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理性(二)(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09:18

中国教育的逐利性 

 教育原本应该是神圣的,但教育成为追求金钱和权力的基础时,人们便会疯狂地为这一基础做任何可以做的事情.教育也便失去了理性.

中国人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认同,可以说是教育逐利的开始.中国的家长都很清楚:遍地开花的课后班,特长班等让家长和孩子身心疲惫的这些'特"必须伺候好,否则,自己的孩子不能和人家的孩子一起偷跑,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说什么城市里的孩子基础比农村的好,真是笑话.只能说明城市里的孩子偷偷跑了而已!为了照顾好这些偷跑的孩子,教育管理部门还若有其事地编制了相应的教材,悲哀啊!为了"偷跑"这小小一段,平民百姓们争先恐后地付出了"所有的诚实""大量的时间""大量的金钱"......的代价,值吗?跑一百米偷跑两步可能会赢,跑一千米时就一样不落后,可能吗?我们的孩子要跑六十年的,该学着做人的时候,你让他苦练"偷跑",他今后会做好人吗?教育管理水平低下如此,悲哀啊!

在中国,学生的成绩是完全可以用价钱来衡量的.在中学的入学考试中,一分值几万;在高中的入学考试中,一分也是值多少万;在大学的入学考试中,一分还是价值多少万..中国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加上一分,能不穷其所能吗?在中国谈教育,还不如直接说是教孩子挣分.做不做人不要紧,挣不挣到分才是硬道理.在中国人的眼里,这"分'也是硬通货,在哪里都能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一想--"教育"掌握着这硬通货,不想来钱都不行啊!

看到很多次教育是"官办"还是"民办"的问题,不知道提出这问题的人脑袋是不是非常的清澈深潭.在中国不挣钱的事,谁干啊?往外掏钱的事,谁干啊?一所好点的学校,至少要几千万,正经活着的人建得起来吗?"民办",一群没人管的人聚到一起,没办法就只能"民办"了.鼓励"民办",权贵们会乐得蹦到天上去,平民百姓得进丰都地下.

之所以谈到民办,是因为我的儿子在一所"所谓的"民办学校上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逐利的升华.为了能交上那两万多的"助学款",我托了很多人.到现在"人情饥荒"还没还清.虽然比别人多花了一些钱,但一想到毕竟孩子进了好一点的学校,心里乐啊!不过有一些事情真是让人遗憾.因为是"民办"的,所以儿子在学校多呆一会都必须交看护费;在学校里用的每一件物品,都会被通知缴纳;在学校里必须参加"特长班",又需月月缴费.我是不敢问那两万多是助谁的,只是感觉怪怪的--一个小小的教室,五十来个孩子,挤得那个难受啊!在我生活的这个区,可以看到已经卖钱了的曾经的学校,看到已租做它用的学校,看到快变成幼儿园的几所学校,看着儿子挤得难受的学校--难道都是"钱"惹得祸吗?实际上大家伙也都清楚:普通学校的成绩是不可以同改制收费的学校比的.普通学校办好了,收费学校还能有收费的机会了吗?为了这一点点的"钱",也真糟蹋"教育"这个词了. 

从事教育及相关事业的,原本应该是人品好一些.眼光长远一些.但现在是把钱和权看得很重的一群人主宰了教育.当教育管理者想的是升官和发财,靠"政绩"巩固权力和权力关系的范围时,当'教育专家"想的是元元不断,抛出海量的新课程和新论断时,有没有想过--在有着两千多年教育经验的中国,教育真的很简单.所有我们现在没有做好的,我们都可以借鉴祖宗的智慧,找出最好的方案.没有必要"高尚".做正常的人,少一点贪婪,限制一点欲望,我们的教育就会好的.

 看着五花八门的中小学的练习册,看着不断出台的新课改,中国人真的很悲哀(中国人的智力不都是很差的,算几个数,认几个字,讲几句鸟语,用不着这样花哨吧)!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花哨的彩印课本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可能会有好处,但没有必要增加太多的教育成本吧!想要平民百姓掏钱出来,也没有必要给孩子加负担吧!逐点利,也没有必要让平民百姓付出这么多代价吧?

或许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教育改革到底做了些什么?教改不应该是只成全一些人的就业,成全一些人的业绩的.当老师讲着未印在课本上的内容,当课本都变成了彩色故事书,这些真的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吗?这些课本上越来越花哨的趋势,就是与生活结合,培养孩子的能力?

 如果平民百姓多掏点钱, 孩子就能学习好,就能进好的学校,就能入好的大学,可能吗?进入好的学校,还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进入好的大学,还是要看到成千上万人的落马;想要找到好的工作还是那样的难!

教育更多的是需要继承,在基础牢固的情况下发展.我们的教改如同儿戏一般--你方唱罢我又登场.把简单的教育做的这么复杂,难为这些教育管理者和"教育专家"了.

教育实际上很简单.教育是做人的基础,教育不应该是强化金钱和权力欲望的"教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