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弗蒂风波:中西情绪梳理和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34:27
[邱震海] (2008-04-21)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日前表示,中方再次严正要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立即收回恶劣言论,向全体中国人民作出真诚道歉。这已是中国外交部第三次正式介入CNN主持人兼新闻评论员卡弗蒂的辱华言论。
在这之前,姜瑜已在上一次记者会上就此事正式要求卡弗蒂道歉;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刘建超也在日前召见CNN驻京负责人,要求CNN对此事和卡弗蒂本人对此事道歉。
CNN道歉和华人社会心态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兼新闻评论员卡弗蒂4月9日在一次节目中攻击中国制造的输出贸易都是“垃圾产品和有毒宠物食品”,“在过去50年里中国人基本上一直是一帮暴民和匪徒”。此言一出,引起华人世界的极大愤慨。经中国外交部出面要求道歉后,CNN日前发表一份声音,称无意侮辱华人,并向认为自己可能受辱的人们表示道歉。
必须承认,卡弗蒂4月9日的言论是对全体华人的侮辱,其背后折射了西方世界部分人士的傲慢和无理。之后CNN在中方要求之下做出的道歉,就一般的意义而言,可以认为是某种歉意的表示,但CNN在新闻稿中所称的“无意伤害中国人民”与卡弗蒂言论中的“暴民和匪徒”之说则无法自圆其说。
尤其是CNN表示“向被认为受到伤害的人们道歉”,在深受屈辱的华人看来完全没有诚意。CNN的所谓道歉,既是在华人(包括中国官方)压力之下的被迫之举,但也是试图金蝉脱壳之举。
一切就在于华人世界如何解读:从CNN被迫发表公开声明,而且也使用了“道歉”字眼的角度看,就此收兵也无不可;但若从其试图金蝉脱壳的态度看,继续穷追猛打也不无道理。
无论是就此收兵还是继续穷追猛打,关键在于两点:一、华人世界如何审视自己的心态以及在处理这一事件过程中与西方的心理位置?二、华人世界在处理这一事件过程中,虽然处于道德的制高点,但是否体现足够的理性和大国风范?
事实上,由于北京奥运和西藏风波,西方世界最近这类言论屡见不鲜,与其说其折射了中西双方在奥运和西藏问题上的分歧,还不如说是使之前中西双方被掩盖了的种种情结由深层浮上表层。
至于这种种情结到底是什么,之前到底是哪些因素使其得到掩盖,现在又以哪些因素使其得以显现,显现之后中西双方的民间对立又如何走出情绪的误区,则需要双方的人们仔细梳理。在这方面,最近发生的抵制家乐福风波也是一样。
中西如何梳理彼此情绪
是的,无论是西藏还是北京奥运风波,其实都是折射了中西之间最近若干年随着双方态势变化而积聚的众多复杂情绪。这种情况,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方,恐怕许多人们连自己也无法梳理清楚。
在西方,西方知识界具有互相交织的多重情结,其中包括:西方知识界长期的批判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传统;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居高临下;现代化高度发达的西方对原始文明的热衷和近乎宗教般的狂热;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仍存在巨大的差异。
而在中国方面,中国历史缺乏理性主义和批判主义传统,更缺乏民主、自由和人道主义的洗礼;因此伴随经济迅速崛起现实的,是民众心灵世界的荒芜和未开垦,这种情形十分类似十九世纪中下叶的一些崛起大国。
过去七年,是中国迅速和崛起发展的七年,也是中国国内从自信到膨胀的七年,更是中国和西方关系日渐错综复杂的七年。
更重要的是,虽然过去30年中国着重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西方也注重对华贸易,但双方从未从文明对话、文明平等的角度真正展开过平视;双方骨子里深层的情结和误解却并未消除,但在过去的30年中,这些情结和误解却由于双方在国际秩序和贸易方面的共同需求而被掩盖了。
但中国迅速崛起的现实却打乱了双方的这一平衡,使双方都面临一个迅速的心理调适过程。在这一调适过程中,西方对华的文化傲慢和居高临下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而中国虽然开始崛起,但数百年由于西方奴役而残留的悲情却仍一以贯之。因此,当西方的傲慢遭遇中国的悲情,问题就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更主要的是,如前所述,西方虽有数百年理性主义、批判主义和实证主义的传统,但当面临中国崛起和西藏风波,西方数百年的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传统却轻易让位于同样是数百年东西方秩序倾斜而导致的文化傲慢。
同样在中国方面,虽然崛起的进程已经展开,但方面历史的悲情尚未完全消退,而另一方面国民的自信开始建立起来。
如果说,事情到这一步还可称之为健康,那么由于种种原因,当自信开始不断膨胀,而原有的历史悲情却依然未能完全消退时,中国从民间到官方面对西方傲慢的反应,就呈现出其独有的特质。
在这方面,人们要十分谨慎地研判和处理这一问题。就其本质而言,中国官方和民间的反应无可厚非,但处理时一不小心就可能或滑入情绪化的泥淖,或成为西方诠释为“中国政府煽动”或“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的借口。
中西情绪如何走出对立误区
中西民间情绪的对立,对双方都是一种遗憾和损失。在这方面,必须将警惕海外敌对势力阴谋与舒缓中国和西方民间情绪对立截然分开。
两者之中,前者属于政治斗争范畴,或者则属于中国继续拓展国际空间,如何更多融入国际社会的范畴。就舒缓中西民间情绪而言,需要双方首先对各自的情绪作理性、彻底、近乎残酷般冷静的梳理。
这首先是双方学界的任务,而不是政府的使命。因此,若有可能,在舒缓民间情绪对立方面,政府应从第一线退出,而代之以学界和媒体等民间力量。
待此次风波稍微平息,中西学界可组织一些大型文化对话或论坛,并透过双方电视向各自的民众直播,其形式可类似于凤凰卫视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举行的“中日大辩论”。
中国同时也须加强对西方传媒的工作,但这种工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保守的宣传,而是以西方熟悉的思维和语言,使中西在类似卡弗蒂言论和西藏风波等个案上的冲突,摆脱其个案的色彩,进入双方在历史情结和文化对视方面的深层,力图跳出纷争的漩涡,站在一个共同的高度审视彼此的情绪。
这需要一批精通中西文化和传媒技巧的人士,也需要给他们以适度的政策和话语空间。
·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