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在宜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16:32

董必武在宜昌

 

       今年3月5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诞辰120周年纪念日,诞辰纪念日前夕,我国文化出版方面传来可喜信息,由撰著专班编写,最后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的大型史著《董必武传》于元月出版发行。我翘首以盼这部书已有些年头,捧读散发油墨芳香的伟人传记,当南沱、南津关、三游洞、东山寺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映入眼帘,当生于斯长于斯的宜昌城跃然于纸上,当书中盛赞他老人家当年在宜昌的丰功伟绩,我作为盯着这段历史二十年不言放弃的一名共产党员,备感兴奋和自豪。

     火药桶上的湖北政局
    1921年的夏秋之际,宜昌爆发了史称“川军援鄂之役”的一场战争,这是北洋军阀的湖北统治者酿成的恶果。王占元是袁世凯擅权篡国的老班底之一,他来湖北6年,官职由军务帮办升任督军,两湖巡阅使,对全省祸害也与日俱增。弄得民穷财尽,群怨沸腾,军队动辄为索饷哗变殃民,尤以宜昌城的兵变最为惨烈。
    在上年11月29日兵变过后,一场更加惨绝人寰的兵变巨祸又落到人们头上。1921年6月4日晚,北洋军第二十一混成旅第十八团部分士兵倾巢出动将钱庄、当铺、商号洗劫一空。对尚未从去年兵变中恢复元气、财物不多住户和家徒四壁的穷家小户,则肆意烧杀以报复。是夜千余市民被杀戮,千余间房屋被焚毁,数以千万元计货物财产损失殆尽,惨情全省之最。紧接着沙市和省城武昌也引发兵变,官府的财政金融命脉“官钱局”、“造币厂”被焚成废墟。兵变迭起,中外震惊,舆论哗然,绅商界力主驱逐王占元,公推省议会议长屈佩兰和政界耆宿周树模赴洛阳向吴佩孚请愿驱王,而湖北籍国民党人李书城、蒋作宾、孔庚等人则主张联络广州的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政府,武力驱逐王占元。宜昌兵变便成了战争的导火线。

孙中山运筹帷幄
    是年春孙中山奋然崛起,5月5日正式就任非常大总统,决心完成北伐大业。他的方针是先平定两广,同时派湖北的国民党同志何成浚、蒋作宾联络湘军出兵湖北。潘正道自荐赴川欲利用旧谊游说刘湘出兵相助,孙喜不自禁修书一封请潘转交刘湘。刘读信后表示愿意,帮助组建湖北籍将领指挥的军队,孙中山颇受感动,于7月12日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任命刘湘为四川总司令,管理全省军务兼四川省省长。”同时给潘正道加委鄂军西路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他掌管这支军队。与潘一道入川的詹大悲、彭巨川深感司令部急待充实指挥力量,乃联袂给董必武写信特邀加盟。
    湘军率先部署援鄂战役,7月20日赵恒惕在长沙的军事会议上被推举为“湘军援鄂总司令”,调4万大军向北进攻。28日战争爆发。湖南的行动推动了四川的进程,刘湘于是月26日就任“川军援鄂总司令”,调2万大军向湖北进攻。

董必武赴川请兵
    董必武从友人潘正道、詹大悲那里,获知他们正肩负孙中山的军事使命频频赴川,虽深表同情,但忙于建党无遐顾及。7月下旬董必武、陈潭秋在中共“一大”会议上,主张对国民党应区别对待予以合作,未被大会采纳,但是,大会通过的党的纲领第一条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事后证明,这就成了稍后董必武从事军事活动的指导思想。
    董必武回到武昌后,收到潘正道、詹大悲的邀请信。此时湘军方面深感吃紧,董必武深感敦促川军发兵刻不容缓,与陈潭秋商议后,认为这同党纲第一条的“革命军队”的精神相一致,决定董必武以“湖北全省自治筹备处”代表的名义赴川请兵,恰逢挚友潘怡如奉命第二次赴川途经武汉,两人使命不谋而合,乃约上朱旭东结伴启程西上。
    董必武、潘怡如一行抵奉节时,听说川军已开始行动,刘湘已将自己的警卫团和肖笙、汤子模两部交潘正道组成鄂西军,由潘任总司令。董必武一行便改乘下水船到巫山鄂西军驻地,应潘正道总司令、詹大悲秘书长热忱相邀欣然留下。将公函托人转交刘湘。

