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聋发聩的《奥地利和谐社会的建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13:14:36

振聋发聩的《奥地利和谐社会的建立》

作者:文建平 2010-12-1 13:39:33 发表于:博客中国

振聋发聩的《奥地利和谐社会的建立

雷建炎

(湖南省株州硬质合金集团股份公司退休工程师;电子信箱:leijy26@sina.com

研究方向:货币、股票、经济学发展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最近收到网友发送来的《奥地利和谐社会的建立》,振聋发聩,特予以转载。

有道是:终日所思,不如须臾所学也。奥地利应当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样板。

中国卫兴华、程恩富、秋日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心目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胡志明、金日成、卡斯特罗以及他们宣传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阵营”、“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抓大放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等,全都属于不学无术、信口雌黄。

当前,中国不少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倒行逆施出一股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浊浪,真是岂有此理。

“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议会主义”、“议会道路”、“议会斗争”等等,这全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正确主张。

那些数典忘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凶恶的敌人。

马克思说得好:

“资产阶级社会条件本身所产生的冲突,必须在斗争中加以解决,靠空想是消灭不了的。不掩盖社会矛盾,不用强制的因而是人为的办法从表面上制止社会矛盾的国家形式才是最好的国家形式。能使这些矛盾进行公开斗争,从而获得解决的国家形式才是最好的国家形式。”

毫无疑义,“奥地利之路”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是真正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

美中不足的是,《奥地利和谐社会的建立》一文作者不懂经济学。他的下述说法杞人忧天:

“过度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体制给奥经济界和企业界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那些占奥地利企业四分之三以上的中小企业负担沉重,步履艰难。近十年以来,平均每年有五千多家公司和企业不堪承受重负而被迫宣布破产,而新成立的公司只有两千多家。沉重的负担使那些打算建立自己的公司企业、独立发展的人望而却步,从而阻碍了新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奥联邦商会和中央统计局的资料,奥地利大的经济气候和宏观经济条件不利于私人企业的发展。在西欧发达国家中,奥地利企业发展的条件倒数第一。用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开支占国民收入的28%,在西欧国家中占第一位。在雇工费用方面社会保险的开支占企业工资的49.3%,其所占的比例在西欧国家中也是第一位,从而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奥联邦商会和部分经济专家认为,奥地利的宏观经济条件过分照顾就业者的利益,损害了雇主的利益。奥联邦商会和工业家协会说,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奥地利的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将扭曲畸形,最后导致奥地利经济发展的车轮停止转动。”

在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英国伟大经济学家斯密已经明确指出:

“利润率不像地租和工资那样,随社会繁荣上升,随社会衰退而下降。反之,它在富国自然低,在穷国自然高,而在迅速趋于没落的国家最高。”

德国伟大经济学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利润率、银行利息率趋向下降作出了科学解释,指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内部所特有的生产方法的日益发展,一定价值量的可变资本所能支配的同数工人或同量劳动力,会在同一时间内推动、加工、生产地消费掉数量不断增加的劳动资料,机器和各种固定资本,原料和辅助材料,----也就是价值量不断增加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从而同总资本相比的这种不断的相对减少,和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是同一的。这也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另一种表现,而这种发展正好表现在:由于更多地使用机器和一般固定资本,同数工人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把更多的原料和辅助材料转化为产品,也就是说,可以用较少的劳动把它们转化为产品。

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

至于如何进行改革以提高本国的竞争力,提高努力工作之就业者的积极性,消除就业者懒惰、不求进取和其他舞弊现象的发生等等。

这个非常简单:努力发展大工业文明,让就业者能够自由拥有企业股权,消灭就业者与雇主的差别。

用经济学权威人士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消灭雇佣劳动制度!”

2010年11月30日稿

(任何匡正谬误的指教都是对作者的帮助、爱护,真诚期待读者的批评、建议。作者电子信箱:leijy26@sina.com ;博客中国网页:leijy26.vip.bokee.com 。)

附录:

奥地利和谐社会的建立

赵尚峰

奥地利战后重视和谐社会的建立。特别是连续五十多年执政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一直把建立和谐社会作为其基本政策。

该党把照顾社会弱者,缩小贫富差别和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基本教育权利作为其执政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

奥地利是世界上社会福利体系最好的国家之一。2007年奥地利的福利支出为572亿欧元,将近政府预算支出的一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这一数字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如退休金,家庭补助或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障付款(例如:医生和医院方面的福利)。

奥地利的社会保险包括退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事故保险四个方面。它们之所以被称为社会保险,是因为其有三层含义:一是保证每个公民的生老病死都有所依托的基本权力;二是加入这四项保险是法定的,不取决于个人意愿。因为只有法律强行规定,才能覆盖全社会各个阶层;三是这四项保险由国家出面主办,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亏损由国家从预算中调拨资金补贴。

