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预警金融:货币存量过高 房价不会疯狂涨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3:47:15
2010年11月23日 15:52:43  来源: 央视《面对面》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物价一往上涨,大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手里的钱该怎么办?是继续留在银行里吗?存款的利息到底能够调多高?利息一调上来吧,又担心股市会不会跌得太厉害。不投资股市投资房产吧,又不知道房价能涨到什么程度。说什么都不投资吧,现在全世界的央行都在发钞票,万一热钱流进来该怎么办?央视《面对面》播出《李稻葵:金融预警》,以下为节目实录: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接受记者采访。
《面对面》柴静专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正在播出。
串场:物价一往上涨,大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我手里的钱该怎么办?是继续留在银行里吗?存款的利息到底能够调多高?利息一调上来吧,又担心股市会不会跌得太厉害。不投资股市投资房产吧,又不知道房价能涨到什么程度。说什么都不投资吧,现在全世界的央行都在发钞票,万一热钱流进来该怎么办?今天所有关于钱的事儿,我们专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李稻葵。
人物介绍:
李稻葵,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议程委员会委员。
【解说1】
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对主要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的第五次上调。而在之前,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自2007年底以来的第一次加息,从10月20日起,上调了金融机构0.25个百分点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一系列动作的连续出台,引发了社会上对于国家货币政策转型的猜想。身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密切关注着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
记者:这段时间以来,央行连续出现对于货币工具的一些调整,不管是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加息,是否意味着我们现在已经从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型了呢?
李稻葵:至于这个转不转型,最后国家会定。不过我能看到的是什么呢?我能看到的是两点:第一点,现在的宏观经济,就是2010年11月初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已经企稳了,已经稳住了,增长速度已经稳住了,因此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胀预期这两难的选择里面,控制通胀预期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经济现在一个需要解决的任务,就是要改变百姓对通胀的预期,就是要稳定百姓的预期,不要预计有很高的通胀。
怎么做,你不能光靠宣传,还要靠政策,怎么样的政策?适当地提高存款的利率,让存款的利率能够打过我们所公布的通胀的数字。
记者:但您看,现在通胀的比例是4.4,我们现在存款利率大概是2.5,还差着,所以有人说你再调也于事无补,无济于事?
李稻葵:我觉得任何的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最最重要的是改变百姓的预期,大约一个月前,已经略微提高了一下存款的利率,在我看来已经给市场的参与者,给百姓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告诉大家这个利率有可能会调整,有可能会进一步调整,因此不要着急把存款搬家。这么一个信号已经释放了,至于说第二个动作什么时候要做,我想这是决策者的事情。
【解说2】
李稻葵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趋于稳定,已经到了适当调整货币政策的时候了,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审慎的政策,通过加息等一系列的手段来减少货币的流动性,是控制国内通胀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市场对央行加息预期的增强,中国股市进入了大幅震荡的行情。
记者:我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本周股市出现的暴跌,有媒体分析说市场现在有一种恐慌性的预期,认为说这种预期本身会加剧整个资本市场的下跌,您怎么看?
李稻葵:今天在我看来,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处于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怎么讲?在我看来一个最基本的数据就是价格水平,在历史的比较来看,横向比较来看,跟我们自己的历史比,横向比,都不算高。我讲的是市盈率,而且我们的股民在我看来,比以前成熟多了。50%左右,讲粗数字是机构投资者,或者说专业投资者,专业投资者比散户,比股民更有研究。
记者:您看没看过高盛发布的报告说,建议他手中的客户抛售所有的中国股票,他们的依据是觉得说引起央行连续性的货币改革会引发加息的预期。
李稻葵:高盛的报告值得尊重,但是毕竟是一家之言。在我看来,资金的去向,除了股市之外,并不太多,地产是个社会问题,地产价格更高,不可能持续下去。
记者:好像我们就看到了股市应声而跌。
李稻葵:股市咱们最近一两个星期增长是比较快的,任何一个增长之后会出现一定的调整,基本的规律,股票不可能老涨,基本的规律。所以一定程度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解说3】
李稻葵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长期在美国和香港从事教学和经济研究工作,从2002年开始被特聘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并担任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今年3月份,李稻葵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李稻葵认为,在目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复杂。11月3日,美联储推出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在美国实际利率接近为零的情况下,美联储的决定无异于多印钞票向市场注入现金。那么,美国的这种做法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记者:因为我们有很大量的美元储备,也会深受影响。所以有人会认为说,美国这样的政策出台是否是可以针对中国的,你怎么看?
