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力量 企望一个民主和繁荣的中国——法国网友就奥运回应中国留学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51:48
细节的力量
4月 9, 2008
企望一个民主和繁荣的中国——法国网友就奥运回应中国留学生
归档在:Uncategorized — 古吟声 @ 11:49 上午
法国舆论看中国(法广中文节目)
企望一个民主和繁荣的中国–法国网友就奥运回应中国
留学生
作者  雅尼克
发表日期 06/04/2008 更新日期 06/04/2008 15:56 TU
随着有关西藏冲突讨论在西方展开,由四位中国留法学生发起起草的一封致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公开信引起了注意。此信呼吁萨科齐全面无条件地支持北京奥运。本台也于本月二日采访了公开信发起人之一蔡印同先生。
此信开篇即表达了发起人的立场,表示:
“我们是一群在法留学的中国学生。我们选择来法国学习,不仅是因为这里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更是因为这片土地上承载的民主价值和多元文化。时至今日,我们从未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我们非常高兴在法国学到了法国人珍视的的批判精神。我们正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中国西藏发生的事件和它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所表达的仅仅是所有在这封信和网站上签名的中国学生的想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官方立场无关。”
此信的法文本于三月31日刊登于法国著名《89街道》新闻网站,吸引了不少法国读者的评论,因此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某种中法网友的直接对话。在本次《法国舆论看中国》专题节目时间里,我们给大家介绍部分评论内容。欢迎大家收听。
整体上看,对几位中国留学生的信,法国网友中有持同情理解的,也有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的,但在两个问题上法国网友有着明确的基本共识。
第一是对于中国政权性质的判断,没有人否认中国政治制度是专制制度。因而,同政治制度同构共生的新闻封锁、言论钳制、舆论一律就成为网友评论的出发点。
第二是在历史上西藏与中国的关系。没有法国网友认为西藏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领土。他们认为中国学生其实对历史的了解也仅仅限于中国官方意识形态教育的一面之词。
最先发表评论的是一位名为《不再顾忌的道者》的法国网友。他对发起此信的中国留学生给予了同情的理解。他表示:这些学生是真诚的,他们在北京成长,他们应该抱有期望,他们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时间的。对民主、人权在中国的施行必须有耐心,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正如蜗牛行走一样,如果有人触动它就会缩回去。
对于中国的民主进展是否应该有耐心?一位来自法国南方的网友表示了不同意见,他表示:专制国家总是要求人们给予他们时间并且放弃批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可以利用时间和鸦雀无声来更好的镇压,这样的环境当然也可以使少数人尽情的贪污。
另一位网友表示,中国留学生又在给我们唱老调,这种调子是“只要你们不管我们的事,我们就会变化。” 但是,这一调子奥委会多年前就已经唱过。此封信没有提出任何解决办法,至少这些留学生也应该给中国政府写封信要求他们同西藏重开对话。
另一位署名《西安的巴黎人》的网友引述了公开信的一段话,此段话是:
《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客观上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还非常低,在一些远离大城市和海岸线的地区更是如此。中国的民主改革尚处于摸索阶段,个人自由和新闻权利尚无完全保证。众所周知,中国目前还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文化、民族、环境、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平等、教育等等。》
他就此评论道:此段话简直可以说是对专制制度的一副画像。中国对工人、农民实行剥削,他们没有工会,无法保护自己的群体,新闻钳制、新闻自律。中国的路确实还很长。他表示在新年过去还不久的时候,他祝愿中国留学生能够有一个民主和繁荣的中国,一个和谐的世界。
另一位网友评论道:中国留学生认为法国人具有批判精神,认同民主价值和多元文化,但他们似乎是在说这些东西对我们中国都不适宜。中国留学生说他们学到了法国的批评精神,他们是否知道接受批评也属于批判精神的一部分?
一位企业家针对信中“在中国,法国的形象一直非常美好”的一句话表示:这些留学生是否在问中国在法国的形象如何?留学生的信营造的是一个单向的话语,他们完全没有提他们所说的“西方对中国攻击”的具体内容。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受到了伤害呢?实际上只须对法国的文化有所理解就可明白。学生要我们理解他们,难道是为了要我们接受我们在我们自己的国家所不能容忍的事情吗?中国的问题决不仅仅局限于西藏,国际社会目前聚焦于西藏,实际上是中国的幸运。试想一下,假如记者可以自由采访中国的工人,中国的工作条件,采访中国的失业者,采访中国的无地农民的话,事情又将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