奥地利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保险:占毛工资的8,9%,雇主和公司职员各支付一半;

养老金保险:占毛工资的22.8%,雇主支付12.55%,公司职员支付10.25%;

意外事故保险:占毛工资的1.4%,全部由雇主支付;

失业保险:占工资的6.7%,雇主支付3.7%,公司职员支付3.0%;

住房基金保险:占工资的1.0%,雇主支付0.5%,公司职员支付0.5%。

社会救济金:对于生活贫困的家庭,根据申请,政府还可以提供社会救济金。

社会住房:对于低收入家庭,政府根据申请向其提供廉价租房,租金大约是市场价格的30%左右。

无家可归者救济:国家向无家可归、又无经济来源的人员提供免费住房,但他们必须接受国家的管理。

最低退休金标准:国家法律上规定,从2006年开始最低退休金标准为每月760欧元。如果因为身体健康或中断工作照顾孩子等原因退休时达不到760欧元,国家一律补足到760欧元,以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近30多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交纳保险金的就业者日渐减少,而享受社会保险的老年人增多,每年所有退休保险和医疗保险都存在大量的赤字,国家每年用于这两项保险的补贴高达数亿欧元(目前1欧元约等于9.4元人民币)。奥地利社会保险的基本目标是保证每个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力,特别是照顾那些收入较低、家庭人口多、负担过重的社会阶层。例如一个五口之家,只要作父亲的就业,即使他因为工资不高而只交纳很少的社会保险金,其妻子和三个孩子也能够享受法定的免费医疗保险,哪怕家庭成员生了重病或做较大的手术,自己也不必交费,因为全部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此外,为了保证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益,国家实行12年制的义务免费教育,适龄儿童不仅免交学费,还可以享受国家补贴的教科书和月票。而且,每个孩子自出生开始直至26岁都享受国家提供的儿童补贴,目前金额为每人每月156.3欧元,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对于多孩子的家庭,从第二个孩子起,儿童补助金累进式增加。这些措施充分保证了低收入者生老病死和享受教育的基本人身权力。

二. 关于奥地利社会财富的分配体制

战后奥执政党(社会民主党和人民党,其中主要是社会民主党)在制定关于社会财富分配的法律和行政规定方面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尽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最大限度的分配平等,重点照顾低收入阶层的利益。他们认为,使低收入阶层能过上起码的体面生活,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权力,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奥政治和经济决策人士在社会财富分配方面的基本指导思想明显不同于美国的指导思想。他们明确反对美国那种一味提倡市场竞争,弱肉强食,拉大贫富差距的体制。他们认为如果在奥地利和西欧国家实行美国式的分配体制,将导致弱势群体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不仅违反欧洲的基本人权,而且会导致社会动乱,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奥地利主要通过使用累进式个人所得税制度来缩小贫富差距。如果个人年收入低于7000欧元,免交个人所得税。如果年收入超过这个限额,则要根据规定交纳个人所得税,奥地利个人所得税率分为10%、21%、31%、41%、50%共五级,收入越高,缴税越多。但相对的,缴税高的人享受的退休金也高。这一税制同样适用于企业家,商人和艺术界人士。

政府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有效得缩小贫富差距,并将收取的税金用于维持国家政治体制和福利制度的正常运转,比如补贴退休和医疗保险的赤字,实施义务教育和发展社会保障住房,从而实现了高税收高福利的良性循环。

三. 奥地利的工资和物价体制

战后六十多年以来,奥地利经济发展迅速,各项经济指标呈良性增长,社会治安良好。形成这一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劳资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工资和物价这两个敏感问题。

1.关于工资谈判

每年三月,奥职工协会代表劳方,联邦商会代表资方派出谈判代表就工资增长幅度进行谈判。双方的代表由各自精通经济的专家组成,首先由劳方代表提出雇员当年工资增长幅度及书面的理由和根据,资方代表在审核劳方的要求和根据后,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增长幅度和依据。如此反复谈判数轮,直至双方达成协议。协议确定的工资增长幅度对全国各个行业均具有法律效力。奥全国经济界职工(国家公务员和政治家不包括在内)的工资均依此协议做相应的增长,增长的幅度可以高于谈判确定的幅度,但却不可以低于该幅度。

