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保障房”掏空了住房保障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7:32:00

        在杭州,保障房体系被切下一大块,成为了高收入者的福利。杭州市政府日前宣布,未来3年将供地1500亩,用于建设人才专项用房150万平方米,每年新开工不少于50万平方米。根据规划,2010年的这50万平方米人才房,被纳入11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指标中,占了一半份额。目前,在风景宜人的西溪湿地,这些隶属保障房体系的别墅,已经有杨澜、朱德庸等数十位文化界名流入住。杭州天堂伞业集团总经理王奇伟等也已被列入公示的名单之中。对于杭州的人才房政策,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称,“所谓的住房保障,即有住房需求的人都可以保障的。”(据12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前不久,深圳市政府向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发放住房补贴一事曾经沸沸扬扬;现在,杭州的“人才专用房”又把社会名流、企业高管等高收入者迎进了“别墅保障房”。保障性住房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杨澜等人应该是保障对象吗?左思右想、横看竖看,俺是怎么也看不懂。

         住房保障就是“有住房需求的人都可以保障”?赵杭生所长的说法让人震惊。根据杭州的政策,那些“人才”都是以同地段商品房价格一半左右的价位买到人才专项住房的。如果“有住房需求的人都可以保障”,那为什么只有那些具备特定的条件且经过严格审核的人才能买到保障性的“别墅保障房”呢?为什么绝大多数老百姓只能以高出一倍的价格到市场上购买商品房?

         众所周知,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形式,经济适用房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比较适中,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设计及其建筑以满足基本居住需求为标准,不追求豪华性、享受性。按照规定,经济适用住房都应该是中小户型,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

         可是,杭州的所谓“人才专用房”不仅都位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风景适人的地方或者市区的黄金地段,而且面积大至300平方米。这些景观别墅房,不仅建设成本高昂,而且市场价格很高,也就是说,既不“经济”,也不“适用”,是中低收入家庭想都不敢想的豪宅,怎么能算是“经济适用房”呢?

         “别墅保障房”掏空了住房保障政策盛大林 在杭州,保障房体系被切下一大块,成为了高收入者的福利。杭州市政府日前宣布,未来3年将供地1500亩,用于建设人才专项用房150万平方米,每年新开工不少于50万平方米。根据规划,2010年的这50万平方米人才房,被纳入11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指标中,占了一半份额。目前,在风景宜人的西溪湿地,这些隶属保障房体系的别墅,已经有杨澜、朱德庸等数十位文化界名流入住。杭州天堂伞业集团总经理王奇伟等也已被列入公示的名单之中。对于杭州的人才房政策,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称,“所谓的住房保障,即有住房需求的人都可以保障的。”(据12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前不久,深圳市政府向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发放住房补贴一事曾经沸沸扬扬;现在,杭州的“人才专用房”又把社会名流、企业高管等高收入者迎进了“别墅保障房”。保障性住房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杨澜等人应该是保障对象吗?左思右想、横看竖看,俺是怎么也看不懂。 住房保障就是“有住房需求的人都可以保障”?赵杭生所长的说法让人震惊。根据杭州的政策,那些“人才”都是以同地段商品房价格一半左右的价位买到人才专项住房的。如果“有住房需求的人都可以保障”,那为什么只有那些具备特定的条件且经过严格审核的人才能买到保障性的“别墅保障房”呢?为什么绝大多数老百姓只能以高出一倍的价格到市场上购买商品房? 众所周知,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形式,经济适用房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

        按照政策规定,申购或租住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中低收入,二是住房困难。公示的信息显示,名单上的人都没有房产或者房产很少。首先,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再者,即使真实,也不意味着他们住房困难——对于杨澜、王奇伟这样的企业高管或社会名流来说,根本不属于中低收入阶层,也根本不存在买不起房的问题。

         为了吸引人才而出台相关的政策,无可非议。但吸引人才应该主要依靠良好的创业环境,而不能依靠金钱物质的利诱。即使有建设人才专项房的必要,政府也应该安排专项的资金,而不应挤占保障性住房的资源。要知道,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本来就严重不足,很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保障性住房的外面嗷嗷待哺。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对广大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来说,保障性住房的申购却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大多数的保障性住房都被“专供”了——在杭州,仅人才专项房就占了经济适用房指标的近一半;再去掉专供党政机关干部职工的一部分所谓“经济适用房”,真正面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公开租售的保障房已经所剩无几了。如此这般,住房保障政策岂不是要被“掏空”了吗?

         “住有所居”是党和政府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就在11月30日刚刚举行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还专门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要求,明年将在全国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相较于今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数量翻了一番。很多人认为如此艰巨的任务能否完成不容乐观,但若像杭州这样把“人才专项房”也算是保障性住房,甚至再为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大规模建设专供的经济适用房,完成任务倒也不难——可是,这完成的只是“数字”而已,能起到多大的“保障”作用呢?

         由此可见,国家不仅应该督促各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而且要监察各地保障性住房的执行纯度——绝不能让“别墅保障房”之类的伪保障房掏空了我们的住房保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