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理财:怎么对待亏损基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4:13:02
一问:亏损基金是否需要赎回?  从基金排行榜来看,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最大跌幅-47.9%,排名第一的东吴价值成长也有-23.62%的跌幅,可谓惨不忍睹。然而,投资者关心是否需要赎回亏损基金,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对于已经亏损的基金,首先要分析亏损发生的原因:如果是受大势拖累导致亏损,且亏损程度处于同类基金的中游水平,那说明该基金的运作未发生太大的失误,亏损是系统性风险导致的。如果是系统性风险,任何股票、基金都无法规避。对于这类基金,完全可以继续持有观察;但如果该基金在过往半年的运作存在重大失误,那么投资人可以考虑换仓。  从目前来看,从历史看,2005年沪综指跌破1000点时,市盈率约在15倍左右。这时候,出现了几十起大股东增持自家股票的现象。没过多久,就拉开了2006-2007年最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因此,如果您已经承受了6000点到2700点的风险,现在仓促赎回实在不明智。巴菲特说,在别人恐惧时,应该懂得贪婪。而不是在别人恐惧时,更加恐惧。  除了绩效变差这个原因之外,还有3种情况可以考虑赎回。其一,目标达成。每个投资者的理财目的都不同,有的是为储备养老金或者子女的教育金,有的是为了实现购房、购车的梦想,也有的是为了不让资产贬值,对收益率的要求不高。但不管怎么说,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收益率、风险预期。只要当初的目标顺利实现,就可以考虑赎回、兑现收益了。  其二,到达止损。投资的收益或亏损都很难预料,因此也要事先设好止损点。与目标达成正好相反,如果基金亏损到了一定幅度,也要当机立断地赎回。比如,如果这只基金跌幅达到20%,那么我就卖出之类。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千万不要设了止损点之后又不执行,总是抱着还会反弹的心理,让损失越来越大。其三,急需变现。如果投资者有基金组合,应该包括流动性比较好的货币基金,额度最好是家庭6个月的生活费。这样,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赎回大量基金。如果急需现金,就不要考虑太多收益的问题了。但在赎回时,也可以先赎回盈利较多的基金,尽量保持原有的组合比例。  二问:亏损后可否进行基金转换?  不少投资者都懂得基金转换,其优势在于缩短交易时间、节省交易成本。从交易时间看,如果先赎回再申购,往往需要5-7个工作日,而同一公司旗下的基金转换只需要2个工作日。在交易成本上,基民转换费远低于先赎回,再申购的成本。问题是,去年大家争相购买股票型基金,在已经出现较大亏损的情况下,转换是否划算?  从表面上看,股票型基金净值较低,而配置型基金的净值较高,此时转换可能会导致份额缩水。但实际上,是否转换不能简单进行数字比较,而要综合分析。转换的前提是原有基金在半年以上的同类排名和评级中明显滑坡,此时可以进行基金转换,末位淘汰。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无法判断低点,加入基金定投是一个不错选择。这样一来,投资者可以用时间来积累底部的基金份额,加快解套的速度。  基金转换要用对地方、用对时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具体来说有三方面。一方面,可以在中高风险的基金和低风险的基金之间转换。如货币型基金与股票型基金之间转换,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基金转换的效用。在相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基金之间转换,只适用于原有基金与转入基金长期表现差异巨大,且这种差异归因于基金经理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股市发出明确反转信号时进行基金转换。在可以判断大势的基础上,在股市不好的时候,将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型基金,避免基金净值缩水而造成的投资亏损;股市向好的时候,则将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转换成股票型基金,以享受股票型基金的高回报。  最后,可以在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发生变化时进行基金转换。当投资者个人因年龄增加、收入降低、疾病等原因导致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下降时,应将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型基金,提高投资组合的安全性;反之,因升职、加薪等收入状况改善,使得个人抗风险能力增强时,可考虑将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型基金转换成股票型基金,从而提高自己投资组合的获利能力。  