2.关于物价谈判

如果说工资谈判主要是为了照顾劳方的利益,那么物价谈判则是兼顾了劳资双方的利益。

四国占领军1955年撤离奥地利之后,为了加快战后重建家园的步伐,奥地利于1956年由劳资双方成立了物价管理委员会,目的在于控制当时紧缺物资的价格,防止投机倒把分子牟取暴利。当时共有150多种商品的物价要通过劳资双方谈判进行调整,这些商品主要包括建材,能源,食品和某些服务业等。具体谈判的方式类似工资谈判,由劳方和资方派出物价问题专家,坐在一起就某一商品或服务业的提价幅度进行谈判。

资方代表首先提出提价幅度,并出示书面理由和根据,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了多少,劳动力价格上升了多少,能源价格上涨了多少等等。这些原因导致最终产品的成本上升多少,因此调整价格的幅度应该为百分之多少等等。资方提出物价的增长幅度之后,劳方代表为了保护劳方的利益,在进行认真深入的审核之后,要求资方降低增长幅度并提出自己的根据。如此反复谈判数轮,直至双方达成协议。随着经济形势日趋稳定,150多种商品的价格逐步放开,如今只有少数几种商品的价格尚需要通过劳资双方谈判进行调整。这几种商品主要涉及到公民基本生活的必需品,如汽油、燃料油、煤气、暖气,电力、粮食、面包、牛奶、食盐和部分服务行业的收费标准。为了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和城市人口的基本生活,国家至今每年仍拨出大量资金补贴粮食和牛奶的价格。

劳资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工资和物价问题是奥地利的重要创举,经过战后60多年的历史证明,确实是一条成功之路。它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经济学角度上看,由劳资双方谈判达成的工资和物价增长幅度,是一个最佳的幅度,它即提高了就业者的实际购买力,又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从而形成了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让社会团体直接面对面协商解决工资和物价两个事关民众基本生活需要的重大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劳资双方的愿望通过固定的法定渠道得到表达,协调和实现,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和冲突的升级,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由社会团体解决工资和物价问题,政府机构不参与处理这两个问题,使得政府可以精简机构,节省大量的人员,将精力集中于更重要的事务。

以上讲的是关于劳资双方的社会团体,即职工协会和商会解决工资和物价问题的情况。但这仅仅是职工协会和商会参与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一个部分。除此以外,社会团体,主要是职工协会和商会还积极参与监督国家的立法和执政活动

四. 社会团体监督立法和执政活动

A. 参与监督立法活动

根据奥地利宪法的规定,奥社会团体机构,特别是代表劳资双方利益的职工协会和商会,有权参与国家所有立法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政府机构提出的任何法律草案,事先必须征求职工协会和商会的意见,并且在双方提出文字鉴定之后,法律草案才能够提交议会表决,否则议会不予表决。如果法律草案涉及到某一专业行业的利益,除了征求职工协会和商会的意见之外,还必须征求该行业协会的意见,之后才能够提交议会表决。例如某一法律草案涉及到医生的利益,那么就必须征求医生协会的意见,涉及农民的利益,就要征求农民协会的意见,依此类推。

B. 对政府机构进行咨询和监督

除了参与上述监督立法活动之外,职工协会和商会还积极参与监督各个方面的执政活动,主要做法是:

按照法律的规定,各个国家部委必须设立咨询委员会,由部长直接领导。职工协会和商会向咨询委员会派出自己的代表。除了职工协会和商会代表以外,该咨询委员会还吸收相关行业的专家和代表。咨询委员会每月举行一次例会,由部长亲自主持,讨论和协商有关重大事件和问题。国家部委通过这一法定途径广泛征求和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以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咨询委员会不向其成员提供报酬。

此外,联邦总理府也设置一个咨询委员会,亦称为专家委员会,由职工协会和商会,农民协会,其他重要行业的协会代表构成,每月举行一次例会,由联邦总理亲自主持或由总理临时委派的全权代表主持会议。其目的也是在于广泛征求和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接受有关利益代表机构的监督,以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

同时,职工协会和商会还密切关注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随时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书面建议和意见,供国家部委制定有关行政命令时借鉴和参考。

职工协会和商会的领导人常常兼任国会议员或执政党的领导人,他们在“院外”的舆论和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奥地利,人们习惯上将劳资双方协商解决政治和经济上的敏感问题,以及参与国家立法和决策活动称为“社会伙伴关系”。战后60多年的历史证明,这种社会伙伴关系之间的合作即“奥地利之路”是非常成功的,它为奥地利战后重建家园和发展经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关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体制

在奥地利,国家公务人员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政府官员、警察、军人、教师等。其工资根据法律每两年自动增长一次。除此之外,每年还根据当年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情况适当上调公务员的工资,调整幅度由官员工会的代表和总理府主管工资和人事的国务秘书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这就是说,国家公务员要求增加工资的意见和愿望也可以通过固定的法律渠道得到表达和实现,从而减少公务员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

