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文档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29:30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文档G) 慧律法师主讲

 

地点:大莲花居慧律精舍

时间:2004年10月2日—8日

在线地址一: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796040/

地址二: http://www.hlfjw.com/news/spzq/2007/76/07761516505CGG492DI6B850I5B3BG.html

 

 

          

          

【慧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诸位希望见吗?【众皆顶礼云:】大家都顶礼,【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师言:大众!】师言就是,诸位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我们的色身就象一个城墙。【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外面有五门,就是眼耳鼻舌……,【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心就象大地,性就象居在大地的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二十二页,【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诸位!六祖所讲的,统统是唯心净土,理上究竟无生,不是事相上在讲的。而事相上讲的,是确实有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极乐世界,要悟到究竟了,极乐世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极乐世界也在我的心性当中。所以,六祖谈的就是这个,究竟无生,毕竟平等的唯心净土。我们一般众生没有这个能力,你这一念慈悲心,你就是观音,那你做得到吗?做不来,理上可以讲的通,事相上没办法的。喜舍叫做势至,其实六祖就是叫你要升华自己,升华自己,你就是观音、就是势至、就是释迦、就是弥陀,统统在这一念里面,六祖就是一直这样勉励你。意思就是:你也是圣人。不要自贬身价,轻视自己,直取清净自性。

        

 

底下,【人我是须弥,】人我就是斗争不断的人。就如同我慢高山,不留德水,就象须弥山,因为自己把自己抬的很高。对不对?斗争不断啊!【邪心是海水,】邪见的心就象海水。【烦恼是波浪,】一直鼓波。所以这个时间没有停止过,你可以看到这个新闻报道,从来没有停止过的。【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鬼神就是忽有忽无,对不对?好象有,好象没有,毒害就是恶龙,虚妄就是鬼神。【尘劳是鱼鳖,】停不下来,为什么?这个鱼在游啊动啊……一天到晚就觅食啊。鳖啊也是这样子,游啊……疲于奔命,从来没有停止,歇即是菩提,停不下来。【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诸位!这个统统是在理上来说的,就是你现在有这个念头,将来就会引导你进去某一道。【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这还是一念之间。【除人我,须弥倒。】意思就是,我慢心就倒下来。你要除掉我相、人相、众生相,不可以动一个念头,认为我比别人行,轻视任何一个人都不行。须弥山就倒下来了,就是我慢的高山就倒了。诸位!《六祖法宝坛经》单刀直入摧毁你种种以前的妄执,太了不起了!六祖,每一句话都是针针见血,没有废话。无邪心,【除人我,】须弥山就倒了,就没有邪见的心,要没有邪见的心,怎么样呢?【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统统在自性里面下功夫。【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你动一个念头着这个相,五欲六尘,你最多最多就是升天。这个世间最多就是这样子,行十善,但是,着于五欲六尘,怎么样子?就是世间人,做了一切善了,可是卡死在世间的五欲六尘里面,最多就是升天了,不能成佛。【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所以我说,见性太重要了!【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为什么?没有隔阂嘛!内心清净,外面境界当体即空,身心世界同时放下,忽然超越世出世间,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你不在这个自性上下功夫,你怎么到极乐世界去啊?【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唯言:普原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师言:善知识】六祖就说了: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因为见性,他这个是无相的东西。现僧相,他是三宝;现居士相就是大德,居士大德。但是,见性就是佛。所以,站在佛性无相的角度说,无论在家、出家,只要你见性,就是佛。如西方人心恶,在世不修,就象西方人的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所以,六祖讲的,统统在自性里面发挥。所以,在理上来说,无生的这个角度来说是这样,唯心净土。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呢?【愿为教授。】我们今天在家居士多,那么,我们听听六祖怎么开示。【师言:吾与大众作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就跟我六祖一样,没有什么差别,【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摆平别人很容易,诸位!摆平自己很困难。统领百万大军很容易,降伏自我很困难。所以,世尊说:能统领百万大军的人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够降伏自我的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那就是世尊!世尊二六时中,统统做降伏自己的功夫,你要心平等心,心摆平了,毕竟空,心平就是悟到毕竟空,见性,心平等了,没有烦恼叫做平,没有执着叫做平嘛!又何必说持戒呢?何劳持戒意思就是说,不是叫你不要持戒,不是这个意思,你摆平了这个心性,摆平了这些烦恼,摆平了你自我,又何必说什么持戒不持戒呢?因为没有这种东西啊!是这个意思,这一句话是这个意思。【行直何用修禅。】行直,心要是平直,不要扭曲别人,不要丑化别人,是不是?不要妄语,不要把不实在的事情加在别人的身上,不过,开玩笑例外,开玩笑当然是例外,心直何用修禅,你心没有丑化别人,不扭曲,没有执着,没有烦恼,那修什么禅呢?无相,有东西修吗?【恩则亲养父母,】‘恩’就是知恩的人,知道报恩的人,怎么样?‘亲’就是孝,孝养自己的父母。【义则上下相怜。】有正义感的人,对上对下,都互相的怜惜,互相的扶持,共患难,共饥寒。

