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6-17日参考消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32:03
2010年11月16-17日参考消息
2010-11-18 08:03
《以总理同意美“军援换停建”方案》,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14日报道。从表面上看,似乎巴以和谈对美国来说很重要,美国老是不惜血本的去敦促巴以双方进行和谈,然而,这份“军援换停建”的方案里却明确的写着——以色列只是暂时冻结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建设,而且只冻结90天,但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军援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在90天之后,那些军援还将继续是属于以色列的,不只是美方想以方提供的20架战斗机,更关键的一条是,美国将反对巴勒斯坦在未经以色列同意的情况下建国。
很明显,这个条件对巴勒斯坦方面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该方案只有90天的有效期,也就是说,无论在此“停建”期间,巴以双方谈判的结果如何,到时候,以色列都有理由继续修建,而且美国方面还将表现出一付“无力干涉”的“窘境”(实际上就是美以双方串通好的结果),因此,无论巴勒斯坦方面对此方案的反应如何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却是上面所说的“美国反对巴勒斯坦在未经以色列同意的情况下建国”这件事情。美国的狡猾之处就在于,它是在“促和谈”的名目下,宣布反对巴勒斯坦单方面建国的。这样一来,对巴勒斯坦而言,如果同意该方案的话,那么也就等于是要同意放弃单方面建国的正当权力,然而,如果拒绝该方案的话,那么美国就必然以“巴方反对和谈”为由也反对巴勒斯坦建国。总之,在此方案下,要美国同意巴勒斯坦单方面建国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反过来说,美国真正想要获得的结果也正是“巴勒斯坦无法单方面建国”。
由此可见,对美国而言,巴以和谈的重要性根本不及“巴勒斯坦始地位未定”的重要性。因为,如果巴勒斯坦成为了联合国的成员国,那么美国就很难再以合法的面目去袒护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侵略行径,实际上就会削弱犹太资本对美国政府的支持程度,反过来也就会降低美国政府对犹太资本的制约力,而如果像现在这样,巴勒斯坦还没有完全独立,那么美国就可以使用各种手段去干涉巴以事务,当然,这种干涉绝对不是为了以色列考虑,而是为了能够使美国借此可以霸占中东的资源、挟持犹太资本和伊斯兰资本。当然,并不是只有美国一家是这么考虑问题的,只不过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干预能力是最大的。
因此,美国的此方案与其说是对巴勒斯坦方面发出的裁决书,还不如说是对其他也意图插手巴以问题的大国的一种宣誓,也就是说,要在巴勒斯坦建国的问题上将美国和其他大国以鲜明的界限区分开来,以此表明美国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反过来也就是提醒以色列,特别是提醒犹太资本——不要去支持那些赞同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国家,换言之,美国是想用这个政治标准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反过来说,如果不是美国自己的经济状况已经恶化到无法产生这个自信去留住乃至吸引犹太资本的话,那么美国也就不会想出用政治站队的方式去拉拢犹太资本了。实际上,美国自危机爆发后,由于在经济金融方面受到重创,以至于,美国已经无法使用经济金融手段来拯救自己的经济了,因此,美国只能将它在其他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军事、政治和科技方面的优势)作为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嫁危机、转移矛盾的手段,而且屡试不爽。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法,说到底就是不希望巴以问题破局,只要这个矛盾始终存在,那么美国就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一方面可以利用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来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地制约国际金融资本家们,使他们有所顾忌,不敢轻易背叛美国的利益。
