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扬大笑”从花絮到头版(青年周末 2008-3-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3:38:11
一张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盛赞的新闻照片出炉始末
“肖扬大笑”从花絮到头版 ■蹩脚广味普通话逗乐肖扬
■三人中景图片剪裁成肖扬特写
■头版编辑:选图的唯一标准是新闻价值
◎文/本报记者 陈万颖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仰面大笑,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3月11日,《南方日报》头版以四栏篇幅刊发这张新闻照片,被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盛赞:“报纸敢这样发这种照片,是解放思想的表现!”
这张照片,也因此成为网络热议的“两会”照片之一。
《南方日报》摄影记者王辉和要闻版主任孙爱群向本报记者讲述,这张照片差点被当作“两会”花絮刊发,最终被“抢”到了头版,篇幅比原来大了三倍。

■“听到家乡人蹩脚的普通话,肖扬开心地大笑起来。”最终出现在头版上的图片说明,编辑几乎没有改动。 ◎摄影/王辉

■这张照片在3月11日《南方日报》头版上占了四栏
“肖扬大笑”照片本来只发“两会”花絮
在听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带有浓厚乡音的普通话后,肖扬突然仰头大笑起来。王辉是现场唯一一个拍到肖扬大笑的记者。

脸孔
王辉,《南方日报》摄影记者
声音
这张照片上头版,有偶然,也有必然。
■顺德普通话逗乐肖扬
3月10日,是肖扬做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第二天,他来参加广州代表团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审议。不论是文字记者还是摄影记者都很期待,因为肖扬是广东人,这是他时隔十几年后回到广东代表团。
他一进门就说了句粤语的“大家好!”我到广东才3年,但也能听出肖扬的粤语相当地道。这句话把在场的160多名代表、记者都逗笑了,氛围一下子热烈起来。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是广东顺德人,他用特别蹩脚的普通话说:“肖扬院长来广东团相当于回家,因为他是广东河源人。”还有一些唠家常的话,肖扬一下子大笑起来。
我当时刚刚绕过场地,到一个稍有点远的位置站定。听到肖扬的大笑,赶紧抓拍了下来。但是因为距离远,又没有太多时间调焦,所以照片是一个有肖扬、欧广源等三人在一起的中景照片。
拍下这张照片后我就决定要剪裁出肖扬的特写。因为我是时政记者,也经常拍一些会议上的官员,几乎没有见过官员这样大笑的样子。事实上,那天的审议过程中,肖扬再也没有像开始那样大笑过。连图片说明我都想好了:“听到家乡人蹩脚的普通话,肖扬开心地大笑起来。”最终出现在头版上的图片说明,编辑几乎没有改动。 ■深夜10点照片被调走
肖扬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对广东的媒体来说就是当天的大新闻。我选了五六张比较中规中矩的图片提供给文字记者,用作配图。这张经过剪裁以后的大笑特写,我发给了负责我的一个图片专栏——“辉影两会”的编辑。“辉影两会”是放在第六版或者第七版的一个我个人在“两会”期间的图片专栏。定位就是发一些比较“活”的两会照片,有点会场花絮的性质。我个人非常喜欢肖扬大笑的照片,所以当天就只给“辉影两会”的编辑发了这张图。他也觉得这张图很好,定了要用。但是到晚上10点,编辑给我打电话,说那张照片被头版编辑拿走了,要我赶紧再发一张“两会”花絮给他。
当时听到照片上了头版,肯定是很高兴的,但是又有点担心,会不会给缩小了?毕竟是有点“怪”的照片。头版编辑一直没有和我联系,我只能等到第二天看报纸。
3月11日,我发现头版用了最大的篇幅发了这张照片,而且是在最重要的位置,头版头条。和放在“辉影两会”相比,差不多要大了3倍。
■汪洋表扬照片没夸我
省委书记汪洋表扬这张照片时,我正在前面拍照,我的同事们在后面等待合影。听到汪洋书记这样说,我回头去看我的同事们,他们都朝我笑,一边鼓掌。那时汪洋书记并不知道照片是我拍的。两天以后,汪洋书记宴请广东的媒体记者,我结束工作赶来时,正碰上同事去给汪洋书记敬酒。这时我被介绍给汪洋,他也只是很简单地笑了一下,并没有其他表现。
头版编辑:选照片时没想“解放思想”
当记者表明希望就“仰天大笑”照片进行采访时,《南方日报》要闻部主任,当天拍板用这张照片的头版编辑孙爱群在电话那头笑起来:“其实一切流程都非常正常,用这张照片完全就是因为它有新闻价值。”
脸孔
孙爱群,《南方日报》要闻部主任
声音
我个人并没想到什么思想解放,而是纯粹从新闻规律的角度来考虑的。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看到这张照片眼前一亮