 

 

 

       

【让则尊卑和睦,】让,你肯退让的人,退一步海阔天空。众生是争,不肯让,不肯让就是争了,争就是你死我活,世间就是你死我活。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就是说,我存在就是他存在,我毁掉他,就毁掉我自己。我有一天打开这个电视,看到有这个连续剧。它在描述什么?在描述这个大老婆很辛苦,结果这个二老婆,想尽办法要除掉她,想尽办法要干掉她,有一天就买通这个杀手,她认为就是:我把他抢过来,我一生一世就是共处在一起,就是我的了,就买通一个杀手,把这个大老婆干掉,就真的,大老婆就死了,被她杀掉了,这个事情经过了几年,大家都调查不出来,她就故布疑阵,让你调查不出来,变成好象自杀一样的,后来慢慢调查...........查到了是谁杀的,再来,幕后的指使者抓起来了,判死刑。本来是要自己好,结果统统完蛋了!看到这一幕就是说,告诉大家:众生好,就是自己好。伤害众生,只要你动念喔,就不对,要赶快停止,动那个念头就不对。让则尊卑和睦,你肯退让,‘尊’就是上,‘卑’就是下,就很和睦相处。【忍则众恶无喧。】能够忍,那么一切众恶就不会吵杂,能忍,一切的恶就喧腾不起来。‘喧’就是吵杂不起来。

         

【若能钻木出火,】诸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你修行精进不懈怠,必定见性成佛。这个钻木出火,就是下功夫一直钻木,这个木头要钻出火来,就表示一直用功............亲近善知识开示,自己能够知道进退,也能够知道退让,了解心性的道理,又懂得净土的可贵。钻...............有一天就会冒出火花来,极乐世界就在当下这一念了。【淤泥定生红莲。】淤泥,就是染圬,定生红莲,就是菩提的意思,表法的,表法的。淤泥定生红莲,诸位!我们一定要了解,在这个世间,污秽跟清净都是可贵的。诸位一定要有很正确的观念,好,你看到那个电视的名模吗?姓林的那个名模吗?漂不漂亮啊?漂亮,你有看到那个萧大美女吗?漂亮!漂亮从哪里来?她要会怎么样?直截了当讲——她要会排泄,才漂亮得起来啊!是不是?要是林名模跟萧大美女明天便秘了,我告诉你,这里面的排泄物堵在里面,那个叫做毒素啊!知道吗?肮脏的东西跟美的东西,这个都是很可贵的呀!我告诉你:只要见自性,看的世间的道理,跟世间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世间人看到污秽的,就说:“哎呀,很脏,很脏。”告诉诸位呀!没有肮脏,没有我们今天.............诸位!大小便不清净,记得!清净的佛性就靠这个,你回去不大便不小便,你惨了。清净佛性,不会大便,你就完了,就不用唱下去了。不要厌恶那一些不清净的东西,去追求什么叫做清净的。诸位!净跟不净,还是在这一念之间啊!我们今天的佛性在哪边?就在大小便里面啊!是不是啊?不大小便你怎么办?是不是?看事情,三百六十度的每一个角度,你看。这就是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是不是?

          

所以,有的人瞧不起那些穷人,象我学佛以后就不一样了,我读大学的时候,象微积分考九十,或是考一百,有的人就会轻视那一些考二十分的,我大一就开始学佛了,我的观念就不是这样子了,一般的人:你才考二十分啊!哼!不中用!我就不一样,我就走过去跟他讲:喔!还好你二十分,衬托我一百分,没有你考二十分,怎么显示我一百分?谢谢,THANK YOU ,(日语)不然。没有你二十分,因为有二十分才能衬托一百分啊!是不是?所以,衬托法就是这样子嘛!你要感谢那些穷人,你不要轻视他,因为有那些穷人,你才显示你自己是富豪啊!是不是?我们要感恩众生啊!因为众生活的很辛苦,才显示我们学佛人的高超。万法都感恩,万法都平等,没有净,没有秽,没有美,没有丑,万法就在这一念,你转得过来转不过来!好了!

