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称解放军导弹实力猛增威胁超过航母战斗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36:5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0日 10:02  东方网
二炮部队固定发射井远程战略导弹
中国海军未来航母战斗群。文章称中国的导弹威胁要远超过解放军未来航母群
东方网12月10日消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日前刊文报道解放军第四次现代化取得飞速发展,在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潜艇战斗力升级以及信息化作战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其中,其包括东风-21D等多型新导弹在内的新武器库,能够打击驻日军基地以及美国本土等,威胁程度要远超其未来十年内将投入部署的航母战斗群。
解放军现代化取得三大成就导弹实力猛增
报道称,三十五年前,邓小平曾批评解放军存在“肿、散、骄、奢、惰”的现象。尽管如此,三年后,当他开始着手对中国进行现代化时,还是将解放军的现代化排在了最后一位,放在农业、工业和科技现代化之后。而且,1982年,当邓小平实施让中国成为世界海军强国的计划时,他并未期望这一目标在2040年之前实现。
http://you.video.sina.com.cn:8080/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40137559_1405021511_bhmxTnZuD2fK+l1lHz2stqkP7KQNt6nkjWqxu1ClIA9YQ0/XM5GdYtwE5yzTCdkEqDhAQJg+dvkj0hQ/s.swf',1)">
后来,中国之所以把军事现代化放要更加优先的位置上,要归功于美国人的两次火力展示。第一次是美军在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使用了精密武器,这使中国确信其国防不能再继续以量多取胜。第二次是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派出了两个航母战斗群进入太平洋,而且其中一艘航母的名字颇具挑衅性——“独立”号。最终,中国不得不做出让步。
此外,苏联的解体让中国领导人相信,与世界唯一一个超级强国开展军备竞赛,只会浪费大量资金以至于危及执政地位。因此,正面挑战美国没有任何意义。于是,中国将其努力集中在了发展可负担起的“非对称”武器上。
报道称,目前,解放军的现代化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三大成就。第一,中国已经创造出了五角大楼所说的“世界上最有力的陆基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系统”。现在,第二炮兵在面对台湾海峡的大陆一侧部署了大约1100枚短程弹道导弹,而且还在增大这些导弹的射程,增加其有效载荷及精确度。此外,二炮正在改进其中程弹道导弹,使其能够携带常规弹头或者核弹头。解放军还部署了几百枚空基与陆基远程巡航导弹。而且,它还在研发全球首款反舰弹道导弹,并且为提高这种导弹的威胁,其将配备操纵灵活的再入工具。
第二,中国改造并扩大了其潜艇舰队,而且中国的潜艇现在还可以停靠新建成的海南岛基地。在到2002年为止的八年时间里,北京政府购买了12艘俄制“基洛”级潜艇,使中国以国产嘈杂“明”级和“罗密欧”级为基础的潜艇力量获得大幅提升。自那时起,解放军海军一直在装备由中国自行设计的航程更远、隐身性更强的潜艇,其中包括“晋”级弹道导弹潜艇以及“商”级核攻击潜艇。目前,中国拥有大约66艘潜艇,而美国拥有71艘且其性能更强。不过,据澳大利亚智库——科科达基金会透露,到2030年时,中国可能会拥有85-100艘潜艇。
第三,中国已经在集中推进“信息化”,将解放军打造成一支具备侦察、通信、电子及网络战能力的队伍。而且,由于已经将卫星、超视距雷达、中程表面波雷达、无人侦察机以及水下传感器阵列综合在了一起,因此中国现在能够更详细地了解太平洋深处的情况。
报道指出,中国一直在研究反卫星武器。而美国的卫星则于源自地面的激光而“眼花缭乱”。2007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一枚弹道导弹击毁了一颗已废弃的气象卫星,虽然其他国家曾因此次行动所产生的35000片新的太空垃圾而愤怒,但这种事绝非任何人都能做到。
此外,中国的黑客也很忙碌。2009年3月,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包含1300多台计算机(其中多数位于中国)的间谍网曾多次进入该国政府网络系统。而且,另据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统计,在到2009年为止的十年里,台湾地区以及西方国家的目标,至少遭到了中国黑客发动的35次网络攻击。对此,五角大楼表示,虽然无法确定解放军策划了此类攻击,但解放军的“权威”分析家显然都很重视网络战。
解放军新武器库战力超航母战斗群
报道称,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军事专家都认为,中国这些新武库的威胁将会远超倍受关注的将于未来十年左右服役的航母战斗群。对此,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国际安全研究所的负责人艾伦·杜邦表示:“导弹以及定向网络攻击正逐渐成为通常情况下压制敌方武器的首选方式。”
