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 革命家  邵飘萍和毛泽东,纪念-同怀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18:35
邵飘萍
馆长: 蓝海星 创建时间: 2007-12-27

标  题:  邵飘萍和毛泽东
发 布 者:  蓝海星
发布时间:  2007-12-27 15:08:53
大 | 中 | 小
“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毛泽东曾经充满敬意地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说。
邵飘萍曾对青年毛泽东产生过很大影响。
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大新闻研究会。邵飘萍是研究会的两位导师之一。当时,毛泽东任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曾与邵飘萍有过来往,并在生活困顿时得到邵飘萍的热情援助。此后,毛泽东也参加了北大新闻研究会。
邵飘萍授课半年,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邵飘萍除了讲授一般的报纸出版、新闻采访等业务知识之外,更强调“访员”(即记者)的素质与思想的训练,他以“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砥砺会员,这恰与青年毛泽东注重人格主体精神培养的思想相合,加之邵飘萍当时已是以热烈反帝和爱国知名的记者, 他对新思想新思潮不竭的探索精神、他对新鲜事物的异常敏感、他的人格力量以及他卓绝的新闻采访技能、他恣肆凌厉的社评文章和潇洒有致的音容言谈等等,都使毛泽东怦然心动。
新闻研究会培养了后来中国共产党最初的一些报刊活动骨干,其中就有包括毛泽东在内的高君宇、罗章龙、谭平山等。后来毛泽东曾回忆说,他是1920年春在北京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等书籍,才确立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的。返回长沙后,他在开展学生运动、“驱张”运动、新文化运动、工人运动以及湖南“自治”运动等的过程中,就运用了他在北京所学到的知识,以新闻为武器,相继办起了《湘江评论》、《新湖南》以及平民通讯社等报刊和通讯社,又充任湖南《大公报》记者。1920年8月,毛泽东等在长沙又创办了“文化书社”,在毛泽东起草的《组织大纲》中,称“本社以运销中外各种有价值之书报为主旨”,其中就有邵飘萍的《新俄国之研究》等,随后毛泽东等还成立了湖南俄罗斯研究会。此外,邵飘萍的一些新闻学论著也是该社社员学习的书籍之一。湖南新民学会的会员讨论“个人生活方法”时,毛泽东表示说:“我可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将来多半要赖这两项工作的月薪来生活。”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日理万机时刻还亲自批复:确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后来,他还多次在会见外宾以及其他场合提到过邵飘萍,邵飘萍的遗孀汤修慧也在他的亲自关怀下得到了妥善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