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7:06:42
每个人都会拥有最基本的情感,养生讲究什么?就是要精神丰盈,身体愉快。很多时候伤害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我们容易波动的各种心思。,学习养生首先要从心情养生开始。“七情六欲”乃人之本能,每个人都会拥有最基本的情感。什么是“七情六欲”呢?一般来说,“七情”就是七种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就是六种欲望:求生欲、舒适欲、爱恨欲、优越欲、求知欲、表达欲。 人有著丰富的情感,往往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绪,而人的欲望则是无穷无尽的,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让许多人迷失了自我。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无情则无欲,无欲则无情。没有情,没有欲,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即便是和尚、尼姑、神仙、鬼怪,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情和欲,只不过和常人相比,他们的情和欲更少一些罢了。七情六欲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色调。人与人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无数事实证明,过度喜悦、愤怒、忧愁、思虑、悲苦、惶恐、惊吓,或者是欲望太多,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更是女性美丽的隐形杀手。那么,应该怎样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达到养生养颜的功效呢?(1)“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也就是说,当人的心情处于平静状态的时候,气血就会正常运行。反之,当情绪出现异常变化的时候,气血就会产生逆乱,进而导致疾病。所以人生在世,应该看得开一些,看得淡一些。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内有五脏六腑,五脏化生五气,所以生出“喜、怒、悲、忧、恐”5 种情绪,正常的喜、怒、悲、忧、恐,不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还对人体大有益处,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超出正常的范围,就会导致内在生理的紊乱,表现在外面,就是对容颜的伤害。过喜或过怒,会伤及人体元气,而暴怒则伤阴,暴喜则伤阳。(2)“阴平阳秘”、“阴阳和谐”  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只有阴阳和谐才能由里到外散发出美丽的光环。所以,不可过喜,也不可过怒。相反,如果人体对喜、怒等情绪不加节制,又恰好遇到寒暑等调适不善,很有可能会危及生命。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的道理。所以说,过喜、过怒、过悲、过忧、过恐,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人的健康。人不可避免会出现这5种情绪,关键在于要把握好“适度”的问题。怎么才能把握好这个“适度”呢?《黄帝内经》认为,这5种情绪之间是可以相互抑制和转化的,“乐极生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3)“怒伤肝,悲胜怒” 也就是说,过怒会伤害肝,而悲伤能抑制怒气。这两种情绪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女人都爱生气,这好像是男人的共同心得,尤其是在月经前后,女人更爱生气。原因就在于女人以血为主,当月经来临时,血往下行,而气浮于上,气、血不平衡,气有余便是火,喜欢生气就很正常了。所以,当女人无缘无故觉得烦、想生气的时候,就应该适当做些调整。不妨每天都对自己说几遍:不生气,不生气。等你真正遇到该生气的事情时,说不定生气的强度还会大大降低呢。(4)“喜伤心”,而“恐胜喜”  不能大悲,那就快快乐乐的总没有问题吧?高兴本身一点错都没有,但是过于高兴也不符合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讲:“喜伤心”,而“恐胜喜”。也就是说,过度喜悦会伤害心脏,而适度的恐惧反过来可以抑制喜悦之情。按照中医的观念,“心主喜”,喜就是要高兴。我们常听人说“心花怒放”,却从未听人说过“肝花怒放”或“肺花怒放”的。喜则气散,过于高兴的时候,心气随之耗散,有时候好事反而会变成坏事,笑岔气的人和事我们也不是没有听说过。(5)“忧伤肺,喜胜忧。”  过喜不行,过度忧虑更不行。《黄帝内经》中讲:“忧伤肺,喜胜忧。”过度忧虑会伤及肺部的健康,而适度的高兴反过来则能抑制忧虑之情。“肺主悲”,“肝主怒”,而“怒伤肝,悲胜怒”。所以,在你刚刚经过一场“口舌大战”之后,不妨大哭一场。因为吵架时,肝火旺,哭为悲,肺可控悲,哭起来的时候,肺气旺盛,进而使肝火得到平息。如此看来,哭的确是法宝。但女人切记千万不要哭成“泼妇”,哪怕“泼妇”再美丽动人,也没哪个男人愿意一辈子心甘情愿地言听计从。况且“悲伤肺”,意指过悲则伤肺。《红楼梦》中才华横溢偏偏性格孤傲、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常常会无缘无故没完没了地哭个不停,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寡欢,咳血而死。(6)“恐伤肾,思胜恐。” 过度恐惧也会影响人体健康。《黄帝内经》中讲:“恐伤肾,思胜恐。”过度的恐惧会伤害肾脏的健康,而适度的思虑则能抑制恐惧之情志。“肾主恐”,恐则肾气散。“吓得屁滚尿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些说法都与恐惧有关。将被执行死刑的人,往往会大小便失禁,原因就在于肾是控制便溺的。当一个人过度恐惧的时候,肾气散失,固摄功能变差,大小便就会失禁。《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更是厉害,猛地一声大喝,就把曹操身边的夏侯杰给吓死了 (7)不会思考的人是无法立足社会,无法正常生存的。但当你面对某一问题思虑过度,或思虑时间过长,百思不得其解仍不停止,进而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思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对身体构成危害。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思伤脾”的道理。要抑制这种情绪,可以适当地发怒宣泄一下,因为“怒胜思”。“智多星”诸葛亮一生可谓足智多谋,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最终却因思虑过度而死。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恨。多情的梁山伯也因过度思念祝英台而命归黄泉。“愁一愁,白了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应该保持好“喜、乐、悲、忧、恐”之间的协调关系。该喜悦时喜悦,该愤怒时愤怒,该思虑时思虑,该恐惧时恐惧,该悲伤时悲伤,但是要有一个限度,不可过度而无节制,应使它们之间处于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