《四阁员辞职加剧意政治危机》,美联社罗马11月15日电。爱尔兰的债务危机或许还不能让美国如此兴奋,在打击了好几年后,意大利的政治走向终于有希望朝着美国希望看到的方向前去了。意大利总统和参众两院议长已经开始商讨接下去该怎么办的问题了,可见意大利的政局正处于一触即发之际。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意大利的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意大利的经济实力和意大利的国际政治地位不匹配的问题,使得意大利在向外转移矛盾的时候不得不依仗以美国和核心的北约或以英法徳为核心的欧盟,这样一来就使得意大利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就和日本差不多,矛盾无法向外转移的后果只会导致内部政局越来越动荡。
《法国新内阁首现“伴侣部长”》,法新社巴黎11月14日电。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圆满完成了大资产阶级交付给他的削减工人福利的任务后,立刻使用政府改组的方式,进一步清除了法国政府内部的中左势力,转而进一步强化了法国政府的右派特征。当然,法国的右派是极端爱国的,这和中国的右派是极端卖国的正好相反。也正是因为萨科齐总统强化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才会被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在为2012年的连任做准备。如果,有人只按媒体和教科书上的宣传去理解所谓的民主的话,那么必然会对这种观点感到茫然,如果法国的选票是掌握在广大无产阶级的手里的话,那么萨科齐如果要争取连任的话,就不应该让那个削减社会福利的法案通过,然而,事实正好和媒体鼓吹的观念相反,正是因为选票控制在大资产阶级的手里,所以,只有当萨科齐完成了大资产阶级交付的任务后,他才有这个胆量去改组政府,他才有这个信心去竞选连任。
《希拉里为美军在阿行动辩护》,法新社华盛顿11月15日电。最近一段时间,在阿富汗的侵略军与反侵略武装之间的战火大有升级的架势,尽管阿富汗反侵略武装给侵略者造成了一定的打击,比如在15日摧毁了6辆装甲车等等,但是,以美军为主的北约侵略军的烧杀规模也越来越大了,由于其滥杀无辜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阿富汗民众对卡尔扎伊政府的信任度,因此,这两天,卡尔扎伊为了自己的执政地位似乎大有不顾一切要和美国政府闹翻的样子,极力抨击美军在阿富汗胡砍乱杀的恶劣行径。而希拉里则辩称,美军的行动是在于阿富汗当地政府“充分合作”的情况下展开的,换言之,就是将其滥杀无辜的责任推给阿富汗当地政府,这当然会反过来进一步恶化卡尔扎伊当局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对美国而言,由于其正在设法尽快从阿富汗战场上撤出,因此必须加快军事行动以清除当地的反侵略力量,从而为美国能够在将来继续对阿富汗实行殖民统治创造条件,然而,美国在阿富汗实行“三光”政策的结果却直接影响到了阿富汗当地部落势力对由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卡尔扎伊当局的关系,由于卡尔扎伊已经在阿富汗形成了自己的相对独立的既得利益集团,而且,也有美国之外的大国在向卡尔扎伊摇晃橄榄枝,因此,卡尔扎伊当然要从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卡尔扎伊而言,更加重要的是,由于现在美军的进剿行动是剿而无功,杀死的大多是阿富汗无辜百姓,这样,在阿富汗反侵略的有生力量在被大量保存下来的情况下,一旦美军以为阿富汗“太平了”,那么美军作战部队从阿富汗战场上撤离的结果必然导致现在的阿富汗反侵略武装发起推翻卡尔扎伊伪政权的军事行动。面对如此险恶的未来状况,卡尔扎伊如何能不一方面招降反侵略武装,另一方面又要抨击美军滥杀无辜的恶行,这些都是为了他自己能够在阿富汗长久地站稳脚跟做准备呀。不过,无论卡尔扎伊如何表现,终究改变不了其为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殖民政府的性质,一旦失去了美军这个保护伞,该伪政权被阿富汗人民推翻也就是一个必然。