宜昌城两军鏖战
    鄂西军和援鄂川军征用大量船只运载大军东下,一路由张冲、喻华伟两部组成,刘伯承任其先遣支队指挥官;一路由唐式遵全师组成,担任北岸攻城任务。鄂西军协同北岸的唐部实施攻城作战。逼近宜昌时,川军援鄂总部宜昌前敌总指挥唐式遵命令张冲、刘伯承率所部从三斗坪上岸追歼南岸之敌。
    鄂西军协同援鄂川军主力相继扫清宜昌外围之敌,占领平善坝、南津关、珠宝山、西宝塔、鸡冠山等雄关要隘,兵临城下。鄂西军司令部由南沱向前移至三游洞,董必武协助潘总司令坐镇指挥,潘怡如、詹大悲则轮番赴火线督战。
    北洋军主帅吴佩孚紧急命令宜昌驻军主将卢金山任鄂西防务总司令,从川鄂边界前线撤回的赵荣华为鄂西前敌总指挥,务必死保宜昌。援鄂大军夺取城外东山寺制高点,于9月1日发动第一次攻城。卢金山、赵荣华火速向大帅求援。焦头烂额的吴佩孚收到卢、赵急电后,只得密遣他的心腹周骏,利用与川军的历史渊源,赴宜昌以“和谈”为名施以缓兵之计。9月5日,英、美、日三国驻宜领事,派兵舰护送吴佩孚的全权代表周骏,赴夔府(今奉节)同川军前敌总指挥唐式遵举行停火谈判。唐也欲让部下短暂休整歇口气,故向宜昌攻城部队下令缓攻。这次和谈虽破裂,北洋军却争取了喘息的机会。[Page]
    北岸援鄂大军势如破竹,长驱直入的同时,南岸刘伯承一支劲旅大获全胜。9月2日攻占曹家畈后被敌人乘大雾偷袭,幸亏刘伯承指挥得当转危为安。9月3日挺进至偏岩子受大雨所阻,连夜精心部署后,于4日凌晨发动向南岸敌军的大本营安安庙的总攻。这里背山面水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敌军段其澍团欲作背水一战。
    敌人酣睡中被枪声惊醒仓皇跳下床应战,刘部官兵一阵冲杀,敌人已溃不成军,纷纷交枪当了俘虏。妄图逃命的敌人涌到江边,一窝蜂争抢上了船,却被扫落江中葬身鱼腹。是役全歼敌军一个团,共俘敌700余名,缴获各种枪支六七百支,大炮一门和弹药、军米等辎重物资。打扫战场、清点俘虏时出现一个小插曲:俘虏人群中一个胖胖的司务长吓得跪在刘伯承面前求免一死,刘轻蔑地叫他别在这里丢丑赶快走开。不曾料到这个人就是多年后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人称“反共摩擦专家”的韩德勤。40年代再次惨败在陈毅司令员手下。

吴佩孚火速驰援
    鄂西军、援鄂川军休整几天后于9月12日发动第二次攻城战。这次攻势更加凌厉,小部队曾三次攻入城内,宜昌几乎易手,正在岳阳与湘军达成休战的吴佩孚,连接宜昌三通求援急电,立即下令调劲旅和海军第二舰队驰援宜昌,吴本人乘坐旗舰“楚振”号驰抵宜昌督战。吴氏一上岸就见守城军队四处溃逃,忙命令随员相助拼死稳住阵地,贴身副官张玉亭站在他的身旁护住大帅,竟被流弹击中殒命。潘怡如深入鄂西军前沿阵地督战,事后追忆所部沿川汉铁路地盘线的争夺战“血战约十余日,屡进屡退,旋仆旋起,尸横遍野,血肉狼藉”。
    董必武与潘正道、詹大悲商量后,由詹以鄂西军秘书长身份渡江向张冲旅长求援,张尚犹豫不定,刘伯承极力主张北渡增援,请示军长但懋辛获回电照准后,9月18日刘伯承率先渡江加强北岸阵地。北洋军得到整师、整旅的兵员、弹药、给养的补充,又得军舰重炮的远射程炮火的支援,气焰嚣张。鄂西军和援鄂川军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又遭遇强敌而转胜为败,拼死激战至9月25日,被迫全线放弃阵地后撤。

退鄂西转战支撑
    董必武和他的战友带领部队沿江西撤,翻越天柱山,攀爬高耸入云的铲子崖,崇山峻岭中风雨跋涉,行军异常艰苦。董必武生动的描述“那时天下大雨,我们赤脚草鞋,都像雨淋了的鸡。”巴东不可久留,“遂由火烽界岭退巫山。”鄂西军领导人深知这里难有湖北军队的立足之地,只得裁去老弱冗员后开到施南(恩施)再谋出路。此时总司令潘正道已去重庆找刘湘交涉粮饷给养问题,秘书长詹大悲又返粤复命,司令部群龙无首,部队处境又异常艰险,于是,众人力推董必武秘书长,董执意推却不成,最后只好代理秘书长一职,日常军务和地方行政事务,则由董必武、潘怡如、王守愚三人轮流负责。
    历时一个月的谈判,刘湘的代表张梓芳同吴佩孚的代表孙传芳于翌年1月13日,在宜昌签订《川鄂和约》,援鄂川军全部退出湖北。鄂西军更是处境维艰,支撑到1922年5月只得解散,董必武等回到武汉。这次军事行动虽然失败了,正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们通过《董必武传》作为载体和窗口,对这一事件高度评价那样:“实际上这是他为刚刚建立的中国共产党争取军队的一次尝试,也是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进行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一次军事行动。”在新的征途上,潘、詹、潘等战友,继续与董必武并肩战斗。
   (作者系市政协文史编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