据美国研究机构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透露,中国的火力能够威胁到美国位于亚洲的基地:迄今为止,除核攻击外,这些基地不会遭受其他任何形式的威胁。而解放军第二炮兵导弹能够彻底摧毁这些基地的防御系统,破坏那里的跑道以及大量战机与战舰。日本当前已经处在中国导弹的射程内,但其中多数导弹都普遍对准了台湾地区。而且,关岛很快也会被纳入中国导弹的射程内。
报道指出,中国的潜艇、导弹以及反舰巡航导弹,能够威胁到进入距离中国海岸1000-1600海里海域内的美国航母战斗群。此外,澳大利亚国防分析家、科科达基金会的创始人罗斯·巴贝奇还补充称,如果中国拥有了一款能够快速袭击且没有多少预警时间的反舰弹道导弹,那么它就会变得更加难以防御。而且,在为摧毁美国复杂却脆弱的电子网络系统而发动的突袭中,中国的太空以及网络战武器将会起到“撒手锏”的作用。从而使美军陷入半盲半哑状态,致使其基地和航母更容易受到攻击。
总而言之,中国的攻击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阻止美国干涉未来任何两岸争端所必需的能力。现在,中国能够向其沿海12海里外投射兵力。日本防务专家冈本(Okamoto)认为,中国的战略意图是“完全控制”第一岛链区域。而且,中国的最终意图似乎是使美国舰队无力确保其在西太平洋的利益。
报道称,美国最高官员已经注意到这一点。2009年,美国防长罗伯特·盖茨国防部长曾警告称:“(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网络战、反卫星战、防空、反舰武器以及弹道导弹方面的投入,会威胁到美国投射兵力以及帮助其太平洋地区盟友的主要路径——尤其是我们的前方空军基地以及航母战斗群。”
西方对中国武器装备质量存怀疑态度
一些人对中国装备的质量持怀疑态度。一名退役的美国上将表示,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很多装备都是“垃圾”。尽管中国有进步,但在制导和控制、涡轮发动机、机床、诊断和鉴定设备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方面还较落后。杜邦教授指出:“中国快速走过了一条很长的路,但此后的军事现代化会越来越难。”
一些人还怀疑中国的人员问题。解放军比之前的农民军更加专业,但仍缺少经验。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奈杰尔·英克斯特回忆到,一名中国海军创始人曾告诉他:“我对航海了解的很多,但我从未见过大海。”
潜艇战等复杂主题还需要多年才能掌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李梅尔说到:“如果有战斗,就会有漏洞。而且要真正参与才会知道漏洞在哪里。”这名退役上将认为,中国部队缺少信任,这可能会扯战斗的后腿。
哈佛教授罗伯特·罗斯认为,悲观主义者高估了中国的威胁,低估了美国的实力。美国能够更好地跟踪对方的潜艇。在网络战中更占优势,而且与中国相比,在太空中更不易遭到攻击——因为美国有内置备份系统。中国很难渗入保护美国船只的干扰和电子伪装。
在此讨论的所有不确定性中,有三个是不容质疑的。首先,中国已经迫使美国船考虑接近中国海岸的方式和时机。美国船只越靠近,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导弹和潜艇,对攻击做出反应的时间也越短。价值150-200亿美元,搭载6000乘员的航母就更会三思是否要冒这个险。要拒止美国拥有中国主宰数十年的水域,中国不需要控制自己的沿海水域,只需要能够威胁那里的船只即可。澳大利亚前安全和国防官员休·怀特预计,西太平洋将会成为一个“海军禁区”。
其次,中国进行力量投射的能力正在提高。中国的潜艇、战机、导弹和网络及电子战能力曾经很弱,但现在已能够构成威胁。中国的武器将继续改进,部队也会积累经验。假如经济不会下滑,那么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预算也绝对会增长。其他方面亦是如此,中国向后院投射力量比美国跨过太平洋投射力量要容易的多。盖茨所说到,“过去60年中大部分时间曾是我们海军西太平洋上的避难圣地”正在面临危险。(编译:春风)

中国核力量名列前茅,够毁美国6次。中美打核战的可能性不大
核力量系指EMT,不是核弹数量或者当量的大小,通俗地讲是指破坏力。
核弹种类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电子脉冲核弹、伽马射线核弹、感生辐射弹、冲击波核弹等10余种。
按照核武器专家的说法:当量大不等于破坏力大,大当量是一种浪费,3枚20万吨核弹的破坏力=100万吨的破坏力。
实际破坏力估计:一座430万人口的城市,100万吨当量核弹地爆,有近30万人死亡,50万人受伤,建筑物在 200平方公里内破坏,而这个城市是1万平方公里。



中国的核战略追求破坏力最大,不求当量最大。低空爆大于地面爆更大于高空爆,几个分区域同时爆大于分时爆。小当量用于点打击,大当量分弹头用于面打击。毁灭1万平方公里的城市,需要1000万当量以上。
中国的核当量或者核弹数量不是最多,但是破坏力绝对一流,而且有足够的抗击能力,以及二次、三次打击能力。
假如爆发中美核战,双方的核基地将在最多1小时内划为灰烬,机动平台对主要城市发动二次打击,潜艇发射二次、三次打击,双方最多只能承受百万级当量(EMT)大于500的绝对破坏。美国有这么傻吗?
