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其他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6:17:03
www.gb120.com2005-2-24中国肝病医疗网
(一)中成药
1.十枣丸  强人每次服3g,羸人每次服1.5g,晨起空腹温开水送下。服药次数依病情而定。适用于臌胀属于水饮内聚之实证者。得快利止后服,药后以糜粥自养;孕妇、年老体弱者忌服;不可同时服甘草。
2.臌胀丸  每次80粒,每日1次。晨起空腹用温开水送下。适用于臌胀属气滞水聚之实臌者。体虚者慎用,孕妇禁服。
3.大温中丸  每次6-9g,每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送服。适用于臌胀证属脾虚湿盛者。孕妇慎用,忌气恼及寒冷食物。
4.五香丸  每次6g,每日2-3次。儿童酌减。适用于臌胀证属气血瘀滞,邪实正不虚者。
5.大黄虫丸  每次6g,每日2-3次,适用于肝脾血瘀证,正气不虚者。
6.鳖甲煎丸  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肝脾血瘀证,正气不虚者。
 
(二)针灸
1.期门、内关、太冲、阳陵泉、水分、气海。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适用于臌胀证属气滞湿阻者。
2.阳陵泉、阴陵泉、内庭、太冲、足三里、气海。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适用于臌胀证属湿热蕴结者。
3.脾俞、中脘、足三里、阴陵腺。平补平泻,每日1次。适用于臌胀证属寒湿困脾者。
4.脾俞、肾俞、阴陵泉、水分、足三里、气海。平补平泻,每日1次。适用于臌胀证属脾肾阳虚者。
5.肝俞、肾俞、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平补平泻,每日1次。适用于臌胀证属肝肾阴虚者。
(三)推拿
1.摩腹  搓热双手,右手按在左手背上,用左掌心在脐的周围顺时针方向转摩36次。适用于臌胀证属寒湿困脾者。
2.擦涌泉  单掌横置于涌泉穴,来回擦动50次。适用于臌胀证属肝肾阴虚者。
3.穴位按摩法  两手掌擦至发热,用手心劳宫穴对准命门、神阙、关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按摩,每次按摩64次。适用于臌胀病久体虚者。
(四)气功
1.强肝脾法
(1)起式:站式身法,三嘘吸,三开合。
(2)下功:第一步先出右脚,同时鼻吸气两次。第二步,迈右脚,鼻吸气两次。第三步,迈左脚,同时鼻吸气两次。第四步,右脚向前迈半步,脚尖大拇指点地,落地点与左脚内踝照海穴平行,两脚间隔约10cm,双手大拇指轻点四指根(胆经),同时鼻吸气一次。如此,四步为一组,循环往复,行走20分钟。每分钟行走速度40-50步。
(3)收式:三开合、三嘘吸。站式身法。本功法适用于肝瘀脾虚者。
2.腹水疏导功  开脚站立,站式及要求同上。两眼平远视,两臂侧平上起45度,意念想拇指、食指分开,以中指为轴,拇指、食指向右翻转至最大限度。然后放松,两掌自然返回,连续翻转20分钟。本功法适用于肝郁气滞湿阻者。
(五)脐疗
1.红商陆根,捣烂,贴脐上以布固定,用于臌胀水邪壅盛。
2.大蒜头、车前草,捣烂,贴脐上,一日一换,适用于气滞湿阻之臌胀。
(六)医院制剂
1.肝纤丸(含黄芪、丹参、大黄、柴胡、鳖甲等),6g,一日3次,口服。有益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作用,可用于各型肝硬化。
2.养肝合剂(含丹参、白芍、女贞子、山楂、连翘等),口服,一日3次,每次30ml,有健脾益气,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肝炎后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