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发展思路 重科研强开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13:38
 

明晰发展思路 重科研强开发

促进农业科技强院建设快速发展

 

聊城市农科院 冯承业

 

近几年,我们根据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要充分发挥农科院在发展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思路,形成了农业科技创新、农民知识更新、农业良种优化和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农业工作新格局,为落实科技特派员工程和服务“三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现将聊城市农科院近几年的改革发展情况和在科技兴农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汇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明晰发展思路,抓创新,促改革发展

“十五”以来,我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及省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对科研、开发、机关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整体事业有了突破性发展。

一是抓观念创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制定的科技工作战略方针。我们通过走出去向先进单位参观学习,请进来让知名专家教授讲课,引导科研人员认识到:农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将面临着一轮特殊的机遇,一次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摆脱计划经济的惯性束缚,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用市场效益来反哺科研,形成整体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逐步引导职工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必须为生产服务的观念;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市场竞争的观念;效益第一的观念;院兴我荣、院衰我耻、集体兴衰的观念;有为才有位的观念。”同时引导职工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企业化管理意识;科研立院、人才强院、创新兴院、产业富院;改革创新,勇于探索的意识。另一方面,努力营造和谐的内外环境,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光有和谐的内部环境还不够,还要坚持营造外部的和谐,以此达到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目的。2006年5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省农科院聊城分院,6月26日晋、冀、鲁、豫中原十市农科院(所)首次科技创新研讨会在邯郸召开,进一步加强了与省农科院和周边兄弟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为下一步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学习进一步明晰院领导制定的“重科研、强开发、结合业务抓创收”的整体工作思路。

二是抓管理创新。规范健全了院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出台了涉及科研管理、科技开发、行政管理等方面的29项规章制度,使每个人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既便于执行,又利于监督,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建立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职工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自1999年至今,我院成功地进行两轮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工作人员双向选择的改革。2002年11月,2006年12月两次修改章程及对个别人员进行调整。使一些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从一般岗位竞争上领导岗位,初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用聘任制代替了任命终身制,使中层干部结构更趋合理。建立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用凭实绩、重才能、看潜能的量化管理取代了论资排辈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科研人员动态管理的运行机制,彻底打破了科研人员有无课题、有无成果、有无效益都一样的局面,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三是抓分配创新。我院虽是正县级全额事业单位,但从2000年开始,市财政仅拨付应拨金额的70%,因此在分配制度改革上突出体现了按绩能、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我们将职工工资按两块区别开来,行政管理和有科研课题人员的40%、科技实体人员的70%列为年度硬性指标,年终根据目标责任书的落实情况予以兑现。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实行内部“分灶吃饭”,年初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确定责任目标,对科研人员实行“一保一争一联”的政策;对科技实体人员实行“保3挣7,全员风险抵押一奖惩”的政策;对行政管理人员实行“服务承诺”“年终考核”制度,年终逐项进行考核兑现。“十五”以来,先后重奖有突出贡献人员20人次。这些措施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增强了全员职工的紧迫感,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四是抓用人机制创新。如何培养、吸引、利用好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是加快科技创新的关键。我们始终坚持把科研摆在全院工作的根本位置上。没有科研就谈不上科技创新,而搞科研就得吸引和留住人才。首先要稳住学科带头人,对有成就的老专家采用延迟退休或返聘等办法;其次是瞄准国际国内人才市场,引进社会成熟人才和他们结对子共同搞项目;第三是想方设法加大科研设施及仪器设备的投入,搭建科研平台,尽力满足科研需要。靠事业发展吸引人;第四是有效组织科研人员参加有实际内容的学术活动,千方百计地给科研人员提供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发展的环境和土壤。全院现有在职人员94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3人、副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21人,省级劳模2人、市级劳模2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出国留学2人,硕士研究生4人,一线科研骨干占到70%,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结构比较合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群体,科技人才结构位居全省同行业前列。