顺便提及,奥地利制定公务员工资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国家公务员直接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法律,应该享受中等偏上的工资水平,以抗拒贿赂,保持廉洁。因此奥官员的工资虽然不如效益好的大企业或公司的负责人,但其收入也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并享受相对丰厚的退休金,而且其工作岗位相对稳定,不受劳工市场波动的冲击和影响。

六.其他社会福利待遇

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保证低收入阶层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除了前面讲到的社会保险体制和税务体制之外,奥地利联邦和地方政府(以州一级政府为主)还设置了社会住房基金。政府使用此基金发展社会住房,专门提供给收入不高的人们居住。申请者凭借国籍证明工资证明和户口登记到当地主管机关办理申请登记手续。收入高于政府规定标准的人员没有资格申请社会住房,必须自己解决住房问题。鉴于社会住房是专门为低收入阶层设置的,所以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上的房租。假如住房者还是没有能力支付全额租金,还可以申请租金补助,即州政府根据住房者的收入水平再补贴一部分租金。

例如维也纳全市目前共有93万套住房,其中市政府掌握产权的社会住房有22万套,这类房屋类似中国的扶贫工程,房租明显低于市场房租,一般只相当于市场同类住房的三分之一左右。另外还有23万套政府补贴房租的合作社住房或出租性质的住房,此类房屋由政府和专门的房屋公司联合建造和管理。其租金也低于市场房租。两类租金优惠的住房加在一起共45套,占整个房屋市场的48,38%,不仅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也有效抑制了整个房屋市场价格的过度增长,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除了住房补贴外,政府还采取诸如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等多种措施,对购买私人住宅或建造住宅的家庭进行补贴。同时,对残疾人和老年人,政府也采取不同的抚恤和帮助措施,这里不一一赘述。

饱尝了战乱之苦的奥地利人民认真总结了二战期间的痛苦经验,从中吸取了教训,并且善于在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将这些经验不断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确定和补充。多年以来持续不断地实施上述政策和措施,将奥地利建成了一个贫富差别不高,人人有饭吃,有房住,病有所治,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这些宝贵的经验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和钦佩,他们纷纷派遣专家前来研究和学习奥地利的经验。奥地利自己也将这套完整的成功经验称作“奥地利之路”

战后奥地利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犯罪率在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是很低的。60多年以来,几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罢工和抗议游行,更没有发生过警方和人民之间的武力冲突事件。因此,在西方国家,一提起奥地利,人们便立即想到一个社会安定,人民祥和,贫富差距不大的福利国家。人们称它为幸运之国,并对其羡慕不已

.奥地利福利体制的弊病和副作用

奥地利社会保险和福利体制虽然为发展奥地利的经济,稳定奥地利的社会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它先后暴露出不少的弊端和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体制给奥经济界和企业界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那些占奥地利企业四分之三以上的中小企业负担沉重,步履艰难。近十年以来,平均每年有五千多家公司和企业不堪承受重负而被迫宣布破产,而新成立的公司只有两千多家。沉重的负担使那些打算建立自己的公司企业、独立发展的人望而却步,从而阻碍了新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奥联邦商会和中央统计局的资料,奥地利大的经济气候和宏观经济条件不利于私人企业的发展。在西欧发达国家中,奥地利企业发展的条件倒数第一。用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开支占国民收入的28%,在西欧国家中占第一位。在雇工费用方面社会保险的开支占企业工资的49.3%,其所占的比例在西欧国家中也是第一位,从而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奥联邦商会和部分经济专家认为,奥地利的宏观经济条件过分照顾就业者的利益,损害了雇主的利益。奥联邦商会和工业家协会说,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奥地利的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将扭曲畸形,最后导致奥地利经济发展的车轮停止转动。

过度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开支使奥地利的劳动成本增长过快,造成商品价格过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减弱。从1980到2008年,奥每小时劳动成本从8欧元增加到28欧元,增长了350%,在欧盟国家是最高的国家之一。

过度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体制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预算开支负担。近十几年来,用于公共开支的负担有增无减,国家预算赤字已经超过了经济学家确定的警戒线(预算赤字占国内产值的2.5%为警戒线)。各界呼吁奥地利政应立即采取措施府来降低公共开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奥联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压缩公共开支,但仍未解决根本性的问题,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的开支仍然有增无减。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成为执政党所面临的难题

过度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开支也导致了就业者懒惰、不求进取和其他舞弊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努力工作之就业者的积极性。目前,奥政府也在采取各项措施,杜绝舞弊行为。经济权威人士认为,如何进行改革以提高本国的竞争力,成为奥地利政府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欧盟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作者:

奥地利奥中文化教育交流协会副会长

维也纳经济大学和奥地利林茨大学客座教授

赵尚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