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功利趋向再现 防止幸福指数沦为地方新的“形象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2:06:24
特稿:功利趋向再现 防止幸福指数沦为地方新的“形象工程”
2010年11月23日 14:12:51  来源: 新华时政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在告别GDP崇拜的背景下,幸福指数成为一项考量地方民生、人文的软指标,这是执政理念的进步。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把“幸福指数”纳入到了对当地官员的政绩考核中。但是,有的地方在确定幸福指数时,想当然地设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内容,将幸福指数调查统计变成了数字游戏,这样带来的只能是官员的幸福、纸面上的幸福。不能只是嘴上喊幸福、“数字出幸福”,不能让幸福指数考核飘在空中,而是要将它作为真正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工具。

幸福指数进入评价体系凸显政府执政理念新趋向
河南平顶山推群众幸福生活指标 为干部考核依据
百姓不幸福 干部摘“乌纱”。平顶山制定群众幸福生活指标体系,将群众“幸福指数”和干部考核挂钩。来,煤都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提起平顶山,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煤多。除了煤,这里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汝瓷诞生在平顶山汝州……而这里的人民也很幸福,“十一五”期间,平顶山市注重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展望“十二五”,“煤都”转身要建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详细
张宝顺:改善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8月17日上午,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主持召开民生工程专题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关于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汇报,了解全省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情况。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詹夏来,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认真听取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部分成员单位负责人的发言后,张宝顺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保障改善民生,是执政为民的永恒主题,是推进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坚持把有限的财力优先向民生倾斜,以组织实施民生工程为重点,尽心尽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长效工作机制逐渐完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详细
薄熙来如何用行动解读重庆人的"幸福指数"?
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提升幸福指数比GDP更重要
江苏省江阴市:幸福指数与GDP同步提高
上海五里桥街道:"三会"制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搜索更多幸福 指数 的新闻
上海五里桥街道:"三会"制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河南平顶山市依据民众幸福指数考核干部
谨防幸福指数沦为“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