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讲话、讲真话开始-人民日报-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4:43:22
记者观察基层干部改进文风
从会讲话、讲真话开始(倡导文风·短实新)
《人民日报》2010年05月18日 记者 刘成友

唐春成绘(人民图片)
【读者热议】
文风,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与感情。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写文章、讲话就会带着真情实感,就能够或力求切中要害与实质。
禹振华
有些官员说出了老百姓爱听的话,因为他们“以人为本”,站在了群众的立场上。
王子明
改进文风,要从告别“秘书代笔”开始。领导干部写文章,写下的不只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思想、是主意、是点子。改进文风,肤浅还是深刻,刻板还是洒脱,让领导干部自己的笔头“说了算”。
何解
当记者多年,参加大大小小会议无数,听过很多领导讲话。有的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有的拿着秘书准备好的稿子一念到底,有的空话套话连篇,听众转身就忘,有的盛气凌人让人反感。
也有一些领导的讲话让人印象深刻、听之难忘。济南市委书记焉荣竹就是其中一位。他讲话,干部爱听,有真知灼见,不时引来掌声阵阵;群众爱听,没有空话套话,句句说到心里去;记者爱听,妙语连珠,可圈可点可用,令文字生辉,报道生色。他有些话,口口相传,个别竟成了顺口溜和“名言”,经常被济南的干部群众转述和引用。
我发现,领导干部讲话想要受欢迎,一是会讲话,二是讲真话。
会讲话,不一定要讲漂亮话。记者认识一位曾当过共青团干部的区长,自夸说他早已练就讲话的硬功夫,大会小会,从来不怵;讲一上午,意犹难尽。他以为会讲话就是能说会道,说漂亮话。我却担忧,不知他占用大家那么多时间,有多少话真正讲到了点子上。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写过一篇短文,批评一些干部不会说话,具体表现为“离了稿子不会说,交流性的话不会说,举例说明不会说”。这位区长,就是文中所批评的一类,“就像一个人去浇花,却哗啦啦地把水倒在花盆外面,还自鸣得意”。
对一些谨小慎微、总怕说错的干部来说,会讲话是基本要求,讲真话则是高要求。会讲话需要能力,见出智慧;讲真话则需要勇气,见出境界。讲真话,是求真务实、追求真理的体现。一个不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干部,讲不出真话;一个没有高远境界、宽阔胸怀的人,不敢讲真话。记者曾接到某地群众反映政府强制拆迁的事,打电话询问该县一位领导,他打着官腔说:“我们这里拆迁非常顺利,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这样睁着眼说假话、说瞎话的干部多了,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设想,以此次改进文风为契机,领导干部都会讲话了,接下来该怎么办?记者不禁想起焉荣竹一年前的谈话,他说:“对个别干部来说,不是不善于讲,而是不善于听;讲起来不困难,听起来困难。”既会讲,又会听;既改文风,又改作风,这不是每个干部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吗?
