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一时的迷途,还是神话的破产(南方人物周刊 2008-4-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09:17:28
南街村:一时的迷途,还是神话的破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09:10 南方人物周刊

村民的家,电器家具都是村里统一配给的。南街村每家每户都或贴或摆有毛泽东像。

街头一名参观的游客。

每天都有成批的游客坐着电瓶车参观南街村。每辆车的命名都不同:红旗号、致富号、延安号……

南街村超市,售货员穿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军装。
本刊编辑部
南街村,豫中大地临颍县的一个普通村庄,却从来没有缺少过争议,20年争论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结论可以“盖棺论定”。
1991年,在特定历史大背景下,南街村首次登场,成为官方的典型:一个河南中部的村庄,集体经济没有垮,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掉链子。
而能成为典型的重要原因是,村里有个好带头人——王洪彬(改为王宏斌),南街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凭着一股“傻劲”,收回分到农户的田,收回私人承包的集体企业,利用村子地处城郊的优势,带领3000村民,风风火火,对外闯市场,卖产品,对内“狠抓政治教育”,“大力学习毛泽东思想”,落后分子要进“学习班”。
是年,河南省官方有关部门对所谓南街村的经验进行总结,“南街村经验”被归纳为四个方面,其中第一条是“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1994年,南街村再次成为当年的热点新闻。当年3月8日,《中国青年报》以《昨天的梦,今天的梦》一文报道该村,轰动海内外。这时候,南街村已经实行了“低工资、高福利”,村民的面粉、肉、鸡蛋都由集体统一发放,还享有免费住房、免费幼儿园到大学教育、免费医疗等福利,更提出口号,号称要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
从此,南街村开始具有全国性知名度。
走集体经济道路,迈步走向共产主义,这个曾经笼罩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诱惑了13亿民众的美妙梦想,在历经了反右、三年大饥荒、十年文革之后,早已梦断魂消。而今,一个小小的内地村庄,居然旧梦重提,而且一时似乎还有模有样,自然引起了世人普遍的关注和好奇。
各地的信件像雪花一样飞到南街村,各级领导来视察、参观、学习的不计其数,至今达数百万。“将军有近200名,省部级干部有300多名”。
南街村和王洪彬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王的个人命运也大幅转变。1992年,他由村党支部书记,一跃升为县委副书记,后来更进一步担任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南街村的发展也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大国有银行提供了大量贷款。南街村树立起汉白玉的毛主席雕像,建起了朝阳门,仿天安门广场的“金水桥”及“八角楼”,还准备修建环村城墙,但工程进行不到一半就停了。
到2003年,从南街村传出的一件事令举世哗然。王宏斌不顾其他班子成员反对,竟然耗费了2000万元资金造永动机,这件事当然在全国被传为笑谈。
到他终于承认制造永动机错误时,也正是南街村遭遇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刻:许多工厂经营困难,不少工人在这一年离开南街村。按王宏斌的说法,困难的原因是,“几大国有银行都进行了商业化改革,向银行申请贷款不那么容易了”。
再后来,在全国掀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时,王宏斌又开始对外高谈他的理想,谈他们南街村的新农村建设。去年中共十七大前,王宏斌还在香港《文汇报》发表文章,称南街村要在5年内吃上大食堂。
一个多月前,南街村再次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2008年2月26日《南方都市报》的一篇万言调查性报道《南街真相》,成为再引争议的导火索。
这篇迟来的报道,报道的却是4年前发生的事——南街村改制了!一直宣称反对私有制的南街村一干领导,把集体财产从法律属性上转为“村里三大班子”的个人名下。海外媒体称:王宏斌变身红色资本家。
一石激起千层浪。
争议陷入尴尬的境地,南街村的解释是“外圆内方”,只是为了符合市场规则,上市筹集资金(因连续三年赢利的基本要求没有达到也未成功)。他们辩称,党委、村委和公司董事会都高度集权于王宏斌一人,而且三大班子成员都拿250元的月工资,其他开销都是集体的。
变化可能真的不大。但对外界来说,这比被广为诟病的MBO(管理层收购)更为恶劣,因为连正常的公开收购程序都没完成,如果默许这种私分集体资产的行为存在,中国就乱了套。
质疑不限于经济领域,更与政治有关。
在南街村,村民完全依附于集体经济,如果不在集体内劳动,就丧失一切收入和福利待遇,这与早已证明失败的人民公社制度有何区别?“思想政治”表现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但法律从来没有规定一个人的思想与其财产权发生关联,这样做是否违反法律?
如果没有那么多领导考察,南街村会获得那么多贷款吗?如果没有那么多贷款,南街村能有今天吗?
有论者直截了当地批评,南街村的这一套做法根本行不通,南街村能成功,人民公社实验也就不会失败了。
但也有辩者以“大环境”为由帮助南街村减少责难。对贷款问题,他们说:中国哪个企业不是靠贷款发展起来的;对“剥削外来工”问题,他们会说:珠三角的企业剥削外来工更严重;对“造永动机”问题,他们会说:哪个领导不会犯错误!
改制疑云的真相如何?
到底该如何看待南街村和所谓的“南街村现象”?南街村模式,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条可行路径,还是本就不该存在的妄念?
不管愿不愿意,这一切,都把南街村的最高掌控人——王宏斌,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为厘清现象,本刊特派记者组奔赴河南,对王宏斌做了两次访问,这也是自“改制风波”以来王宏斌对南方媒体的首次公开亮相。
http://news.sina.com.cn/c/2008-04-08/091015311695.shtml
南街村:一时的迷途,还是神话的破产(南方人物周刊 2008-4-8) 明星村官的争议二十年(南方人物周刊 2008-4-8) 南方人物周刊:扎克伯格的“面孔” 南方人物周刊:KK的哲学 [2008/09/25]【南方人物周刊】马化腾的低调与凶猛 南方人物周刊:人人都有上北大清华的权利(2005-8-5) 谭翊飞:涂德明家的悲剧(南方人物周刊 2009-8-1) 李少卿:“倒霉”的香港高官(南方人物周刊 2009-4-27) 李少卿:“倒霉”的香港高官(南方人物周刊 2009-4-22) 《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灵魂的幸存者!!!! 刘军宁:民主政治造就恭谦的政治家(南方人物周刊 2008-4-1) 八零后:失梦的一代【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高管们眼中的Google_Google 谷歌 大英博物馆是英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南方人物周刊 2007-8-1) 南方人物周刊:美国的人权状况究竟是怎么样的 卿光亚:范美忠的勇敢是因为他病了(南方人物周刊 2008-7-2) 南方人物周刊:移民状元和一座城市的失落(2005-8-5) @南方人物周刊:移民状元和一座城市的失落(2005-8-5) <南方人物周刊>丘成桐:北大很多经费都是骗来的 张维迎:长达25年的骂名 (《南方人物周刊》) 真的议士,真话(南方人物周刊 2009-3-23)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袁世凯_南方人物周刊_1 南勇的悲惨足球(南方人物周刊 2010-2-9) 张维迎:长达25年的骂名 (《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