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参考消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0:17:20
2010-11-19 13:58
《中日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16日报道。美国财政部说,中国在9月份连续第三个月购买美国国债。中国的持有量增长了151亿美元,达到8835亿美元,过去3个月中国对美国国债购买总量为398亿美元。然而,我们知道,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三个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差不多1.6%,也就是说,中国在以损己利人的方式购买美债。如果中国政府真的是嫌外汇太多的话,那么为什么拿这些钱不去购买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呢?这的确很难让人理解,而且,这和中国政府整天在嘴巴里喊的要求美国确保中国所购买的美元资产的安全的要求也是严重不符的,关键问题在于,现在不仅美国政府在通过美元贬值来损害中国手里的美元资产的安全,而且,中国政府以自己的主动行为来损害自己的利益,简直莫名奇妙。如果自己都在做违背自己利益的事情的话,那么又怎么能让他国来尊重我国的利益呢?而这种主动损害自己信用的做法,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削弱人民币的内在价值,从而为美国做空人民币又积累了一定的条件。
《中国股市暴跌震动全球市场》,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16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16日报道。股市有涨有跌,本属正常。由于人民币至今为止还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因此,中国股市的影响力并不能有效扩散到境外。然而,国际金融资本控制下的英美媒体却十分“关心”中国股市的动向,大肆鼓吹中国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以及不断制造中国的加息预期,总之就是借中国股市暴跌之际大肆唱空中国经济,其本质就是在为做空人民币制造舆论。
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就中国自身的既得利益而言,需要不断扩大市场以消耗国内不断扩大的产能,然而,事实上,我们看到国内产能的提高速度总是超过市场的需求程度,这在全球经济繁荣的时期,自然不会有很明显的问题,过剩的产能尽管不能被完全消化掉,但总归还是在不断消化中,只不过消化的增速在不断降低,然而,到了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都开始了大规模的萎缩,这样一来,中国产能过剩的这个矛盾就更加被突显出来了,正是因为外需不足,所以中国才会频频陷入国际贸易争端之中,同样,正是因为内需不足,所以中国才会面临大量的资源浪费。政府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财富不必要的外流,所以制定了一系列的削减过剩产能的计划,然而,这些计划的执行过程同时也是增加社会失业人口的过程,这样一来又会引起新的社会问题,因此,削减过剩产能的计划总是不能被完全执行的。相对于资源的浪费而言,政府则更加重视社会的稳定问题。不过,无论中国自己怎么做,都无法改变中国的生产能力超过国际市场需求的这一现实问题,因此,在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自己遭受严重的内伤则是必然的。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商品生产规模的收放频率跟不上市场的这种“一放一收”的运动的频率,所以才会导致商品生产方遭受危机的冲击。
同理,美国在引爆了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后,通过烂印美元来对非美世界制造通货膨胀,而且,在迫使中国放弃了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政策后,也把这种通胀压力传导到了中国境内,美国现在一方面逼迫中国继续升值、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极力引导国际资金涌向中国境内参与投机炒作,索罗斯最近就在干这个事情,这样一来,由于国际热钱大规模地涌入中国境内,这样就等于是扩大了央行的人民币投放规模,然而,另一方面,美国又在不断打击中国政府的信用,削弱人民币的内在价值,从而为将来时机成熟后做空人民币积累了条件。可以想见,只要时机成熟,那么国际资金就会在美国一声号令之下从中国蜂拥而出,特别是最近国内出现了很多要求进一步限制热钱流入以及放宽对外投资限制的声音,如果中国真的执行了“严进宽出”的政策的话,那么就等于不仅是很好地配合了美国的需要——制造了中国汇率、利率上升的预期,而且为国际热钱在适当的时候能够非常方便地从中国兑现出逃拓宽了通道。而只要国际热钱能够在中国国内制造出这么一个“一放一收”的运动效应的话,由于中国政府调控资金投放规模的动作肯定是严重落后于国际热钱的行动的,因此,中国必然会由于这个“一放一收”的运动而陷入金融危机之中。换言之,如果中国继续跟着美国的意愿走下去的话,继续让人民币和美元脱钩的话,那么当年英国、东南亚是怎么倒霉的,中国也将尝到同样的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