(1)中国核弹数量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核破坏力与美国、俄罗斯相等。
中国核弹数量在1000—3000枚之间,EMT应该大于100;美国和俄罗斯超过 300;法国、英国大约在100以内。数量上中国绝对不是最多,应该不少于法、英。只要可以发射卫星,射程上基本不存在大问题。在核武器方面,应该注意以色列、印度、日本。
按照中国军方的说法是:中国的核武器够用了。
把中国视为威胁的国家有多少?美国、日本、南韩、印度等有多少城市、军事目标?第一层面有多少战略军事基地,第二层面有多少主要军事设施,第三层面有多少军工企业,这是第一波打击对象;其次是城市打击和重点工程设施打击。在临战状态下,必须实行应急准备。
(2)中国有防御一次核打击的工程,有准确度高、生存率低的固定发射井,也有灵活机动的陆地发射平台及深海发射的潜射平台。
(3)中国的核武器已经从发射架上的威胁,渐渐地走向实际应用。
(4)中国核弹的质量越来越小,当量越来越大,炸效比威力越来越好,意味着广岛原子弹的同质量核弹,可以产生大于广岛30倍以上的破坏力,更意味着远程战略轰炸机的作用绝对重要。
(5)中国有洲际导弹240枚。一枚射程为1万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从发射到达目标,射高最高1000公里以上,超过卫星400公里的近地轨道,时间约30分钟,射程由燃料和发射技术控制,可以射1万—1.2万公里。卫星变轨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中国是第三个载人进入太空的国家,核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70年1月DF4发射成功,同年4月卫星上天。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跻身航天强国和核大国之列。
有人说,中国可能只有2枚洲际导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一个是中国的核战略有问题,这可是要命的;另一个是中国的核技术超质量了,显然后一个不成立,违反科学规律。
(6)中国已经发明第五种打击理念和方法。这是美国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洲际导弹在外太空时,由激光或者其它武器改变轨道,留在太空或者击毁。所以,一个国家能够发展外太空技术极其重要,尤其是载人航天技术。
(7)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不放弃使用核武器。因为制造出核武器就是准备用的,不是为了看的。美国是第一个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一直维护“核不扩散”和“不在海外部署核武器”原则。巴基斯坦、朝鲜、伊朗都有核武器,可能不是中国帮助制造的;沙特购买中国的“东风”-2,虽然有中国军人帮助维护,但只是有限使用,用于研究和试验,而不是用于实战,迄今也没有用于实战。
(8)中国的铀235年产 800公斤 ,钚239年产 400公斤 。日本在积极储存钚,前几年日本运输钚的事件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世界的关注。至于中国可以生产多少枚核弹,已经生产了多少枚核弹,是核心机密,知道的人不多。中国政府不会拿国家和人民以及自己的领导地位开玩笑,这与贪污、腐败没有关系。
(9)中国的航天器可携带核武器。如果返回式卫星或者其他多功能航天器落在某一个攻击目标,破坏力是极大的;而它完全可以携带足够破坏力当量的核弹,飞速降落,还会变轨,可以给目标国造成巨大的直接损失。已经有宇宙飞船的国家,都具有这个能力。
最新的高科技总是首先在军事上应用。核武器的威胁战略意义已经动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武器已经可以战术化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美协议停止大气层核试验。说明在外太空领域中国不落后,落后的是对国人核知识教育和核危害普及工作。在外太空,只需几分或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实现战略目标。目前,只有太空激光武器、中子膨化飞行平台、电磁脉冲互动系统等少数几种尖端装备可以完成这一军事任务。激光技术的突破,尤其是太空激光技术的突破,使核威胁被极大地摊薄。中、美、俄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日、印、韩是二流对手。
纠正一个错误:一枚或100枚核弹根本不能毁灭地球,核弹的战略价值正在向战术应用发展。例如,一颗小型电磁脉冲核弹在高空 40公里 爆炸,方圆 1000公里 电器损坏,对空气污染较小。
2011年11月18日 ,《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解放军少将罗援表示,中国核力量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你再强大,谁又敢保证在第一次打击中就能将中国的核力量摧毁殆尽?只要一息尚存,中国核力量的反击将是毁灭性的。虽然,中国是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但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们的核力量绝不会是“银样鑞枪头”。