三问:亏损后如何配置基金篮子?  在已经发生亏损的情况下,基民应该如何配置基金篮子,才能做到最安全,又不错失盈利的机会?具体说来,在市场下跌的不同位置,基金篮子的配置方法也有不同的思路。  正向操作法。从安全角度来看,没有参与基金定投的投资者可以马上开始基金定投,目前正是股市已经大幅下跌,反复震荡的时刻,定期定投是不错选择。其次,要增强基金篮子的安全性,可以向安全性高的基金品种倾斜,比如债券型基金、保本基金和货币基金。以货币基金为例,其年化收益率在2.7%-3.5%之间,分红免税,赎回T+1日到账,流动性好,安全级数高,这类牛市里被人遗忘的产品,可以重新拾起。具体配置上,投资人可根据自身的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按比例配置不同类型的基金。例如,年龄40岁的投资者,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选择40%股票型基金+30%债券型基金,另外配置30%的货币市场基金。  逆向操作法。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基金篮子,一旦确定,就保持其比例不变。简单说,牛市应减持股票型基金,熊市则减持债券型基金。该方法源于对冲基金风云人物大卫?史云生的逆向操作法。具体说来,假设投资者在去年年初2700点时分别购买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随着股市逼近5000点、6000点,股票型基金的净值迅猛增加,该类基金在基金篮子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此时,应该不断卖掉股票型基金,以保持原有基金配置比例不变。如果这样操作,确实可以在大跌前保住胜利成果。而当股市从6000点下挫到3000点以下,反倒要增持股票型基金。这样一来,投资者承受的风险始终可控,而且不会错过下一轮牛市。  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投资者根本没有设计自己的基金组合,不妨以正向思维增配安全性资产。如果投资者已经有了组合,而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也可以尝试逆向操作法,不断增持股票型基金。  四问:现在还值得长期投资吗?  上证综指从去年年初2715点,到6月20日最低点位2695点,1年半时间回到原点。不少投资者心灰意冷,暗叹:早知如此,进行波段操作,早就赚得盆满钵满!长期投资是否只是一种说辞?  我们不妨来看看真实的数据。据WIND数据分析,从1990年12月21日到2008年4月1日,上证综指上涨3366%,年化复合收益率22.82%,远远超过通货膨胀;从2002年1月4日到2008年4月1日,沪深300指数上涨172%,年化复合收益率17.37%,但同期31只可比基金加权平均涨幅303%,年化复合收益率24.98%。可见,基金完全跑赢了沪深300指数,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从中国证券发展史来看,历史上曾经多次暴跌,但之后又重新迎来牛市。因此,对今年遭遇的下跌,不必认为世界末日到了。对基民来说,买基金,首先要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不是仅仅盯着收益率。去年老基民赚了钱,一些新基民丝毫没有考虑自身情况,也不管本金可投资期限有多长,哪怕1年后就要用钱,也清一色认购了风险最高的股票型基金。直到遭遇暴跌,才发现自己无法承受。其实,如果投资者只是为了跑赢CPI,完全没必要承担那么高的风险。一些债券比例较高的配置型基金,足以胜任,但风险就大大降低。  五问:基金投资是否见好就收?  不少基民坦言:只要股指回升,基金净值回到成本,马上就赎回。不过,从真实案例来看,如此操作可能得不偿失。2004年4月,申万巴黎盛利精选基金发行,当时上证指数是1700点。谁料,这之后股指一路向下,一年后竟然跌破1000点,让基民叫苦不迭。2006年,当基金净值回到1元以上,一些基民就赶紧赎回。没想到,竟然错过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轮牛市。  对投资者而言,如果希望进行基金投资,就应该把基金当成是定期存款,不必过于关注每日的涨跌,3年-5年内不轻易赎回。如果把基金看成活期存款,进进出出,急功近利,反而会导致基金公司行为短期化,逼迫一些基金在大市不好时,为应对赎回潮而忍痛抛掉股票。基民自己被自己打败了,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上证综指何处是底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从长期看,上涨空间必定大于下跌空间。既然已经到了最黑暗的时刻,那么,曙光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