        

【苦口的是良药,】苦口就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所以要善巧方便,就是我们要规劝一个人,记得师父一句话:要规劝一个人,要先赞叹他的优点,认同他的存在,而后用柔软的角度,慢慢慢慢的跟他劝。一个因缘一个因缘慢慢来,你一下子要把他转变,两个就干起来!我告诉你,这个很重要的。我现在举个例子,你要注意听,你要用这个方法,无往不利。你看过小孩子哭泣吗?小孩子生病的时候,他是不是?哇............小孩子哭啊,生病的时候一直哭,可是,那个药很苦啊,那个药很苦啊!好,把它放到他的嘴巴里面,一吃下去,马上呕吐,吞不下去。因为太苦了,这个药啊。我告诉你们,这个药是苦的,你把它放在中间,外面把它包一层糖衣,知道吗?包一层糖衣,或者是你把它加一点蜜糖,这个要家一点蜜糖,把它灌下去,这个小孩子肯吃,病又会好。诸位!规劝一个人就是要用这种方式。你说:“我直心啊!”我说那个不叫直心,那叫莽撞,不懂得人性。“我直心,我又不会讲好听的话。”我说:“你死定了。”我告诉你,什么叫众生?众生就是,你明明知道你在讲虚伪的话,可是你拍他马屁,他就是一个字——爽!众生相就是这样子。你要讲真相,马上跟你翻脸,对不对?你要讲什么话呢?认同他的优点,认同他的存在,慢慢来,一不一步来,需要一点时间,说:“我就不会讲谎话,我就不会讲,我就是直心的人。”我告诉你:“那不叫直心啊!”见性的人有善巧方便的,我要引导你好,我知道需要一点耐性,慢慢的来,急不得,急也没有用啊!学佛法也是这样子,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肯改过的人,一定有智慧。【护短心内非贤。】这个护短就是说,什么叫护短呢?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自己的错误又把它隐藏起来,越来越糟糕,心内非贤,不是好的。【日用常行饶益,】平常的生活,就要学习宽恕众生,因为他是佛,只是目前暂时被迷了。【成道非由施钱。】你要见性成佛,那不是靠布施的,布施是生灭法的。【菩提只象心觅,何劳象外求玄?】你要求清净自性,你不是要开悟吗,要成佛吗?很简单!从我们的自性清净心下手。何劳象外求玄呢?心法以外,没有正法,正法就是心法。离心性以外,没有正法。【听说依此修行,】什么听说呢?这‘听说’加四个字——心性正法。你听到这个心性的大法,正法,就依照万法回归当下这一念,本自具足的清净自性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天堂就在眼前了。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相待’就是有二,自性,清净自性是不二的,佛法是不二法门。【众人且散,吾归曹溪,】我要回曹溪了,【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有疑问就来问吧,【时刺使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因为韦刺使请法嘛!所以说,韦刺使还有这些属下官僚,怎么样?在会的善男信女,统统开悟,信受奉行。

二十三页,【定慧一体第三】,定跟慧统统离不开这个心,不生不灭的真如自体性,你只要见到了真如自体性,本自具足有慧,本自具足有定。一个万法不着相的人,心当然就是定了,意思就是定跟慧不必特别修,是这个意思,但得见性,定慧具足。二十三页,倒数第二行,【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就是清净自性的定,就是清净自性的慧,定慧是不二的。【大众勿迷,】不要迷惑颠倒了,【言定慧别。】言这个定不同于慧,慧不同于这个定。不要说:定慧是有差别的。【定慧一体,不是二,】定跟慧本来就是一体的,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一个是体,一个是用,我们在《十四讲表》里面讲,不是有体相用吗?讨论这个佛法,就三个角度,不是体就是相就是用吗?那么,定慧,定是慧的体,慧就起作用,作用统统是大智慧。大智慧,心同时有定。【即慧之时,定在慧,】你大用现前,这个慧,就是大用现前,大般若智慧作用的时候,定就在慧中,当你在定中的时候,智慧就在定中。【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定慧等学就是即定即慧,定就是慧,慧就是定,不二。

         

