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独大”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09:35
  “一党独大”转型    

  西方政治学者谈论民主,多以持续的政党轮替为前提,但日本自1950年以后四十余年持续一党独大,经济发展,社会有序,并鲜少政府对人权的侵犯,不仅也被视为民主国家,甚至不少人认为更优于英美体制。新加坡虽然迭受讥评,但也属于民主国家之列。中国可以也应该向此一方向转变,强化政权在国内的合法性,并改变对外形象。

  我们首先要承认一党独大对于国家可能是一件好事情。政党之间的监督制衡是必要的,但其必要性与舆论公开的作用相当。当一个国家有幸形成一党独大,极可能开启该国各项发展政策的贯彻实施,以至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政党轮替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因为政治菁英的数量有限,此种轮替对于国家的高级人才是一项重大浪费,更何况各项政策可能受到干扰,以至于难以为长期发展进行有效规划。

  如果独大的政党能够亲近民众、反映民意,那麽多数民众基于维护政治稳定的期望,可能长期支持此一政党。台湾在解除戒严,开放党禁之后,国民党仍持续执政十余年,仅仅由于国民党的内部分裂,才给予在野的民主进步党可乘之机。迄今多数台湾人认为最佳的总统仍是蒋经国,在他任内,台湾经济起飞,使得曾饱受外来政权批评的国民党,拥有了持续良久的政治资本,乃至于在民进党执政八年后仍有机会重新掌权。

  中国的自由派、反对派的第一步,或许是积极认可一党独大的优异性;不过更重要的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乐观看待自身拥有的合法性,相信由于六十余年的执政,特别是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共产党确实受到多数民众的支持。因为优异的一党独大,是以其成功的吸纳人才,并提出正确的政策为前提;而若人事与政策经不起批评,这种一党独大就轻易变成一党独裁,得依靠镇压来维持自身的统治,而镇压对于合法性的伤害,又使独裁变得更加必要。

  一党独大的政体在经济上倾向于国家资本主义,无论是政党主导、官僚主导,或者财团主导,这在过去的瑞典、日本、台湾或今日的新加坡都可找到端倪。独大政党借政商关系掌握大量资源,足以吸纳菁英,操控舆论,纵然开放组党,亦不足为惧。相对来说,如果是阶级革命政党,否定私有财产权,不仅要镇压大量的有产阶级,且否定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将使市民社会无以存续,而导向一党独裁。近年中国通过《物权法》,民主党派人士并参与内阁,担任部长工作,显见阶级立场已与社会民主政党相去不远。  十年之内,中#国#共产党依靠有效的“党建”吸纳人才、联系群众,配合多年的正确政策,加上政府对于众多职务与资本的配置能力,以及精英群体对于舆论的掌控,再配合茁壮的中产阶级,完全有可能真正形成康晓光所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经济的合作共谋,因而有利于之后的长期一党独大。但是从独裁转变为独大,也意味着停止关押异议份子、开放舆论与结社自由,这还需要一点胆识。基于对中国国情的乐观理解,胆识不必太大,因为这场转型未必是多麽大的冒险。     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