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遥远的附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6:57:21
“那时他有专车,我是骑自行车上班,他总站在窗前,望着我骑车走了,他才走”
当章含之每每提起她和乔冠华的一幕一幕时,总会让人自动地细细聆听,生怕漏掉了一个字,坏了这精彩的画面。从六年的北外英语助教到不情愿的亚洲司科员,从讲授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唯美的英国文学到整天剪报纸、贴报纸,体力运动般的机械生活,她是很失望的。那个时代没有失望的权力,有了失望就可能更失望,直至绝望。她没有这么做,一直保持着希望,稍微的希望终于来了,她不用光靠剪报纸挨日子了,她可以去做英文翻译了,去做重返联合国的英文翻译。政府机关里,与人耳语说三道四,父亲交给的书怕担非议她不去送,惹得桀骜不驯的部长蛮不讲理地当面奚落。他失去妻子心情不好,她不觉得他因此而有理由目中无人。印巴战争,军事里的术语太多,她被临时调任,因不了解情况做着蹩脚的翻译,他毫不客气地让她靠边,羞辱的口气,让她无地自容。回去的路上,领导们激烈地讨论,她心情愤懑地回了房。第二天,他开她玩笑表示歉意,她没心情对他奉承。联合国事务繁忙,她去请示最高领导审阅,他摆架子让她坐等,而后又说要休息不批她的文件。他还发脾气,她也发了脾气,她不想再继续当“受气包”,她对这个傲慢不羁的“大人物”已经失去了唯诺的耐心。她愤慨地对他说“你爱看不看”,他愣住了,“你这个翻译好大的胆子”。她哭着跑了,因为委屈,她受不了这样的领导。他派人送回文件,秘书对她说,不要生他的气,他其实不是那样的人。又有人说他伤心于妻子的故去,她自己的婚姻并不美满,她理解了,但不答应还会低声下四。
伊斯拉马巴,隐隐约约的淡蓝色,她感同身受于他的伤感,她递给他要批的文件,他让她坐下。他疲惫而感伤,对她说“我很可怜,不要生我气”,衬着这蓝色空间,她理解地点头。她不认识他了,这个过程他与她交心,由领导与下属的交往,变成朋友。他坦坦诚诚地向她表露,他并不是个全世界都不在他眼下的“专横官僚”。那是他的个性。
他很可怜,也很忧郁。外交场合上的纵横潇洒,也抵消不尽内心的孤独。他远离人群独自散步,她看在眼里,同情在心里。8月的新疆,他“花到折时只须折”,送了她一朵。他说不出心中的感受,又郁闷于这种感受。9月田中首相的访华,毛泽东即兴倡言,却提到英文老师的个人婚姻,她当场哭泣,他由此了解“同事天涯沦落人”。纽约的联合国,这年太平淡。他犹犹豫豫地对她客气,她恍惚感觉到了什么。她陪同他接见外宾,尽职地做着翻译。他要紧牙问她,“是否是那样的?”,她不知所措地尴尬默认。夜晚的安静,他听肖邦的钢琴,忍不住想与她分享,碍于环境,他装着让很多人一起来享受,她感觉到自己懂他的意思。悠远的旋律下,是彼此无法掩饰的吸引。“今夜无人入眠”,他为她谱下深情的爱诗。11月的深秋,大雨滂泼,她被要求回国,他不舍又怕雨天的危险,心急如焚地决定不让她走。她知道他冲动的感情用事,安抚他说“请团长不必为我们担心”。他怎不担心?连夜打电话询问,知道她平安到了,才放心。外交事务的繁忙,他是领导,经常出访,工作应接不暇。他无从见她,却要经常电话与她缓解思念,她听得出他的意思,心里幸福却又若即若离地应对,他情极所至,终于说出“我爱你,嫁给我”,“我早知道,我感谢你,但这不行”, 话筒这边传来的是她哭泣而伤心的拒绝。
二十二岁的年龄差距;部长与翻译的地位等级;世俗与偏见的满天风雨,她承受不起。她长篇大论地写给他,告诉他无法相爱的几千种理由。却不否认对他的爱意。她爱他,深深地爱上了他;他爱她,深深地爱着她。他拒绝她软弱的理由,坚信真爱可以压倒一切。
犹豫的过程中,“朋友”警告来自“最高领导”的反对,她吓到了,狠心疏远了与他的距离。又一个总统来访,深夜,她参加给主席裁剪记录。凌晨回来,她见乱作一团。秘书让她去找他,说他已经失去理智,醉酒不醒。她急了,眼含热泪来到他面前,心疼地对他说“喝酒对身体不好”。他突然将她拥入怀里,带着酒意与情意。“别离开我,别躲着我,别不理我,别让我找不到你…”。她决不再找理由和他分离,最高指示的加拿大大使,她为他拒绝前程。婚礼之夜的感慨,成了后来的应验。狂风巨浪的“革命年代”,她拉住他的手,他猛然对她说“这样牵着我去要饭,我们还是在一起”。 一闪即逝的快乐时光,换来的是灭顶的灾难。远离政治的尘埃,他们彼此是对方的生存理由,最艰难的岁月成为最幸福的回忆。形影不离的朝夕相处,相依相偎地心照不宣,手牵手在夜晚的深秋里散步,她依偎在他怀里观赏下玄月缺。深沉而执著的爱情抗拒着病魔的威胁,她一刻不离地陪伴他在病床前。他病入膏肓却依然向往希望,他将她拥入怀里,抚摸着深爱的妻子,欲哭无泪地对她说“恨我吧,是我太自私,你还那么年轻”。她的眼泪早已浸湿了他的身体,“恨你?!我爱你还来不及”。
临终前的中秋夜,他们分享了最后的月饼。他已不能成语,却竭力要对她说最后的话语,她心碎如血又坚毅地对他说“不要说了,所有一切我都知道”。他宽慰地点头,握住她的手,双眼滔滔不绝地向她倾诉。 “人生自古留取丹心”的诗句,清醒时的最后遗言,定格自己的一生。
她爱到他已死,他爱到她已死。她靠对他的回忆为生,走过二十五年。眼泪流尽的二十五年里,她回首往事,难以抑制万分的激动,对自己坚定的爱的誓言深感自豪。即使当初的山盟海誓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对所爱之人的信念,对承诺爱情的忠贞,让她无悔无愧。二十五年里,他在遥远的天堂,他的爱却在她身边,她的周围盈满着彼此的深情,直至他们再次相见。
写到这里有点儿感动了,他们之间的爱“延绵不绝了三十五年”。这个过程,是由爱到他身死,由爱到她身死。由此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真爱可以支撑人的一生。我突然想起了一首歌,唱出来也许更贴切,我用它做为文章的结束,做为另一段的开始。
“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
直到感觉你的皱纹
有了岁月的痕迹
直到肯定你是真的
直到失去力气
为了你我愿意
动也不能动也要看着你
直到感觉你的发线
有了白雪的痕迹
直到视线变得模糊
直到不能呼吸
让我们形影不离
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弃
至少还有你值得我去珍惜
而你在这里
就是生命的奇迹
也许全世界我也可以忘记
就是不愿意失去你的消息
你掌心的痣
我总记得在那里。
我们好不容易
我们身不由己
我怕时间太快
不够将你看仔细
我怕时间太慢
日夜担心失去你
恨不得一夜之间白头
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