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入住别墅保障房,地方政府给错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23:46:24

杨澜入住别墅保障房,地方政府给错力

  • http://www.huanqiu.com
  • 2010-12-08 12:38
  • 新华每日电讯
  • 我要评论
  • 分享
字号:T|T
    摘要:政府部门与其“慷纳税人之慨”做不得民心之事,还不如从规范权力运行、改善创业环境、确保公平竞争做起,让真正有才能的人都能自由施展自己的抱负,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莫非又是一场赢家通吃的游戏?在杭州,保障房体系被切下一大块,成为了高收入者的福利。近日,杭州政府宣布,未来3年将供地1500亩,用于建设150万平方米人才专项用房,每年新开工不少于50万平方米。根据规划,2010年的这50万平方米人才房,被纳入11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指标中,占了近一半份额。(12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大手笔”动用公共财政,千金买“才”的做法,并非只有杭州一例。今年10月,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一份“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补贴”名单,腾讯、华为、TCL等知名企业的高管均在名单之上,引得舆论热议;上周,北京市通州区公布《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暂行办法》,规定符合通州区标准的紧缺人才引进后最高给予100万元房补,此外还将发放最高每月5000元的政府特殊津贴;在此之前,厦门、绍兴等城市也曾纷纷出台各种政府补贴措施试图招揽人才。


      虽然地方政府求才若渴的心情和良好初衷可以理解,但一码是一码,从政府治理的角度来说,动辄划拨数千万甚至数亿元财政资金,甚至“蚕食”旨在福荫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房指标的做法,显然是给错了力。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资金的使用自然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范,不能随意而为。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和创造好看的GDP数据,“创造条件”也要“烧钱”“砸钱”,基本不需要征求纳税人的意见。如果不是媒体报道,估计绝大多数纳税人可能都不会知道,杭州市政府居然建设了一批“廉价别墅保障房”,而且杨澜、余华、赖声川、朱德庸等数十位文化界名流早已入住。在现代治理理念中,公共财政更应该用在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上,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保障。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动用公帑方面,雪中送炭的事缺斤短两不积极,锦上添花的事却“满腔热情”很热衷。


      实际上,人才的自由流动遵循一定的规律,靠物质刺激最多只能起到短期效果,长期执行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如果一个城市缺少宽松自由的环境,如果一个城市的缺少公平竞争的氛围,究竟会有多少货真价实的人才会仅仅为了一些物质刺激而“屈尊”?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一直是世界各国人才向往的地方,但这种“磁场”和“引力”显然不是靠“优厚”的政府财政补贴产生的——类似的补贴方案可能根本不会被议会通过。人家靠的是完善规范的市场秩序和“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在完善的体制之下,人才的潜能可以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因此,政府部门与其“慷纳税人之慨”做不得民心之事,还不如从规范权力运行、改善创业环境、确保公平竞争做起,让真正有才能的人都能自由施展自己的抱负,创造更大的价值。而财政支出,每一分钱都应受到监督,都应花得明明白白,花在刀刃上,着力于民生。 易艳刚(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原题:慷公帑之慨引人才,地方政府给错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