“能说不能做”与“能做不能说”
本报记者 彭波
在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中,最难采访的便是领导干部。不是因为他们说不出什么,而是他们能洋洋洒洒说上半天,最后却发现,其实什么都没说。
这样的经历,在采访中曾多次遇到。
有一次,我去某市发改委采访该市的交通建设,一位正处级领导接待了我。对方对这次采访很重视,准备了厚厚的发言提纲,并找了一间会议室,要专门“汇报工作”。
我至今记得他发言的第一句话:“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经济发展的血脉,是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接下来一个多小时里,他不断介绍交通对于城市的重要性,该市交通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各级领导是如何重视,省里领导对此有什么评价等等。我数次很不礼貌地打断他的讲话,请他谈一谈该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典型做法以及还存在的问题。但他听而不闻,坚定地按照他的思路继续“汇报”。最后,我无奈地合上了笔记本。因为我发现,他的讲话,只要换几个名词,几乎能用在所有行业上。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我所接触的领导干部中,几乎人人都有一手做“官样文章”的能力。有些干部私底下跟我交流,他们也很反感官话、套话,但是身不由己,“最重要的是让领导知道,你对这件事情很重视,首先就要在思想觉悟上体现出来。至于这件事情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措施解决,那倒是其次了。”正是这种思想下,官话、套话、空话逐渐成为官场文风的典型代表。
其实,讲官话的干部并非真的少才干、没水平。我认识一位主抓环保的副市长,他不仅对全市污染排放企业的情况了然于胸,而且对污染减排、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等见解独到。每次和他聊天,我都能听到全新的、让人振奋的观点。但是我也参加过由他发表主旨讲话的会议,在会上,他一反常态,大谈“各级领导干部、各单位各部门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而那些闪光的、充满创造性的观点,却一点也听不到了。
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不把他的好想法在会上讲出来?他想了一下说:“有些话能说却不能做,同样,有些事情能做却不能说。”这句话,一下子让我陷入深思。
什么样的“嗑儿”最撩人
本报记者 何勇
东北地区,管谈话、聊天叫“嗑儿”。
因为职业原因,经常听领导讲话,看各种材料;也经常听基层干部介绍情况。有的“嗑儿”听着,是如痴如醉,生怕漏掉一句,超过时间也爱听;有的“嗑儿”听着是如坐针毡,惟恐多听一句,甚至忍不住去打断。基层干部群众,最欢迎简短、实际、新颖的讲话,这种“嗑儿”极富创造性感染力。
撩人的“嗑儿”,有这么几个特点。
语言生动朴实,有泥土气息,能打动人,没有一句陈词滥调,这就做到了“实”。能唠这样“嗑儿”的干部肯定经常接地气。有一次到辽宁法库县采访新农村变化。一位县领导随口引用了新民谣:“千年等一回,种田不纳税。走进新农村,就有新感受。吃穿不再愁,网络处处有,盖起安居楼,骑着摩托到田头,带着手机去放牛,家和人富乐悠悠。”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描摹得让人身临其境。后来一了解,这位领导每周至少下乡一次,对农村情况滚瓜烂熟,农民想啥盼啥,了然于胸。
带有真情实感,有感而发,这样的“嗑儿”才能闪现真知灼见——真思考,真调研,真情感,当然也是真内行。听过辽宁盘锦市教育局部署2009年工作的讲话,精彩处一字不落,全部记下。讲到“加强德育教育”,提出:“爱祖国要从爱家乡爱班级做起,爱人民要从爱父母做起。中小学生要做适量家务。父母过生日时为父母绘制生日贺卡。”讲话结尾要求:“全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学会把平凡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舞如歌。”没有一句套话,却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讲话者是盘锦市教育局长魏书生。
角度新、思想新带出内容新;新思路、新经验形成新措施。具有创新精神的干部,多半勇于探索,敢于担当,是天生的改革家。面对同样的工作、形势,有的思路、做法,经他们一讲,既能推动工作,又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只要有真思考、真行动、真落实、真创新,讲话、总结体现出来的文风,多半是吸引人的。在基层,这样“唠嗑儿”的干部不在少数。
江苏睢宁县力推行政语言改革
一切从“不说官话”开始(倡导文风·短实新)
《 人民日报 》2010年05月19日 肖潘潘 王庆

唐春成绘(人民图片)
“最佳讲话稿——《我们都要争气》(38197票);最差讲话稿——《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49249票)。”