《俄情报机构变节上校真名曝光,普京警告“叛徒没有好下场”》,俄罗斯《晨报》11月15日报道,俄罗斯《晨报》11月15日文章。俄罗斯的这个叛徒的真名叫波捷耶夫,他在逃往美国前先把家人送到美国,包括其在俄罗斯政府里工作的儿子。可见,“裸官”在哪里都是制造“定时炸弹”的材料,无论对俄罗斯而言,认真的清查、清退“裸官”是当务之急,对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中国人口那么多,想当官的人那么多,根本就没有任何理由再留用那些“裸官”,中国的官位应该留给那些真正与国家休戚与共的人,而不是那些狡兔三窟、随时准备滑脚的家伙。另外,对那些已经叛逃到外国去的叛徒,中国政府应该设法将其制裁,而不能任其逍遥海外,在这方面应该好好学学俄罗斯。
《韩国央行上调基准利率》,韩联社首尔11月16日电。从危机爆发伊始,我们就说,在美国的这些跟班中,英国和韩国被危机摧毁的概率最大,现在,英国经过政党轮替改变了之前的政策路线,从而走上了一条充分满足垄断资本利益的道路,不仅削减了大量社会福利,而且削减了大量政府开支,实行了一种类似精兵简政的政策,由于英国老百姓的反对力度不大,由此也就使得英国政府在应对这场世纪危机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当然,如果欧元区再能发生一次乃至多次危机的话,英国或许还能从中捞取不少灾难财。然而,韩国就没有英国那么幸运了,一方面,韩国的经济实力不及英国许多,另一方面韩美关系远不及英美关系来的紧密,因此,韩国经济在发达国家集团内已经处于被看空的最前列了。韩国之所以向和世界各大市场国家签订自贸协议,就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世界贸易的中转站,从而为自己的经济转型创造条件,然而,现在由于美国拒绝了美韩自贸协议,因此,韩国的这一梦想就破灭了。此外,我们从韩国之前的农产品价格暴涨的情况也可以看出韩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到了一个如何恶劣的地步。
然而,美国对韩国的要求多于其对韩国的支持,美国不仅在经济上压迫韩国,强迫韩国进口美国的涉嫌疯牛病的牛肉,不断逼迫韩国对美开放其汽车市场,而且还在国际政治上不断消费韩国,通过制造“天安舰”事件来破坏韩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孤立韩国,以使得韩国不得不强化其对美国的依赖,从而使得美国能够进一步压榨韩国,最后达到其通过引爆韩国国内危机来分担美国国内所面临的危机的目的。面对这种恶劣的形势,韩国方面自然很清楚它的存活与否决不能指望美国,就周边形势来说,韩国只有更多的指望中国去帮助它,事实上,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也就是说,如果失去了中国市场,韩国的经济形势将更加恶化。为此,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在首尔召开的G20首脑峰会中,中国的国家主席会紧贴在韩国总统的身边,而美国总统却要站在靠边倒数第二的位置上的原因了。
然而,政治压力比经济诱惑更有力量,现在韩国上调利率的决定当然是被美国逼迫的结果,正如中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央行也在汇率的压力下调高了利率一样,虽说都是为了抑制通胀,但是,其实质都是一样,就是按美国的意志行事了,这种在美国未动利率政策的情况下主动调整利率的行为是极其有害的,这种害处的根源就在于美元依然还是国际硬通货,非美世界利率的提高等于是抬高了非美货币的融资成本,这样也就相对降低了美元的融资成本,从而使得美元对国际资本而言更有吸引力,换言之,就是会有更多的资本会选择使用美元来计价,这等于就是提高了美元的内在价值,相对而言,也就是削弱了非美货币的内在价值,从而使得非美货币具有了更大的贬值压力。因此,我们不仅不会在利率提高后看到物价走入下降通道,反而会看到由于货币内在价值的降低而导致本国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的状况。当然,韩国现在还只是面临经济危机,它比澳大利亚还好点,澳大利亚的货币和美元的汇率几乎是1比1了,这就像当年阿根廷的货币和美元的关系了,而这种关系就会使得美国能够很容易的将其本国的危机向澳大利亚转移,届时,澳大利亚所面临的就不仅仅是经济危机了,而是经济、金融全面的危机,而且必然会扩散为社会政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