当天晚上,我在图片库里挑图,看到这张照片,觉得眼前一亮,当时的感觉就是头版非它不可。当天的头条就是肖扬来广东代表团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我肯定需要一张肖扬的图片来做主打图。
但后面的版还有一篇对肖扬本人的人物特写,编辑也想用这张照片,在我还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他们先拿去了,我后来又“抢”回来了。
用这张照片我觉得很自然,因为我找不到比它更合适的图片了。肖扬是广东走出去的一个高层官员,中国第一个具有专业背景的首席大法官,口碑一直都很好,被称为“平民大法官”。他这是退休前最后一次参加“两会”,这张照片就非常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的喜怒哀乐。而且,如果不是家乡的代表团的热烈气氛,可能很难出这样的一张照片。
但是我也理解汪洋书记所说的“解放思想”。想想也是,这张照片我们是以尽可能大的篇幅、最突出的位置来刊发。用了四栏,基本上是常规下最大的图。对我个人来说,并没有想到要什么思想解放,而是从纯粹新闻规律的角度来考虑的。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曾等一张照片延迟三小时交版
头版怎么用领导的图?我们是有一个标准的,就是“以人为本”。用类似肖扬“仰天大笑”的图上头版,并不是第一次。
春节期间,胡锦涛在抗灾前线,和官兵一起搬运救灾物资。这张照片是新华社记者拍的,我们知道会很晚才会发过来,同城的其他日报,都没有等这张照片。而我们最终等到凌晨4点,等到了。
平时我们在凌晨1点就要交版,否则会耽误报纸早晨上市。之所以还是决定要等,是因为这张照片够“活”,比多少文字都能反映胡锦涛与民共艰苦,同患难。
而且,那天的头版上,胡锦涛主席的这张图并非最大的图,比它更大的是一张反映广东省灾民自发组织写了个横幅感谢政府的场景,也非常热闹的。
链 接
■2008年1月16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两会”上感言:“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是允许他讲错话。”
■2008年2月3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通过南方网等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发布了《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向网民拜年,希望广大网民朋友多来“拍砖”“灌水”, 肯定了网民的意见与建议“成为了支持我们决策的重要基础”,引起了强烈反响。
■2007年夏天,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汪洋约见13位网民,此前重庆市通过网络向全球亿万网民“问计求策”。
■2006年9月1日,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汪洋在《重庆日报》上批示:“为鼓励基层干部的斗志,领导同志的活动除有特殊要求外,一律放到二版以后。”随后重庆市出台文件就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40条具体措施,要求加强对基层和群众的报道;精简领导同志活动报道。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80320/A04/080320A0401.shtml
“肖扬大笑”从花絮到头版(青年周末 2008-3-20) 请主席签名的幸福时刻(青年周末 2008-3-20) 从官哨到黑哨再到赌哨:中国黑哨起伏路(青年周末 2010-3-18) 邓艳玲:禁公款吃喝 无部门专管(青年周末 2008-3-13) 一事多议:孔子故里 “文化副都”?“钱都”?(青年周末 2008-3-6) 四论“虎照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青年周末 2008-7-3) 周正龙当面让记者做伪证(青年周末 2008-7-3) “荷赛”青睐悲天悯人的树叶(青年周末 2008-2-21) 郭德纲咋就没人管了?(青年周末 2006-7-20) 乱代言 毁了郭德纲?(青年周末 2006-8-3) 六问郭德纲代言“藏秘排油”(青年周末 2007-3-22) 郝劲松:足协涉嫌渎职罪(青年周末 2009-12-3) 林彪:从青年军长到魔鬼将领的军事奇才 青年创业网黄新伟从零到百万的创业故事 终于到周末辣~ “假照黑名单”谁该是第一人(青年周末 2008-2-21) 四粉丝团集体回应“艳照门”(青年周末 2008-2-21) 央视感恩门:图报恩 骗媒体“免费救人”(青年周末 2008-4-10) 冲到六楼“抢”相机 楼房在我镜头前倒塌(青年周末 2008-5-29) 六问“矿泉水致癌”公众知情权(青年周末 2008-6-26) 瓮安官员“全陪”当事人受访(青年周末 2008-7-17) 谁放任“最牛别墅”诞生?(青年周末 2008-7-31) 周穷愚:过路费卡120 谁为死人买单(青年周末 2008-7-31) 灵芝 谁纵容“抗癌神话”10年不败?(青年周末 2008-2-28)