分点。

  看点三:

  外贸走出金融危机影响

  统计显示,1-11月份,我国的进出口总值累计达到了2677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3%,其中出口14238.5亿美元,增长33%;进口12534.3亿美元,增长40.3%。

  仅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年份,2008年全年进出口总值2.56万亿美元。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这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张伟也在采访中也指出,外贸形势比年初预期好得多,这也反映出经济向上、向好的转变。

  看点四:

  外贸企业利润摊薄

  尽管今年我国前11个月外贸进出口增速达到36.3%,但专家普遍预计,明年出口增速将难以达到今年的出口增速。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目前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冰火两重天”,美欧日基本处于通缩状态,而巴西、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出现通胀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各方贸易摩擦加剧,加之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贸易保护等因素,我国出口压力将增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仅为4.2%,世界经济的放缓将导致外部需求减少。

  此外,专家分析,基数效应减弱也是明年我国出口高增长不可为继的原因。瑞银证券经济学家汪涛说,继2009年下降16%后,今年中国对所有主要市场的出口均呈现强劲复苏,增长了将近30%。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企业利润将减少;通胀压力加大,企业成本将增加。因此,明年外贸企业的利润水平将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将更加明显。”李健分析说。

  看点五:

  全年顺差或超预期

  11月贸易顺差达到229亿美元,低于上月的271亿美元,但仍然高于200亿美元的门槛。1-11月,中国的贸易顺差总额已经达到1704.2亿美元。市场预计全年贸易顺差约为2000亿美元,高于上半年各方预期。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为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1至11月,外商投资企业贸易顺差1125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方式项下贸易顺差2420.8亿美元,相当于同期我国加工贸易总体贸易顺差的83.2%。

  刘利刚则认为,由于年底的贸易顺差往往较大,中国全年贸易顺差超出政府预测值的可能性非常大。由于中国的外贸已经完全恢复至本轮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出口不振也不再成为人民币保持弱势的理由,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仍然存在。(上海证券报)

  出人意料!11月份全国楼市量价齐飞

  ⊙记者 于祥明

  环比上涨0.3%!在最严厉调控政策之下,全国楼市出人意料地出现量价齐飞的局面。针对“9月调控,10月稳定,11月入场,12月或再涨”的楼市路径,业内专家坦言,须进一步落实调控政策,防止房价报复性反弹。而从短期来看,被寄予厚望的房产税仍将是调控“热词”。

  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涨幅比10月份缩小0.9个百分点,但是环比上涨幅度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达到0.3%,这已是9月份以来房价连续第三个月出现环比上涨。

  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全国商品房销售也一举扭转低迷局面。当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1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5286亿元,同比增长18.6%。并且,房地产投资仍保持较高增速,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28亿元,增长36.7%。

  令人担忧的是,房价仍没有走出“越调越涨”的怪圈,这给整个市场预期带来巨大的潜在心理影响。

  今年4月中旬以来,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国10条”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陆续出台。进入9月底,为巩固调控成果,包括限购、商品住房首付比例调整至30%以上等措施又相继落地,但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虽然经过9月底的二次调控,但房价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10月份的价格与9月份相比依然维持稳定,导致部分观望人群在11月份逐渐进入市场,由此使得11月份房价上涨幅度比10月份扩大,而12月份房价仍有可能继续上涨。

  “必须防止房价的报复性反弹。”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直言,面对充裕的货币流动性和临时被压制住的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唯有进一步落实调控政策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有业内人士猜测,“量价齐飞”的局面可能会招致第三轮调控风暴。

  不过目前来看,对于2011年房地产市场,可以肯定的是中央政府调控会继续“给力”,特别是已经明确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总量已提高至1000万套。(上海证券报)

  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640亿元

  广义货币增长19.5%。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5.94万亿元,同比增长22.1%,增幅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2.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当月净投放现金607亿元,同比少投放7亿元。

  本外币贷款增加614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640亿元,外币贷款增加85亿美元。1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50.35万亿元,同比增长19.4%,当月本外币贷款增加6142亿元,同比多增2067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7.43万亿元,同比增长19.8%,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4.1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640亿元,同比多增269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89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2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71亿元;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7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930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56亿元。外币贷款余额4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当月外币贷款增加85亿美元。(央行网站)

