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调查得出93%鲜蘑菇被污染 工商局称不靠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0:50:37

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从不同的零售和批发市场,选择了不同产地的十六种消费者常吃的食用菌样品,进行暗室实验检测,结果表明,93%的鲜蘑菇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对于张皓同学的这个调查,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表示“可信度100%”。而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表示,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11月30日《新京报》)

一个是“可信度100%”,一个是“不具科学性”,这两种说法一下将人置于两难之地,在工商局和小学生之间,我们该相信谁?就常识来讲,行政部门应该比个人更具可信度,因为个人只可以拿鲜蘑菇做一下简单的实验,而工商局却可以通过对市场流通的控制、食品质量的权威检测、检测报告发布的发布等一系列举动,来增加食品安全的透明度,帮助消费者增强辨别有问题食品的能力。

但根据媒体的报道,消费者中间可能会有不少人选择相信小学生的调查,导致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是:在鲜蘑菇被污染的比率上,小学生给出了一个准确的数字,这个调查结果得到了专业实验室专家的百分百肯定。而北京市工商局在表示张皓的实验“不具科学性”的同时,并没有对鲜蘑菇被污染的调查结果进行否定,这种含糊的表态,容易让消费者理解为,虽然小学生的实验在身份上、程序上、实验手段和环境上,达不到专业检测的要求,但结果仍有借鉴价值。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除了自来水没什么食品是放心的”大环境下,人们对待问题食品时“疑罪从有”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在检测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和信息发布部门时常缺席时,人们不得不做“人肉检测机”,拿出神农试百草的精神以身试毒,也逼迫包括张皓这样的“民间科学家”自己去做实验。只是,让人感到不解地是,像鲜蘑菇有没有被荧光增白剂污染这样简单的实验,应该作为蔬菜常规检验工作中的一环,早早地被发现和公布,为什么要等到一名小学生拿出实验结果以新闻的形式曝光?

所以,北京市工商局在表态张皓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之后,应及时给公众一个交代,拿出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实验报告来,来验证“93%的鲜蘑菇被污染”究竟是不是真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