5月17日,江苏省睢宁县公布了一份特殊的评选结果——“上年度会议讲话和会议形态评选结果”。
整个评选活动最终评出20篇“优秀讲话稿(发言稿)”、5篇“较差讲话稿(发言稿)”,10个“优秀会议形态”、5个“较差会议形态”。
受邀参与此次评选活动的徐州师范大学校长徐放鸣评价,向不良文风“开刀”,将群众意见纳入考核体系,睢宁此举通过端正文风来端正作风,将给说话“长、空、假”的官员一个警示。
事实上,这并不是“拍脑袋”搞出的一个评选。为矫正官员文风,睢宁近年来一直在探索。
刷新“官场话语体系”
教干部“说话”,“惩罚”说废话套话
“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是睢宁县为端正干部文风进行的这项改革的“学名”。从2008年开始发起,这项改革已经坚持了两年。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睢宁连续下发6个红头文件,以此发起对“官话、套话、大话、废话”的一次大胆挑战。
“我们推进行政语言与行政行为改革,目的就是刷新‘官场话语体系’,掌控主流话语权,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实现有效的社会动员。”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说。
对干部语言特色,王天琦有一套看法:“话怎么说”,就是明确要求讲有用的,说群众爱听的。“讲有用的”,就是让人在最短时间内知道你的意图重点、目标方法、路径措施;“说爱听的”,就是一些会议,比如庆祝活动,领导到会主要体现礼仪,说点个性的话、幽默的话,对大家心情是“调料”,对干部魅力有“加分”。
通过一系列措施,睢宁不仅教干部“说话”,还警示干部说废话、套话要受“惩罚”。睢宁规定,干部讲话超出规定的时间将被强制终止,并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文件的字数限制。
现在,在睢宁县委、县政府的会议通知上,都会明确注明县领导及发言人的讲话时间。县委、县政府的会议室都有计时装置,只要开会,所有人讲话都在计时电子屏的掌控下。“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很多的内容说完,就要精简文字,不说空话、套话,事前都会调查了解情况,认真去考虑要说什么!”一位干部如是说。
好文风带来作风转变
说老百姓爱听的话,做老百姓拥护的事
《把我们心中的灯点亮》、《一切立足于干成》、《一次次的选举,一次次的洗礼》、《责任、阵痛、幸福》、《你我携手,一切会有》……这是睢宁县主要领导的会议发言标题,这种口语化的鲜活风格,为睢宁文风改革带了一个好头。
睢宁县的领导认为,在没有资源、交通优势的情况下,要将睢宁经济搞上去,只有扭转官员的风气,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睢宁市民仝峰参与了“睢宁2009年度会议讲话和会议形态评选活动”的投票,他说,开会就应该简明扼要,把主要内容说出来、任务布置下去就行了,否则就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讲话要短,意味着干部必须自己写稿;讲话要新,干部就要常到下面去转,了解新鲜语言;讲话要实,就是面对群众时不能只讲大道理,还要拉些家常。”睢宁一位信访干部在工作笔记中这样写道。在县信访局有个“禁语”小册子,共有63句话,比如“不知道,你问我,我问谁”、“你快点,我还有事”等等,详细而明确。群众听到这些话,可以立即投诉。通过此举,睢宁的信访工作出现很大改观。
“改革已经规范到‘嘴’上,官员作风自然会一步一步好转起来,加上其他配套改革,睢宁发展就有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睢宁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唐健说。近一个多月的时间,睢宁因城市建设拆迁了1000多户,没有一户上访,重要原因就是干部的话老百姓信服、爱听。“这些地块有什么用途,我们知道了,干部能说到做到,办好事,办实事,我们当然拥护啦。”协助做拆迁工作的睢城社区毛四组居民毛长军说。
良好文风能否持久
让提拔的干部敢说真话、会说新话
“良好文风需要一个良好环境,在一次讲话或一篇文章中讲新话、讲真话很简单,难就难在一直坚持如此。”当地不少干部、市民对县里倡导良好文风持肯定态度,但同时带有一份疑问:良好的文风能否持久?
一位专家分析睢宁文风改革时说,要注意到更多的情况是,现在不少领导干部习惯下属给自己写稿子,很少自己写,甚至一些领导的讲话都是起草者一年抄一年、今年抄上年、这次抄上次,抄来抄去的结果,就是领导干部稍不留神,就会被稿子牵着鼻子走,长此以往,领导的讲话成了套路,讲话成了走形式,工作却难以落实。
“打破陈习,形成制度,是我们一开始就盯准的目标。”王天琦说,基层干部文风不好,源于不求突破的干部作风。在干部中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并不少见。而不少干部在不求突破的情况下,也获得了提拔,更让这种想法变得根深蒂固。给干部讲话“减肥”,就是打破这种想法的第一步。
“我们还要进一步调整干部用人办法,倡导干部创新突破的风气,让提拔的干部敢说真话、会说新话,这样才能保证良好文风得到巩固,良好作风得到坚持。”王天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