  金融数据公布当天 央行再调准备金率

  前11个月信贷投放已逼至全年7.5万亿目标,年内6次提高准备金率将进一步限制银行放贷能力

  ⊙记者 李丹丹 苗燕

  就在11月金融数据公布的当日,央行年内第六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将从本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尽管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市场预期之中,但鉴于通胀压力高企,仍不排除短期内加息的可能。

  结合新出炉的货币信贷数据看,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回收流动性。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广义货币(M2)新增1.05万亿,显著高于上个月;另一方面,今年前11个月的信贷投放已达7.44万亿元,逼至全年7.5万亿的目标,提高准备金率将进一步限制银行的放贷能力。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央行重要的数量型工具,由于其成本低于央行票据,在今年尤其是10月份以来使用的频率加大,有效地回收了流动性。在此次调整完成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8.5%,被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银行,将达到19%,均为历史的较高水平。不过,如此之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年内恐也无法实现使M2回落至17%的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0.2个百分点。虽然同比的增速较去年明显回落,但是11月M2新增的绝对量却达到1.05万亿,较10月份的新增量明显增加。这样的数据更加印证了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多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份差别性上调准备金率的措施将于12月15日到期,这意味着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六家银行将于近期迎来部分资金“解禁”,或许这也是央行选择近期普遍性上调准备金率的考虑之一。此外,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仍高达5640亿元,因此有观点认为,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限制银行的放贷能力。

  当前,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加剧,我国经济增长较快,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都恢复增长,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流动性充裕的局面。此前,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指出,当前加强流动性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

  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采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性工具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此前市场对加息预期浓厚,记者获悉,市场较为乐观的观点认为,此次动用准备金工具代替了加息。摩根大通分析师王黔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次印证了中国政府在利率政策方面的谨慎和渐进性态度,他分析,提高利率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从而使流动性过剩的状况继续恶化,因此央行在近期还将会选择数量型手段管理流动性和信贷。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也指出,现阶段上调准备金率是比加息更为精准的政策,上调准备金率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政策针对的就是目前已经泛滥的流动性。他认为,加息一方面会造成热钱更快流入,同时还会对银行盈利、企业的融资成本等各方面造成影响。

  但是数量型工具并不能完全替代价格型工具,这两类工具的针对性也有所不同,因此也有基金人士认为,在CPI11月份有望进一步攀高的背景下,不能排除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而且,在明年货币政策已经定调为稳健的基础上,记者采访的大部分分析人士还是认为明年会多次加息。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预计今后几年利率水平将逐步正常化,央行会在随后12个月内加息100个基点。

  光大银行宏观策略分析师盛宏清认为,治理通货膨胀仅靠货币数量政策而没有价格政策将进一步扭曲市场。考虑到当前房地产、投资、出口并没有过热,同时依据加息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应、时滞、以及通货膨胀水平对基准利率的差值,他认为央行在未来三个季度时间内将加息50个-100个基点。(上海证券报)

CPI数据今日公布 政策“靴子”落地

  备受关注的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将于今日公布,综合市场预测来看,11月份CPI同期涨幅有可能接近或超过5%,再创年内新高。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CPI涨幅已经连续数月创出新高,但随着前期出台的货币政策以及价格调控政策的陆续见效,CPI涨幅也已经见顶并随后逐月回落。

  “11月份的CPI涨幅尽管有可能再创出年内新高,但已经是强弩之末。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央行而言,大可不必过于紧张。至于货币政策方面,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小。不过,出于回收流动性方面的考虑,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有接近宏观调控部门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11月份CPI涨幅或再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8日发布通告,将原定于下周一公布的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提前至于12月11日(周六)上午10时发布。此前,国家统计局曾于9月11日(周六)对外发布了8月份的主要经济数据。

  针对外界就数据发布时间提前可能是为了契合加息时间窗口的猜测,国家统计局称此举是为缩短统计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时间,保持数据发布时间的稳定。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认为,二者应该没有太大关系。不过,在他看来,数据提前发布可能与本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些关系,主要是为了与此次会议保持步调一致。

  此次经济数据提前发布之所以引人猜测的另外一个因素是11月份的CPI涨幅有可能再创新高。根据申银万国的预测,在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现继续上涨的格局,非食品价格基本持平的情况下,预计11月CPI上涨5.1%。