【诸学道人,莫言】‘莫言’不要这样说,【先定发慧,先慧发定】一般都是这样讲的,《楞严经》也是这样讲的:依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名三无漏学。六祖直接就告诉你:戒定慧同时具足。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做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不善的意思就是,不是恶,就是说不明第一义谛,是这个意思,不明见性大法叫做不善,不是世间造恶业的那个不善。意思就是说:你嘴巴讲的都是很好的话,可惜你没有悟到真如自性,叫做心中不善,没有悟到真如自性,叫做不善。【空有定慧,】就是你嘴巴一直讲,白白的讲定,讲慧。【定慧不等。若心口具善,】心悟到真如自性,第一义谛,嘴巴讲般若,这样定慧是一体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因为诤与道相违。诸位!不只是外诤,还有内心不能诤。有的人没有见性,自己一个人住,住住茅篷,有时候情绪控制不了,自己跟自己吵架,自己跟自己发脾气,不止是事相上外相上的诤,内心没有摆平,你住在哪一个茅蓬,住在哪一个山中,自己会跟自己诤,因为没有智慧,烦恼。【若诤先后,即同迷人,】跟迷没什么两样。【不断胜负,】没有放下这个胜负的心,世间不是胜就是负嘛,不是赢就是输嘛!六祖惠能大师就说:彻底放下,修行叫做赢。执着胜负,彻底的输。【却增我法,】我法就是我相、还有法相。我比你有修行,那就是凡夫,我行你不行,那就是恶知见,【不离四相。】《金刚经》我们讲过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什么叫一行三昧呢?【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一直心就是诚实的心,诚实的心。直心就是毕竟空,了悟一切法不可得。什么叫直心?动个意念,动个意识的状态,意识的念头,不能离心意识,就不是直心,不能离心意识,就没有办法见性。【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就是单刀直入,就是见性。【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就是扭曲的意思。所以,一切众生,因为扭曲了清净自性,不见我们每一个人本来的面目,【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一行三昧,【不行直心,】只要你行直心,(但行直心,)直心就是见性,见性就是不会扭曲人家,不会弯曲,他从眼看出来的万法,统统是无生,统统是平等。【于一切法勿有执着。】对一切法千万不能执着。【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就坐在那个地方不要动,妄念不要起来。【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跟草木一样,石头一样,坐在那个地方,不要动,什么都不要去想,认为这个叫做一行三昧。错了!草木也有办法呀!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他不是在讲经说法吗?他能够大用现前啊!他不是象草木石头,摆在那边吗?不!世尊要度众生啊!行住坐卧统统见性,如果你用这种,说一行三昧是这样,坐在那边不动,妄念不起,这跟草木一样,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这会障你的道。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道,大智慧,大般若要现前啊,你怎么会把它停在那个地方呢?【心不住法,道即流通。】这个‘法’,就是四相。心不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着一切相,道就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宴坐就是舍利弗坐在丛林里面,森林里面,在那边坐,林木下这样坐,安详的坐在那个地方,就不动。被维摩诘居士所呵责。【却被维摩诘呵】我们这个《维摩诘经》讲过了,是用台语讲的。【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神秀教弟子就是这样子,神秀教导弟子就是:你要好好的看你的心,好好的静下来。他不是大彻大悟,就把心慢慢的静下来,打坐,静下来.............一般修行人就是这样,静坐,把你的心看看,让心静下来,平静..................可是,那个潜伏的执着还在。因为没见性,就不动不起,坐在那边不要动,也不起坐。自性不能作用啊!坐在那边不动,叫做修行,那起坐怎么办?你认为坐在那边叫做修行,那身体起来就不叫修行罗?那你凡是要修行,都一定要坐在那个地方罗?是不是?道在心悟,岂在坐,对不对?道是在心悟,哪里在那里坐?是不是?【从此置功,】就这个地方着力点,就在这个地方下工夫。【迷人不会,】迷惑颠倒的人不了解,【便执成颠。】就颠倒了,就按照那个坐在那边不动,怎么样?看心观静,不动不起啊。【如此者众,】这些众生,【如是相教,】我教你,你教我,大家来打坐,坐在那个地方看自己的心。【故知大错。】这样是大错特错啊!

