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超发问题不应回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53:30
大洋新闻 时间: 2010-11-1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马红漫
深论
马红漫,经济学博士
货币供给规模增长的确超越了实体经济增长,而超量货币的发行就必然会导致价格虚高,这是通货膨胀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央行超发货币引发本轮通货膨胀的说法,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近日指出,“以M2减去GDP计算,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超发货币接近43万亿元”的说法没有理论、现实依据。同时张建华建议,下一阶段我国应尽快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
客观地讲,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减去GDP来测算货币是否超发,的确存在明显的理论错误。因为前者是一个时点概念,而后者则是一个时期概念,二者根本无法直接进行比较测算。但是这一测算方法的失误并不意味着货币超发问题能够被消除。
如下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判断:从2002年到2009年,央行资产从5万亿元涨到24万亿元,广义货币从18万亿元涨到68万亿元,银行资产从23万亿元涨到88万亿元,而同期名义GDP只涨了1.83倍。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货币供给规模增长的确超越了实体经济增长,而超量货币的发行就必然会导致价格虚高,这是通货膨胀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理解央行官员为何要对货币超发问题进行解释。但笔者认为,只有客观承认货币超发的现实,才有可能找到当下通货膨胀问题的根源所在,继而为货币政策准确调控提供依据,最终控制通胀。
事实上,从2003年开始中国就进入到长期货币宽松时期。每年央行都向市场进行净货币头寸的注入,2006年为1.45万亿元,2007年为4700亿元,2008年和2009年则分别达到1.86万亿元和2.75万亿元。必须要指出的是,除了2008年和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主动加大货币供给外,其他年度货币供给增长很大原因是由于外汇占款增长所导致。也就是说,基于中国现行的结售汇制度,大量外汇资金将会被央行账户接纳,同时央行以同等量的人民币形式投放到国内市场。数据显示,从2002年末到2010年9月末,外汇占款由2.21万亿元增加到19.5万亿元,增长了7.8倍;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由49%增长到121%。受此影响,国内的基础货币扩大了2.6倍。
显然,由于外汇占款增长而导致的货币投放并非央行本意,而是一种被动无奈的行为。笔者认为,找到这一根源才能够更加准确理解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的所在。其一,中国的通胀并非国内货币政策一家的责任,而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恶果,所以面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必须要保持警惕且坚决反对。其二,在尽快宣布货币政策基调转为稳健的基础上,对冲数量性货币泛滥应强调依靠数量型政策工具,也就是说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仍应多次使用,18%的历史高点不应成为终点。与之相比,加息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反而会刺激海外热钱加速流入,应该审慎使用。其三,调控部门要通过综合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投资信贷政策调整,引导过量资金投入经济发展的弱势区域,比如西部经济、农村经济、科技创新领域等,最终达到良性的货币疏导功能。
总之,相关部门不应该回避货币超发问题,当下真正需要做的是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并优化货币资金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