  瑞银证券也预计11月份CPI比去年同期增长5%。瑞银表示,这主要是因为11月前两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除去蔬菜价格外,粮食、食用油等重要食品价格也出现了加速上涨。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表示,由于货币政策从出台到真正发挥效果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不排除11月份的CPI涨幅将再创新高,甚至可能超过5%。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示,前期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性举措的效果会在12月份明显显现出来。因此,11月份应该是年内的一个高点,CPI涨幅将在4.7%、4.8%,或者再高一点。

  加息可能性较小

  不过,尽管11月份的CPI涨幅可能会进一步走高,但在王勇看来,央行出台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本次价格上涨的原因来看,从8月份以后,确实主要是流动性过剩造成的,但加息对回收流动性的效果其实有限。此外,由于利差因素的存在,如果中国进入加息通道,可能会加大对国际热钱的吸引力度,导致更多的资金流入国内,这会更一步加剧流动性过剩。从基于这个角度考虑,加息的效果可能并不能如意。”王勇解释说。

  连平则认为,为了应对明年更大的通胀的压力,管理好通胀预期,不排除央行年内再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明年年初也存在这种可能性,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也会随着外汇占款的状况,进一步向上提升。

  从昨日A股的走势来看,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可能存在进一步紧缩仍然有所担忧。

  对此,市场人士认为,大盘真正的方向性选择还需要等待周末甚至下周政策面明朗以及政策调控"靴子"落地后才能有所确定。(证券日报)

11月PPI同比上涨6.1%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11月PPI同比上涨6.1%。(中国新闻网)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10月加快0.2个百分点。(中国新闻网)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1亿元

  中新网12月11日电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1亿元,同比增长18.7%,比10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中国新闻网)

长江证券:CPI基本符合预期 短线反弹

       今日,统计局发布了11月份宏观数据,11月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PPI同比增长6.1%。如何解读该数据?证券时报网采访了长江证券 策略分析师徐传豹。

       徐传豹表示,市场前期持续调整,主要是预期目前通胀压力较大,政府将继续出台收缩流动性的措施。从今天公布的数据来看,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央行已于昨天公布月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利空因素明朗而且得到一定消化后,短线市场有望反弹,但中线仍需关注通胀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及经济能否成功转型。他建议近期可关注调整充分同时不受政策调控影响的品种,如区域经济、国企整合重组股等。

五矿证券:CPI超预期 不排除再加息

         12月11日讯 今日,统计局发布了11月份宏观数据,11月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PPI同比增长6.1%。如何解读该数据?证券时报网采访了五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刘德忠。刘德忠表示,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CPI为5.1%, 创全年物价的新峰值, 超出市场普遍的预期。尽管央行已连续采取紧缩措施管理通胀,近期物价已有冲高回落之势,但反映在11月的数据上,政策的时滞效应明显。从目前来看,周五晚央行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针对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640亿元, 抑制银行超计划的信贷冲动,人民银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进行了“窗口指导”,预防银行和企业在预见到明年信贷额度可能收紧的情况下都急于增加放贷和借款。他表示,11月CPI达5.1%, 人民银行很可能双管齐下, 不排除近期再度加息, 以遏止飙涨的通胀压力,201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的宏观政策将会得到贯彻。他认为,货币政策的进一步紧缩传导到资本市场上, 反而压力并不大,因为A股市场11月大涨趋势下突然“牛低头”,调整近一个月,消化已经比较充分,市场下调空间有限。(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盛来运:三项产品价格上涨推高

        12月11日讯 证券时报网12月11日消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11月份物价的涨幅确实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根据调查,11月份CPI环比上涨1.1%,从环比指数构成的变化看,11月份比10月份物价涨幅有所扩大,主要是有食品、居住类以及衣着类这3项产品的环比指数上涨决定的。

        盛来运表示,这三项产品的环比分别上涨2%、1.8%和1.6%。对环比指数的贡献率分别是0.7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因为整个环比指数上涨了1.1,这3项加起来正好是1.1。所以从环比来讲11月份比10月份价格上涨主要是由这三项产品的环比价格上涨决定的。

他同时表示,国务院的文件有些涉及到一些政策安排,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000061)的供给等;有些政策是近期的,比如加大农产品市场的投放,增加和完善对低收入者的补贴,还有减免绿色产品的流通费用等,这些措施已经在陆续进行安排了。按照通知的要求,在12月20日之前上述政策都要落实到位。政策的出台到产生明显效果要有一定的时间。

