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06:08:11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专论)

赵洪祝《 人民日报 》( 2010年03月22日   07 版)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经济发展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逆势而上,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而且与全省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基本同步,反映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新成效、面临着新形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这将给农民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资本、技术替代土地、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领域,全面强化对农业的技术、人才、资本和体制支撑。

  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初步完成、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

  从城乡结构来看,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市市民,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同时,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全覆盖格局的初步形成,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城乡关系将呈现发展差距缩小、协调水平提高的新趋势。

  从阶层结构来看,随着城乡创业者队伍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财产性收入比重不断提高,中等收入者群体将呈现加快成长的态势。特别是随着现代农业、农村家庭工业和生产生活服务业创业主体快速成长,拥有投资创业性收入的农民群体将呈现迅速扩大的趋势;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农民来自土地、住房和集体资产分配的财产性收入将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落户、转换身份,城乡人口流动规模将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随着城乡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低收入群体将呈现总体缩小的趋势,但农业劳动者群体增收慢、城乡低收入家庭增收难的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更加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更加关注平均数下掩盖着的不平衡,更加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不断提高欠发达地区群众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刺激消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消费潜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农村居民物质消费水平将有所提高,并逐步从物质消费为主向文教娱乐、休闲旅游等精神消费拓展。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进城乡人员的沟通、城乡文明的渗透,缩小城乡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差距。

  这些结构性变化表明,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已进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并强调要加快调整城乡结构。面对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浙江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要求,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

  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只有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才能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浙江要在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进程中,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推动政府公共资源和城市生产要素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使农业劳动者和农村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市更多地吸纳农民进城就业,促进进城农民转变为稳定就业和长久居住的城市市民。

  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这不仅为农民创业就业、落户城市提供了平台,也为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提供了通道。浙江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措施,努力在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县域农村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既让留在农村的农民安居乐业,又为推进城镇化提供坚实支撑。

  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浙江要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后的新形势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新经验,积极探索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业劳动者和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的有效途径。这包括:通过组建股份合作实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创业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加大政府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保护力度和农业补贴力度,增加农业劳动者的保护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和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建立健全职工最低工资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消费水平挂钩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群体收入。

  积极探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源要素的配置容易倾向于高收益、高回报的非农产业和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促进资源要素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经过多年努力,浙江已经初步完成了公共资源配置在种类上对农村“补缺”的任务,改变了公共服务“城多乡少”的局面,下一步将致力于建立健全向“三农”倾斜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这主要是: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体作用,将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农村,加快改变公共服务“城高乡低”的状况,促进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和城乡融合;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集聚,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

  深入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浙江在前一阶段统筹城乡发展中,已对就业、教育、卫生、社保、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作了一些探索,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其重点是:继续深化农地经营、土地使用、集体产权、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内部的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互通、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方面推进现有制度的城乡接轨、城乡融合,特别要以进城就业农民融入城市、有序转变为市民为突破口,在提供城市公共服务、放宽城市户籍准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实现养老保险转续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促进更多的进城就业农民落户城市,享有与当地城市居民同等权益。

  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一场深刻变革,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浙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应按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要求,推进农民创业就业方式转变;按照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按照提升农村民生水平的要求,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按照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要求,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同时,在坚持过去成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子,着力健全规范的工作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着力打造服务型基层组织,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机制,形成各负其责、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融为一体的“组团式”服务格局;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加快推广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