         

【善知识!】我们休息一下。刚刚讲到这个宴坐。舍利弗宴坐,有的人不了解,这个‘宴’就是坐在那个地方,盘坐在那个地方不动,他认为这样叫做修行,就是这个意思,刚刚有人不懂。底下,说【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六祖这个比喻,实在真的是很好,一看就懂。【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电灯,就象电灯发亮,灯发光,灯就是体,发射出来的光就是用。【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这个体本来就一个了。【此定慧法,亦复如是。】这个定慧之法,也是这样。【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这个顿跟渐,其实是【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契,】慢慢一步一步来,【悟人顿修。】什么叫顿修?一下子就见到清净的圆满佛性。顿修什么意思?就是一下子就顿悟到清净自性,虽然还留有一些习气,不足为害,就是这个意思,迷的人慢慢的修,顿悟到自性的人,虽然有一些微细的习气,可是已经没有障碍了。【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就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这个要讲到《楞伽经》了,讲到这一段,就一定要讲《楞伽经》。诸位看这里,大慧菩萨问世尊:法是渐还是顿?《楞伽经》你打开看就知道,里面讲的很清楚,释伽世尊的回答是:法亦渐亦顿。这一句很重要了!一般我们是:万法到底是渐法还是顿法?释伽世尊对大慧菩萨说:法亦渐亦顿。大慧菩萨就问佛了,说:“世尊!为什么法叫做渐也叫做顿呢?”同时叫做顿呢?世尊就比喻了,譬如种子栽种下去,栽种下去以后,水分,肥料。渐渐成长,发芽,茁壮到结果,渐渐一步一步来,叫做渐。渐就是站在因果的连锁性角度说的,修行人不能坏因果。世尊说,譬如说陶器,印度当时可能很多制造这个陶器,譬如说这个碗盘,好,它一定要轮转盘啦,陶土啊,然后要绳子啊,要转盘啊,还有种种的技术啊,然后做了模型以后,再进去烧,窑洞里面烧。所以,世尊说,大慧,这个陶器的成就,完成了这个陶器,就是渐,要靠种种的材料,靠种种的技术,所以,法是渐。知道吗?这个也是不坏因果。世尊就说,法也是顿。为什么?譬如镜子,就象镜子,后面如果有一个大块的镜子,同时显现,这个是站在刹那之间来说的,镜子一放,刹那之间,相统统显现。譬如大海,就象大海,所有的东西,都怎么样?影现在大海里面,就象虚空,所有的法,统统包含在虚空,法就是顿。没有任何的时间,刹那跟永恒的分别。讲顿,讲刹那,其实是因为人心的方便说,到这个时候,没有所谓刹那跟永恒。刹那是观念,永恒是人类的观念,因为不了解永恒,所以,我们方便说刹那。所以,世尊说,法亦渐亦顿。

          

好,我们现在要把它展开来,渐的意思就是说:所有的事相,都有因、缘、果,产生了这个世间,就是你不能违反这个因果的定律。什么叫做顿?就是在因果法的任何一个角度,时间、空间,你也了悟到,因当下就是无生,缘当下也是无生,果当下也是无生,因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缘也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果也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因为起心动念,色身的产生,或者是宇宙人生的连锁性。所以,你看,好象这个种子,慢慢慢慢成长,所以,这个叫做渐;但是,如果你有那个能力,任何一个时间空间,契入无生法,马上就超越了因果,马上就超越因果。超越因果而不坏因果,就是正法,叫做非因非缘非果。这在《菩萨戒》里面讲:非因非缘非果,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就是不生不灭。

          

诸位!不生不灭站在哪一个角度说?站在顿,刹那无生说,因果站在什么地方说?站在事相的生灭连锁性,业感缘起说,业感缘起,就离不开当下的顿悟,当下的顿悟,不能离开缘起,生灭的连锁性。所以,缘起的生灭连锁性,就是生灭,任何一个生灭的动点,只要你有因缘碰到正法,大善知识,当下体悟到因空、缘空、果空,当体因缘果统统叫做空,但是不坏缘起,又悟到无生,就契入,这个叫做顿。顿就是无生,渐就是方便讲,生灭。好,再来,这个顿,渐,不是法有顿渐,是因为众生的根器有顿渐,众生因为根器有顿渐,所以,有的要慢慢一步一步来,站在因果连锁性,因为他的根性不够,前世所种的善根不够。记住哦!这个顿,还是由渐来的。六祖是不是顿根的人?对,是顿教的人,六祖难道是今生今世来,就有办法顿悟吗?不可能,对不对?那要培养多久才有办法?六祖才能够顿悟,对不对?好,话讲回来,就是这样的慢慢去悟.................所以,世尊说,法也是顿,也是渐。就这样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