渤海证券:央行明年1月将再出调控措施

12月11日讯 今日,统计局发布了11月份宏观数据,11月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PPI同比增长6.1%。如何解读该数据?证券时报网采访了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

杜征征表示,11月CPI同比上涨5.1%,超出市场预期,显示通胀压力依然很大,11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推动了CPI的上涨。他表示,昨晚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正是为了收缩部分流动性,从目前情况来看,央行很可能在明年一月份再次采取紧缩措施——如加息或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第一创业:全年CPI同比涨3.3%以上

12月11日讯 今日,统计局发布了11月份宏观数据,11月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PPI同比增长6.1%。如何解读该数据?证券时报网采访了第一创业宏观研究组。

第一创业表示,11月CPI突破5%,达到5.1%,超出预期。11月CPI环比也达到1.1%。11月中旬以来蔬菜价格大幅回落,鲜菜环比下降1.9%,但食品价格环比依然增长2.0%,说明食品价格的整体上涨压力较大。与以往不同,当前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对CPI形成了较大压力。由于12月去年基数较高,CPI将会有所回落,但预计全年CPI仍将达到3.3%以上。第一创业表示,10号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虽然降低了加息的可能性,但鉴于CPI上涨压力较大,这种可能性依旧不能排除。(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中信建投:年内加息可能性加大

       今日,统计局发布了11月份宏观数据,11月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PPI同比增长6.1%。如何解读该数据?证券时报网采访了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胡艳妮。(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胡艳妮表示,11月CPI超预期,特别是非食品价格增长很快,上升0.3个百分点,环比也达到1.1%,今年CPI可能达到3.3%。她表示,明年的通胀水平会高于今年,CPI同比在4%左右,防通胀的任务还很艰巨,这使得明年翘尾因素进一步抬高,从政策来看,货币政策将继续收紧,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加大。(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招行分析师:12月CPI或将回落

         今日,统计局发布了11月份宏观数据,11月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PPI同比增长6.1%。如何解读该数据?证券时报网采访了招商银行 宏观分析师徐彪。徐彪表示,十一月CPI出炉,同比上涨5.1%,从环比增速看,1.1个百分点创下下半年新高。他表示,十一月下旬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总水平的措施以来,各地蔬菜价格普遍回落,可以预计的是,十二月食品价格环比增长或将明显低于十一月,换言之,十二月CPI或将回落。(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胡一弘:数据“揭榜”与“控流防胀”并行 下周将面临方向上重新抉择

11月CPI同比上涨5.1%,创28月以来新高,环比上涨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提升。11月食品价格上涨11.7%,成为CPI上涨主要动力,也反应出前期政策“稳价令”出台的实效力没有即时体现;11月PPI同比增长6.1%,环比上涨1.4%,前期11月PMI数据保持强势,反应出生产资料要素价格向生活要素传导压力仍在继续; 今年1到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显示出通胀压力不断提升,央行“控流防胀”压力不断增大;另外,周三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和周五进出口数据公布,进一步反应出经济复苏与资金流动间矛盾。与以上数据对应的是:央行于周五晚开始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在一个月时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节奏如此之频,进一步反应出央行当前流动性的正面压力不断增大,迅速通过对冲来缓解,也看出管理层对数据反应时效的迅速提高。在明年“财政积极和货币稳健”的指引下,“控流防胀”也是此次中央工作会议主要议题。当前市场,对多空任何一方来说,都希望能看到较量的结果。毕竟,在年底仅剩的交易日中,机构是以“吃饭”行情“收关”,还是“罢兵”退守提前“盘点”,均需要经济数据和政策信号的支撑。在“技术+资金”对抗“经济+政策”的阶段,“经济+政策”中任一窗口的打开,都将导致“天平”倾斜。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儿经济数据两要素的“揭榜”,“经济+政策”两个窗口打开,将导致“天平”倾斜。市场对政策内容和经济数据提前和同步解读,均将影响市场短期和中期思维。向上走,技术+资金+经济+政策,四个要素,缺一不可;而向下,只要经济+政策中一方不受力,都可能形成向下拐点,“利好”兑现是“利空”所产生的杀伤力远比市场预期的大得多,大盘也将重新寻找新支撑区。从以上四个要素来看,技术的调整到位,股市资金流动性充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靴子落地,而央行选择上调存准金率以对冲CPI最新数据下的通胀压力,下周选择向上的概率较大。