2011年10月10日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报告,题为《中美开战的可能性低  和平需要按部就班》。该报告对中美之间开战的可能性作了评估,结论是“不太可能”。
我们认为,中美迟早必有一战,但中美爆发核战的可能性不大。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要区分“对手”和“敌手”的概念。对手可以有竞争,也可以有合作;敌手则只有生死较量。对手可以决战于商场,也可以决战于战场;敌手则只能决战于战场。美国现在对中国的定位是“对手”。但如果美国触犯中国的核心利益,对手就有可能升级为敌手。
其次,要分析美国的战略动向。对中国周边扫瞄一遍就可以明白,美国“重返亚太”,旨在制衡中国,正在那里摆子布势:将南海视为实现亚太新战略的突破口和支撑点,深度介入南海,煽动周边国家利用领海领土争议对中国发起挑衅;大做军火生意,卖给印度上百亿美元的军火,还向菲律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出售军舰、战机等先进武器,在该地区竭力埋设不安定因素;以反恐为名,在中亚部署十几个军事基地,并发动侵略战争;与蒙古加强军事合作,在中俄之间安插钉子,牵制中俄;与日、韩、菲等强化军事同盟关系,从东北亚至南海打造针对朝鲜和中国的基地链;无人机对中国进行抵近侦察已常态化;炮制“空海一体战”及加强在澳大利亚驻军,……这些都不能视为友善之举。因此,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
中美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战事很可能由中国周边事务引发。可以肯定,美国在中国周边拉帮结派,煽风点火是经常的,但未必会为他的盟友两肋插刀,因为美国是一个奉行极端实用主义的国家,盟国、盟友的安全是它的重要利益,而非核心利益。它的“前沿部署”、“前沿存在”就是试图让战火远离美国本土,用傀儡战争(代理人战争)消耗对手的实力,维护自身安全。在战争结果显现,如果盟军获胜,美国就后发制人,下山摘桃子。由此可见,美国是否介入朝鲜半岛、东海、台海、南海乃至中印边境地区的军事冲突,要依据当时当地的条件而定,美国绝不会做蚀本生意。
第三,要看中美经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经济规模排名前两位的大国,中美之间经济利益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走向军事对抗则更是代价惨重。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提供廉价物品的大型工厂和巨大的市场,美国将在经济低迷期经历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时间也会延长。没有中国的合作,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很难成气候。
大规模的中美冲突可能会在网络、信息、经济领域持续发生。因为任何国家都会力图用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战略效益。不过网络是美国的强项,也是美国的软肋,一旦网络战爆发,它受冲击的面必然大于中国。因此,美军不要自鸣得意,拥有网络优势,未必就能赢得网络战争。
一些美国的战争狂人,扬言要摧毁中国的核武库。这是吹牛。要能摧毁,他们早就摧毁了。他们曾扬言把中国初生的核力量扼杀在摇篮里,结果如何?愈摧愈强。
我们认为,中美之战不可避免,在2017年以后的几十年内,中美将打几场局部性的常规战争,直到美国服服帖帖。当然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很低,因为美国打不起。当真到了使用核武器的时候,战争结果不取决于哪个国家的核武器多,而取决于核武器的投射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有1万枚核武器与有30枚其实是一样的。即使有再多的核武器,如果不能投射至目标区域,在中途被拦截,就起不到想定的效果;如果在本土被拦截,还会毁灭自己。而且你不可能投射更多的核弹,如果投射得太多,不仅毁了敌国,还会造成毁扩散,危及周边国家,甚至核辐射还会随风飘移到本国。
中美可以避免一战,条件是“人不犯我”,即美国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中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道路和重大安全关切,不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是,美国能做到吗?
作者:郭春孚
(南海的纠结:中美将打一场无边界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