李稻葵:我不认为这个政策是可以针对中国的。上个星期我参加的一个国际的论坛,克林顿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个在我看来非常深刻的一个解释。他说美国人看到日本在20年前如此充满活力,如此具有先进的科技,如此具有他的自信心,今天经过了20年的衰退,20年的通货紧缩,变得政府没有领导力,民间没有自信心,企业缺乏活力,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结局,他说我们美国要想方设法避免日本的悲剧的出现。
记者:他认为这个悲剧的症结是什么?
李稻葵:就是通货紧缩,就是价格的全面下降。美国的企业现在的现金量还是很充足的,但就是缺乏信心,不愿意投资。美国的银行现在是有现金的,并不缺钱,但是由于美国的银行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呆帐、烂帐的包袱,不敢投资,不敢贷款。如果他的失业率不解决,失业率居高不下,有可能步入一个比较长期的低速增长。甚至于负增长的阶段,一旦这个事情发生,那么就美国整体利益而言,他们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因此这个背景下推出定量的数量的宽松,在我看来是符合美国人的战略考虑的。
记者:您为什么要强调这个?
李稻葵:这一点必须要搞清楚,如果不搞清楚的话,就像拳击的对手一样,对方出拳,我们意图搞不懂,你怎么能够回应他呢?你怎么能够接招呢?那你的接招就错了。
【解说4】
美国推出的第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从2009年3月起,美联储分批购买了1.7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相关债券,当时的政策为挽救美国金融体系免于崩溃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李稻葵看来,美国这一次推行的新一轮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意图是通过扩大投资与生产,预防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复苏,但是由于美国金融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这种政策愿望虽好,最终发挥的作用却可能相对有限。
记者:你说了一句话,你说这些钱只能是空转、打滑?
李稻葵:就是在目前美国的金融结构的这么一个格局下,它的金融机构,它的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或者是有毒资产,他的行为高度谨慎。尽管现在的货币条件很宽松,大量的资金在美国境内存在。但他不愿意贷款,他认为在美国贷款风险过高。怎么办呢?这部分钱就被基金,投资基金、对冲资金拿去了,拿去到国外了。所以这个资金在美国没有发挥作用,打了一个转就到了境外去了,这就是美国经济当前的一个核心问题。
记者:你的这个判断有一个依据,就是说日本20年的历史就一句,就是僵尸银行有了现金之后是不会直接投资的?
李稻葵:对,该投资的没投资,这就是日本的衰退的一个最基本的一个机制。
记者:这种情况下还能为他本国经济产生一个很大的刺激作用吗?
李稻葵:多发货币在美国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的资产价格上升,注意到美国政府,美联储宣布量化宽松政策之后,当天全球的,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股市迅速上升,这个迅速上升的股价对美国的经济短期来看是有好处的,但是好处是有限。
记者:那你有没有罗杰斯所说的那种忧虑,他特别担心,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央行都在印太多的钞票。
李稻葵:有这个忧虑。我担心的是什么,我担心是美国、欧洲他们是黔驴技穷,只能印钞票,而金融改革又受制于政治的因素,裹足不前,最后只能印钞票,印钞票之后,带来全球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个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打击是最大的,因为我们更加依赖原材料,发达国家已经工业化了,已经城市化了,对原材料的需求比我们小,所以这件事情确实是我们应该担忧的。
搜索更多美国 通胀 的新闻
G20的金融新秩序
中国金融的下一个五年
国际金融格局变迁与各方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