统计局公布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一、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11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10.9%,集体企业增长10.8%,股份制企业增长14.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1.7%。分轻重工业看,11月份,重工业增长13.6%,轻工业增长12.7%。

  分行业看,11月份,39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8.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8.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7.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9%。

  分产品看,11月份,503种产品中有407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天然原油(87.82,-0.55,-0.62%)1752万吨,增长11.8%;发电量3453亿千瓦时,增长5.6%;粗钢5017万吨,增长4.8%;水泥17658万吨,增长17.3%;汽车182.1万辆,增长27.6%,其中轿车96.9万辆,增长28.2%。

  11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5%,比上年同月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287亿元,同比增长20.8%。

  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0698亿元,同比增长24.9%,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87520亿元,增长19.0%;房地产开发投资42697亿元,增长36.5%。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1-11月份,中央项目投资16837亿元,同比增长10.2%;地方项目投资193861亿元,增长26.4%。在注册类型中,1-11月份,内资企业投资195826亿元,同比增长26.2%;港澳台商投资6717亿元,增长17.9%;外商投资7229亿元,增长5.3%。

  分产业看,1-11月份,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6.9%。在行业中,1-11月份,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10191亿元,增长7.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2194亿元,增长5.8%;铁路运输业投资5822亿元,增长25.3%。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1-11月份,累计施工项目439758个,同比增加10288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98297亿元,同比增长26.8%;新开工项目301937个,同比减少15075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72345亿元,同比增长25.9%。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11月份,到位资金238441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4.2%,国内贷款增长24.8%,自筹资金增长29.6%,利用外资增长6.7%。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1亿元,同比增长18.7%,比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224亿元,同比增长18.4%,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046亿元,同比增长1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65亿元,增长17.0%。

  按消费形态分,11月份,餐饮收入1601亿元,同比增长19.6%;商品零售12310亿元,增长18.6%。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5400亿元,增长30.7%。

  四、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

  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6%;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6%,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5.8%。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比1-10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

  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1.1%。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2.0%,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分类别看,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0%,其中鲜菜环比下降1.9%;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2%;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下降1.0%;居住价格环比上涨1.8%。

  五、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涨

  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1%。分类别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采掘工业上涨14.6%,原料工业上涨9.8%,加工工业上涨4.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3%,其中食品类上涨6.2%,衣着类上涨2.7%,一般日用品类上涨3.1%,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7%。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4%。1-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涨幅与1-10月份持平。

  11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7%。其中,有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上涨16.5%,燃料动力类上涨9.8%,化工原料类上涨9.8%,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0.7%。1-11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涨幅与1-10月份持平。(统计局网站)
 

