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三凤堂”补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07:51
薛氏“三凤堂”补遗
http://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5610b0100jztp.html
《“三凤堂”与薛氏来历》一文在家乡常州晚报上发表后,常州同姓、别姓,电话纷纷,每天应接不暇,笔者被浓浓的血缘亲情所包裹着,不觉潸然泪下。
古人姓氏或取诸爵位,或取诸水土,或取诸邦邑。笔者据有关资料补遗如下:一、薛姓相传黄帝小儿子禹阳的12世孙奚仲被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遂建立薛国。薛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凡64世,至战国时为齐国所灭,公子登到楚国做官,以国为姓。对此《世本,氏姓篇》简述为:薛,任姓。二、薛氏除出自任姓者外,还有出自田姓,据《吴录》载,田姓薛氏是孟尝君后裔。三、西晋末年出现永嘉之乱,河东人薛推随大批中原士族南渡迁至江南,传至薛贺。自南宋开始,福建薛氏又衍出广东海阳、五华、兴宁、梅州等支派。从清康熙时始,闽、奥薛氏陆续迁入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四、据清宣统元年(1909)薛祯祥等纂修《毗陵西蠡薛氏宗谱》(活字本,28卷)载称:一世祖抗,宋室南迁之际由河东太行迁毗陵湖西黄土岸大巷里……又民国三十年(1941)《五牧薛氏宗谱》(薛德章纂修,木活30卷)载,一世祖抗,宋室南渡,自中原南迁毗陵,卜居湖西黄土岸大巷里……又宜兴民国七年(1918)《白塔薛氏宗谱》(薛瑞潮纂修,三凤堂木活字本8卷)载,一世祖抗,南宋初,居武进,越十世,于元未明初复由武进迁宜兴白塔。依据以上记载,常州城里薛氏均源于一世祖抗,至于百塔薛氏,祥门薛氏等均是同祖分支而已。
薛家历代宗祖繁衍生息,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如隋末,薛举父子在兰州称帝,为唐所灭。初唐名将薛仁贵文武双全,他儿子薛纳在玄宗时曾任过宰相。还有高宗时宰相薛振(字元超)和擅长指挥作战的敦煌薛家将——薛万述、薛万淑、薛万均、薛万彻、薛万备5兄弟战功赫赫,其父也是隋代名将。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嫁给河东人薛绍。可见唐王朝对薛氏家族的重视。薛氏在文学上也颇多造诣,有隋朝大诗人薛道衡,唐代女诗人薛滔、薛据,文学家薛用弱。唐代以后薛家大有人才,如北宋有史学家薛居正,书法家薛绍彭。南宋有金石家、文学家薛尚功,大学者薛季宣。明代有开创“河南学派”的薛瑄,医学家薛立斋,散曲家薛论道。清代则有医学家薛雪、象棋国手薛丙,刑部尚书、法学家薛允升,清末有政论家、外交家薛福成等。
我祖父薛金海,早年迁于常州豆市河。据常州薛姓子孙薛峰介绍:其祖上也曾居住在豆市河,其高祖父锦元居于常州西门外西仓街石皮场,是常州三杰之一张太雷的外祖父,曾在米市河开过“薛天兴皮行”。常州三杰之一的张太雷1894年就出生在其外祖父家,幼名张泰来是外祖父根据《易经》中“否极泰来”之意取名(后改名为张太雷),与我家是有渊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