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含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59:04
教育与含蓄          近来,首师大编写了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性教育大纲(草案),30所中小学尝鲜“性教育”。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中国的性教育似有还无,至多是生理卫生课本里一段“自己看”的章节,这使得当今的我们对“性”缺乏清晰的概念。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沸返扬天的“破处门”,残酷地表现出“90后”走向成熟的非主流探索方式。这是一种不知轻重后果的探索,处于高危青春期的学生们,是以身体和尊严为代价,来试探社会的包容。

  这让我不止一次地思考中国教育存在的欠缺。我们的教育是否太含蓄了呢?我想,是的。长辈的含蓄带来的是晚辈的茫然和冒险。

  程朱理学传承千百年,一以贯之的思维模式带给中国人含蓄的情感模式。而这种含蓄的情感模式也被运用在教育上,形成一以贯之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在性教育上。说到底,我们的含蓄实际上是一种逃避,它逃避的是责任——长辈对晚辈的责任,逃避的是科学——以科学的态度来面对自然的法则,逃避的更是时代——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是不太欢迎含蓄的教育的。

  “90后”的我们需要直面,我们也有勇气直面。我们想在政治课上了解石油与垄断,但目前它还过于空洞;我们想在心理课上了解逆反与爱情,但目前它还过于朦胧……我们想知道很多真实,但它们还都太羞涩,欲说还羞,这就更令我们欲罢不能。敬爱的师长啊,请相信我们,在一切渴望之中,我们的标尺是“科学”和“理性”。我们并不想颠覆传统,但我们更想与时俱进。

  我们民族的含蓄曾创造了独具民族韵味的“婉约文学”,开辟了西方人叹为观止的诗情画意,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继承,更要发展。文学风格毕竟不是单一的,同理,教育方式更不能单一,含蓄的风格并不总适于世间万态。

  感谢这30所中小学,它们把用错了地方的“含蓄”暂时收了起来。性教育实验课程的开展为我们轻轻推开了一扇门,我们微笑着信步而出,迎接我们的是中国教育的勇气和坦诚。我们还将微笑着回归,因为在坦诚中我们将学会尊重生命,在勇气中我们将懂得奉献社会。我们,将在这份勇气和坦诚中更为自信和昂扬。

  ■侯雪滢(125中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