五是抓投入创新。科技投入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保证。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科研开发与推广的“瓶颈”,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保证科研基础设施。没有基础性的研究,就没有攀登高新科研技术领域的后劲,也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我院对重点建设的生物工程中心通过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投资达1300万元,建成了1200m2的组培楼一幢,100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智能化温室,配备了万元以上的先进仪器设备80余台(套)。极大的改善了我院的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其次,在投入方面,向能形成产业化的重点学科倾斜,我院的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作物育种历史悠久,基础好,特别是玉米育种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玉米良种也成为我院科技产业化的一个支撑点。在生物技术领域,随着投入力度的增加,科技贮备日益丰厚,科技产业日益壮大,脱毒马铃薯产业和蝴蝶兰、竹芋、红掌、凤梨等高档花卉产业迅速崛起。已实现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试验、示范龙头带动作用,成为“江北水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水城人”的普遍关注。“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948973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项,到位资金2309.63万元。几年来,我院共有7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和国家审定,共获省(部)、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9项,其中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国家林业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国840家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竞争力排名中,我院首次进入全国百强科研院所,排名第76位。第三,多方位,广渠道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增强自身创效能力。院里采取单位和职工共同投资,成立股分制有限公司的方式,依法注册成立了聊城市农科院禾丰种业有限公司、绿之源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复合肥厂等科技实体。禾丰种业公司年销售各种优良作物良种500万斤左右;绿之源生物工程公司年产脱毒种苗五千余万株,培育生产高、中档成品花、半成品花30余万盆;复合肥厂五年来生产、销售各种复混肥2万余吨。通过科技产业化,一方面能尽快形成为“三农”服务的有效实体;另一方面弥补部分经费不足,第三可用创收的资金来反哺科研,加速科技事业的发展。

二、加快成果转化,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聊城市唯一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自建所以来4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始终立足于服务“三农”不放松,勇做农业结构调整的开路先锋,把农业生产的难点作为研究的重点,在作物育种、蔬菜、果树、生物技术等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自建所以来,始终坚持农业科研事业的社会公益性不动摇,积极主动地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十五”以来,重点围绕市政府号召的“科技特派员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我院科技、人才、成果、服务的优势,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积极服务“三农”。近年来,我院科技人员从3人增加到10人先后到东昌府区、高唐、莘县、冠县、阳谷、茌平等地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现场指导,平均每年举办培训班30余期,培训人员达万余人次,发放农业科技资料、明白纸20余万份,咨询服务农民5000余人次,并向农民赠送了一批作物、瓜菜良种。同时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举办科技讲座、专家热线等手段,提高农民的科技与文化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院培育并推向市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品种有5个,其中聊玉18玉米新品种20057月通过国家审定,每年推广面积达300万亩,遍及晋、冀、鲁、豫等省及其周边地区,其中聊玉93-1、聊玉18等品种享有盛誉。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良种实现年增加社会效益近亿元,为我市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近几年聊城市农科院科研、开发及其他方面得以长足发展: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设施、办公条件、职工收入、住房条件得以全面改观;创经济和社会效益位居全省同行前列;仅“十五”以来,取得科技成果20余项,获奖19项,通过省审品种7个、国审品种1个。先后被国家、省、市评为“农业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科技标兵”、“全国农作物保护先进单位”、市“科教兴聊先进单位”、“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科技特派员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回顾过去,成绩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斗目标给新时期农业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科技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拓宽研究领域,提升科研水平,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两个体系的建设。以科技为先导,以企业为载体,走“产、引、研、推”一体化,自我发展的路子,为促进全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部分学科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接轨,综合实力达到国内一流的地市级农业科技强院;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继续积极落实科技特派员工程,扩大服务范围,使科技在我市农业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超过50%;抓好体制改革、重点学科体系建设、生物技术、禾丰种业和农场扩建这五大任务,“十一五”期间我院要建成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禾丰种业有限公司,绿之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通过3-5年的迅速膨胀,高标准智能化温室要扩张到30000平方米,把我院的优良品种和花卉打入国内国际市场。由于湖南路拓宽,我院试验农场基地仅剩47.82亩,试验基地严重不足,近期计划扩建300亩试验基地,建成高标准的试验、示范基地。

“十一五”期间更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作物新品种8个以上(通过审定),生物技术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技术成果2项以上,各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以上,各级各类科研成果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亿亩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上百亿元。国有固定资产增加50%以上,使我院在全国百强地市级农科院(所)的位次提前5-10名。

 

 

                                               二OO九年三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