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编目员特质分析的注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56:36
    南京我是第一次来,然而这第一次就给我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干净的街道虽然不是很宽,但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多少让人生出些许浪漫的遐想。我在这里逗留了八天,连续参加了“联编会议”和“第二届编目会议”,收获颇多,以至于回来时,心已经是满满的了。在这几天里,我遇到了编目界与非编目界的各色人等......。然而有些做具体实际编目工作的老师却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回京后偶尔在一个博客上发现了对传统编目员特质分析的说法:“对我来说传统的编目员基本上可以和以下三个概念划上近似于的等号:保守;过分重视实际工作;完美控&细节控(当然,这三点其实都并无褒义或者贬义,如果你觉得有,那我我只能说你想太多了)。”因为自己是一个编目员,所以对于这三点进行了仔细地思考,觉得分析得还是很到位的,我也对他的观点做了简要的评论,但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注解:我很赞同他对编目员特质的分析。但“保守”不太苟同。我接触的很多编目员思想都是很活跃的。所谓“保守”,可能更多的是拘泥于编目规则,但实际上我们更知道“编目的原则”,只是在一个系统中为了操作、执行上的方便不得不“保守”。“保守”相对于“创新”,如果一个数据库总是不断地在“创新”,那数据的相对稳定性就要大打折扣。“创新”应源于数据用户的需求,而不是源于无源之本的空穴来风。至于过分重视实际工作,不知是否是和理论工作相对应?首先图书馆就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北京大学王子舟教授曾说过“图书馆学最初来源于经验知识,它在古代属于经验学科。经验学科与形式学科有很大区别:它不是以假设、公理、逻辑为基础,而是以实践、实用为基础;它的学术价值更多地不是以理论形态表征出来,而是以实用工具形式体现出来;它的发展更多地借助人的隐性知识,而不是凭借人的显性知识。......及至今日,国内外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大多不是靠书本学习、理论研究养成的,而是靠工作实践与学术摸索相结合养成的。”那编目工作就更是如此。“实践出真知”。关于“完美控&细节控”分析的就更是到位了,首先说“细节控”:编目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MARC格式更是从头标、字段号、指示符、标点符号、并列题名的大小写等等无一不是细节,哪一项出问题都是错误(如果这些可以不算错误的话),所以说不得不“细节”。曾有说法“细节决定成功”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再说“完美控”:我们都知道数据库是不可能完美的,任何人在任何数据库中都会看出N多的错误,更别说我们编目员了。但数据的质量首先是一个数据库的质量保证,我们只是在设法使数据库的错误能尽量降低、减少。我们不能因为数据总是有错误,就放任错误,所以我们在追求一个完美的过程。这是我一个“传统编目员”对编目员特质分析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