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南风面”(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2 15:24:46

不识“南风面”(2) [图片]

长弓辰立 2010年01月07日 21:13 阅读(9) 评论(1) 分类:户外 权限: 公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了”。

 

       在南风面山峰上,我们一行硬是凭借着胆识和一只GPS,从南风面2250M顶峰对着山下村庄在茅草丛和矮树丛中直插出一条路,几乎是无路直下了近千米的高程。

 -

       在山顶时,看到南风面山顶之下,清清楚楚的村庄,凭借上来时肉眼估摸的路径,大家啄摸着不想走枯燥无味的回头路的想法,有一种勇于探索的冲动在我们之中产生。
   


       看上去前面只有几个小山坡,对直下去不就看到了山下装有导水管的山坡了吗?

 

       走新路,有乐趣,又可以早点下山!早点回南昌,弥补早上看日出和冲顶耽误的时间,加上有上次五府岗寻路下山的确省了很多时间的成功经验……

 

       方案刚凑成,遭到山梆虎的反对,由于事先没有准备,没有测试制作路径图,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但是有呈风和隔思德的一致意见,还得到有的女将支持,事情就基本定格。
   
       行动开始,由隔思德开路,大伙没有从右边原路返回,而是从住宿点往左绕过山脊,从山腰处横穿,再从中间山脊直插下山。反正没路,大伙像一伙散兵游勇似的横冲。

 

       山腰没路,越走越陡,根本站不住脚,走了一段,不像想像的那样,太陡有人想打退堂鼓。可再往右插过去到稍平缓山脊,又得回旋到一个很陡很远的一个山弯进去,这样从左边下也显得很远.意见又不统一了;

 

       因为没有路,大家都停了下来(这里连牛路都没有,当地人将牛长年放在山上养,没人上山的地方,有牛脚印就可以上到山顶)。

 

       在当时不可能返回而其它路又太远的情况下,隔思德兴致勃勃,坚持要在当下梭下去,在得到呈风和另一驴的支持下,由隔思德开路,一拨人马象溜冰一样,随着满地的枯草向山下梭去。

 

       估计陡的地方,有80°好在有深深的茅草挡住,不然,也不知道要溜多远,但在前边走的压倒了枯草,走在后面的遭了殃,踩倒的草杆可比倾斜的地面更滑。

        上面的几个陡坡,大家几乎是连滚带爬的梭了过来.好心的老驴谈出体会:为了减少伤害,滑倒最好挺胸背包朝下。

 

        在我前面的是元足,我看他也是有点狼狈,接二连三的坐“的士”,我打趣的说“慢点慢点,你以为‘打的’不要钱,就一个劲的来……”,话没说完,我一脚没稳,梭到了他的脚下,屁股摔得生痛生痛的,前后开心的笑声在山间回荡……大家都在溜旱冰。

 

  顺山坡下,落下一个坡还有一个,足足蒙头连滑带走搞了一个多小时,清清楚楚的村庄还跟在主峰看到的差不了多少。我们开始意识到此山的博大,心里暗想,别说是南风面了,就一个梅岭小穿越,走竹林走错路,都可以把你整得够呛。

 

        这时的山间现出了荆棘和杂树。钩挂碰撞,挡住视线,最容易失去联络和受伤。给我们下山带来了新的难度。前面由于难度大,走来走去,大伙都三个一堆,五个一伙走散了。隔思德和了莫飞本来在一起在前面开路,走来走去也各自飞了,杂乱的树木挡住了大伙的视线,通讯基本靠吼。通过几声吼叫,大概知道隔思德在我们的正下方大概一百多米的地方,了莫飞在我们的右边几十米的地方。

 

      “哎!隔思德,前边有路不。”
      “阿!好像有喂。”追得快的山绑虎,呈风和两员女将向隔思德靠了过去……

      “哎!了莫飞,前边有路不。”
      “阿!好像往右边一点有喂。”走得慢一些在后面的我和另外两驴,向了莫飞靠了过去……

 

         就此,原以为在下面可以汇合的两支人马,各自走出了一条故事多多的下山之路……

         单表我所在的了莫飞这一路,在密密的荆棘和杂树丛中隐若能见被盖满树叶的小道。在了莫飞了不起的精心辨别下。看到地上树叶稀少的地方往下爬,走了一个多小时,见到了小路,心情陡然开朗焉,飞也似的向下。

 

        为了防止我们再次走散,我们边走边吼,保持联系,生怕我们几个再走散了。到了下午一点左右,终于看见了位于半山腰的农家住房,全家已经搬下山,只有一个二十左右的年青人在,我们几个坐下来讨要了些开水,好客的年青人拿了些野果干,咬一口酸掉牙。

   

        和年青人东扯西拉又过了一个小时,始终没有等到往左走的另外几个,只好打道下山。结果,另一队的驴友赶到下边遇到悬崖,又倒回去,再从右边下来的,直到傍晚18点才到村庄。其中的艰辛曲折又可以写一篇很好的文章了。当晚回昌,第二天凌晨2点到了。

        不想动笔,时间跨度很大,仅仅为了忘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