11月份主要统计数据

指标 11月 1-11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绝对量 同比增长(%)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3.3  … 15.8 
分轻重工业        
  轻工业 … 12.7  … 13.6 
  重工业 … 13.6  … 16.7 
分经济类型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 10.9  … 14.2 
  集体企业 … 10.8  … 9.3 
  股份制企业 … 14.4  … 16.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11.7  … 14.9 
主要行业增加值        
  纺织业 … 8.9  … 11.8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11.0  … 15.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8.0  … 20.1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9.0  … 21.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18.1  … 22.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17.4  … 18.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4.0  … 17.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7.1  … 11.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4.9  … 12.1 
主要产品产量        
  天然原油(万吨) 1752  11.8  18556  6.6 
  发电量(亿千瓦时) 3453  5.6  37745  14.0 
  生铁(万吨) 4692  3.0  54357  8.0 
  粗钢(万吨) 5017  4.8  57725  10.1 
  钢材(万吨) 6589  4.6  73029  15.7 
  水泥(万吨) 17658  17.3  170051  15.6 
  汽车(万辆) 182.1  27.6  1681  33.1 
    其中:轿车(万辆) 96.9  28.2  862.5  30.9 
产品销售率(%) 97.5  -0.4 97.7  0.2
(百分点) (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亿元) 8287  20.8  81955  26.2 
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 210698  24.9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 … … 87520  19.0 
  其中:房地产开发 … … 42697  36.5 
分项目隶属关系        
  中央项目 … … 16837  10.2 
  地方项目 … … 193861  26.4 
分产业        
  第一产业 … … 3436  16.6 
  第二产业 … … 88582  22.7 
  第三产业 … … 118680  26.9 
分行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 … … 10191  7.9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2194  5.8 
  铁路运输业 … … 5822  25.3 
  非金属矿采选、制品业 … … 7549  28.4 
  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 3961  9.0 
  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 3533  32.2 
分注册类型        
  内资企业 … … 195826  26.2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6717  17.9 
  外商投资企业 … … 7229  5.3 
分施工和新开工项目        
  累计施工项目(个) … … 439758  10288(个)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 … … 498297  26.8 
  新开工项目(个) … … 301937  -15075(个)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 … … 172345  25.9 
城镇投资到位资金(亿元)     238441  25.8 
  国家预算内资金 … … 11322  14.2 
  国内贷款 … … 38424  24.8 
  利用外资 … … 3776  6.7 
  自筹资金 … … 147608 29.6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3911 18.7 139224 18.4
分经营单位所在地        
  城镇 12046 19.0 120429 18.7
  乡村 1865 17.0 18795 16.0
分消费形态        
  餐饮收入 1601 19.6 15913 18.0
  商品零售 12310 18.6 123311 18.4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 5400 30.7 51731 29.5
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 657 31.8 6569 23.7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 596 20.4 5177 24.5
  化妆品 80 15.0 797 16.0
  金银珠宝 115 67.0 1137 45.8
  日用品 176 23.6 1835 24.9
  体育、娱乐用品 25 20.9 268 18.5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317 22.6 3660 26.9
  中西药品 280 31.3 2695 23.4
  文化办公用品     102  25.9 1004 23.4
  家具      71  33.6 624 37.5
  通讯器材      67  26.8 708 19.2
  石油及制品 964 34.4 9388 34.5
  汽车 1569 33.6 14664 34.5
  建筑及装潢材料 84 33.5 669 31.6
四、居民消费价格 … 5.1  … 3.2 
其中:城市 … 4.9  … 3.1 
      农村 … 5.6  … 3.5 
其中:食品 … 11.7  … 7.0 
      非食品 … 1.9  … 1.4 
其中:消费品 … 5.9  … 3.6 
      服务项目 … 2.6  … 1.9 
分类别         
  食品 … 11.7  … 7.0 
  烟酒及用品 … 1.6  … 1.6 
  衣着 … -0.7  … -1.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0.7  … -0.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4.0  … 3.1 
  交通和通信 … -0.7  … -0.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0.6  … 0.6 
  居住 … 5.8  … 4.3 
五、工业品出厂价格 … 6.1  … 5.5 
生产资料 … 6.9  … 6.6 
采掘 … 14.6  … 23.1 
原料 … 9.8  … 10.2 
加工 … 4.7  … 2.9 
生活资料 … 3.3  … 1.9 
  食品 … 6.2  … 3.6 
  衣着 … 2.7  … 1.9 
  一般日用品 … 3.1  … 1.7 
  耐用消费品 … -0.7  … -0.6 
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 9.7  … 9.6 
有色金属材料类 … 16.5  … 22.7 
燃料动力类 … 9.8  … 16.9 
黑色金属材料类 … 10.7  … 6.2 
化工原料类 … 9.8  … 6.8


 

金百灵投资:超预期的CPI数据或带来新的投资压力

就经济数据来说,略超市场预期。因为10月CPI数据是4.4%,而业内人士普遍预计11月CPI数据是4.7%,但想不到的是11月CPI数据高达5.1%,在此背景下,就意味着未来的进一步紧缩政策的确有望再度出现。也就是说,此次CPI数据之后的货币紧缩政策可能就不仅仅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排除后续的进一步政策,尤其是加息的政策。毕竟在10月CPI数据是4.4%的背景下,由于负利率现象的存在,央行票据已经发不出去。故随着11月超预期的CPI数据的出现,未来的央行票据发行将更为艰难,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的调节功能将降低。既如此,央行只有进一步推出加息政策以缓解当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功能弱化的压力,所以,这对于A股市场将形成较大的投资压力。 (秦洪)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页 (共30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